文档详情

行书学习方法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32KB
约11页
文档ID:425079888
行书学习方法_第1页
1/11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 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 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 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 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长点:外字的最后一笔, 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 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 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至腹部收笔带右点:竖直下笔,按后将 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次字最后一笔,尖锋 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出锋点:笔入纸后,顺势一顿, 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 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横四点,每点都极清 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岁字中间是横三点, 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 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呼应, 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 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 重回锋隼尾点: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 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 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左右点: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 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行书第一章第二单元:横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 使字更是丰满,稳固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 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 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 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 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 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 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带锋横: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 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 变化在发笔处下凹横: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 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条呈下凹状轻重横:尖锋入纸后,笔右行 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行书第一章第三单元:竖 曲头竖: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 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竖画之悬针,笔锋逆 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 弧竖:最后一竖,势向右凹,形成弧曲使整个字更显风神。

垂露竖:起笔逆入后,着力下行, 收笔时笔锋回入画中,使头部圆润,如露 珠下垂并列横:数横并列有轻重,长短,仰覆之变化 重轻横: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 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时,由重转轻,收 笔处略重回锋短竖: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 力量稍重,使右旁点画虽少仍是稳固反笔竖:此长竖起笔处作由右 向左的反方向,以示与其他畅字用笔之不同开叉竖:羲之写兰亭用的是鼠 须硬毫,故偶有开叉,此笔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应顺其自然 相向竖:左右两竖作相互对峙,相互包围之势,使能相互呼应,名曰相向 并列竖:数竖并列,在起笔方向, 长短,粗细等方面都有变化,使参差不齐,变化复杂 带钩竖:行书用笔动荡感极强, 此竖画至出钩处向右上钩出,既不作悬针,亦不作垂露 露锋竖:作字左竖露锋入纸,作弯势下竖,收笔回锋 相背竖:左右两竖都有内凹之势,作背靠背状,名曰相背 行书第一章第四单元:撇、挑 平撇:第一笔属平撇,笔锋逆入 后向左平的撇出,线条饱满而出锋锐利 斜撇:用笔取逆后,笔锋向左斜 出,势微曲,壮健有力,力送锋尖,沉稳不飘 长曲撇:此撇长而微弯,其势先 直后向左撇出,极为醒目 短撇:此短撇短而有力,如鸟啄木 铺毫,然略弯撇出,头尾都尖,中间厚重。

兰叶撇:此长撇,入锋略重后即 向左下行笔,其间由重转轻,由轻转重后很快撇出,飘逸如兰叶 回锋撇:在撇至出锋处,忽作收 笔,使头呈圆形,力聚于中,十分厚重, 含蓄曲头撇:左撇头呈弯曲,其形折, 出锋处上钩曲折撇:此撇长而中间有曲折, 可见行笔之波动出锋处又戛然而止,回笔收锋,很含蓄 弧撇:此撇起笔逆入后,竖直而 下即向左推出,出锋尖利,中间有很大弧曲,此撇线条浑厚 带钩撇:此撇由重至轻,至出锋 处突然折锋钩出,出钩处稍作发力反撇:此撇呈反势,接出钩的牵 丝,笔由下向上反手作平撇,转折处的轻 重不易掌撑,难度很大开叉撇:此撇出锋处笔锋开 叉,行笔重而出撇快,笔又硬,故偶然开叉,不必故意为之 并列撇:三撇并列,方向和轻重都不雷同,不使刻板 回锋挑:和字左挑,实是两笔, 先行笔向左下折锋,由原路向右上挑出, 是先回锋再上挑,使蓄力更足,力感更强 短挑:挑法用力在起笔处,得力在 出锋处故应快速有力,短而不松 垂头挑:女字上挑起笔时,笔由 下向上,有一牵丝露出,故其头下垂 长挑:或字下挑长而有曲,出锋 处与撇相呼应行书第一章第五单元:钩、折 竖钩:先作竖画,至出钩处,锋 略上提,使得力得势后向左钩出。

心钩:尖锋入纸后,向右下方作 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钩时作顿挫,得势后向左上顺势钩出,此钩宜稍长戈钩:笔锋逆入后,引笔作斜势 下行,中间微弯但不能太弯,至出锋处蹲锋得势上钩 竖弯钩:竖弯后向右横画,渐行渐重,在出锋处,先蹲处得势,迅速向上 略外倾地钩出,钩很厚重背抛钩:即风字右边的横折右斜 钩,此笔宜笔势带侧,用腕力打弯,顺势斜出,使钩饱满有力蟹爪钩:逆锋入纸后先写竖画, 至出钩时将笔向左平推,然后再向上钩出,形似蟹爪,此笔是王书的特色 圆曲钩:最后一笔,接横画后, 顺势竖下,由轻至重,其势弯圆,再顺势出钩,极为自然横折竖钩:月字右半,先写横画,折后写竖画,其势微弯,顿后上钩横钩:长横至折角处,提笔后重按,调正笔锋后向左钩出下垂钩:此钩的特点是出钩时, 笔顺势下垂出锋,与圆曲钩略同回锋藏钩:最后一笔原是竖弯钩 然此处并不钩出,而似写一横出锋处回笔将锋藏入画中 平钩:最后一笔也是竖钩,然此钩 是向左平推而出,有托住上部之意横折:横画行笔至转弯处,作提按圆折直下,转折不露圭角篇二: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十大行书名帖及学习误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 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 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 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 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 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 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至为宝贵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使持节蒲外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于亡任赠赞善 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河图逆 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 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蹩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

天 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 陷(至)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呜呼哀哉!尚飨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 129 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 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 怅孤独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 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第四行书——《伯远帖》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 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 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 年)孝武帝司马昌 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 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 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 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第五行书——《韭花帖》《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 26 厘米,宽 28 厘米, 共 7 行,63 字。

《韭 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 遂执笔以表示谢意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 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 《兰亭序》的笔意《韭花帖》,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 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庭坚赋诗盛赞其说“:世人 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清曾协均《题韭花帖》: “《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 入圣”,非虚议也第六行书——《蒙诏帖》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中 书舍人,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米芾曾评其 书:“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相传穆宗皇帝曾问他笔法,他 篇三:钢笔行书学习感悟钢笔行书学习感悟2010 年 09 月 01 日有些同学因为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 正。

学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当你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 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之后,它就变成是一件很趣味,让我们很愿意去做的事情,并且从中得到 了无法言传的快乐第一、怎样学好钢笔字?书法课教学常规的要求:1、 写字时的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2、 选定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法字帖(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均可);3、 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4、 教学重点:正确的练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懂得怎样的字更好, 如果吸取别人书写的长处,改正自己书写的不足);5、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就是要多看,多讲,多交流,为学生分 析这个字为什么写得好,这个字为什么不好看等)一、钢笔字和钢笔书法的特点钢笔字的艺术效果虽然不像毛笔字那样丰富,但远远胜过铅笔、圆珠笔等其它硬笔因 其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同样能给人以美感钢笔字的美,主要表现在点画线条、字形结构和章法格式上用笔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 点画线条就美;造型注意比例、匀称、平稳、均衡、变化和呼应,字形结构就美;整齐而有 变化、多样而又,章法格式就美(这些也是欣赏钢笔书法的原则和标准)。

钢笔楷书的特点是:用笔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讲究;笔画起收有序、笔笔分明、 坚实有力、停而不断、直而不僵、流畅自然;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