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教学模式解读“6+1”教学模式内容:我校借鉴采用河北精英中学“6+1”课堂教学模试,“6+1”课堂的基本形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6+1”课堂模式中的“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涉及“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练”,这是在新课后或者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种教学环节,是为迁移运用一)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6个环节:1.导:即导入、导学,(时间4分钟)导入就是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者媒介图片,开门见山,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导学就是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规定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思:即自主学习,自读、深思时间8分钟)学生要认真看书,独立思考、进一步钻研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觉性,保证每个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紧张、高效3.议:即议论、讨论时间8分钟)小组合伙,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激活思维,互帮互助小组合伙学习是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学习的基本不同,从学生不同的知识构造、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提成六个小组,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4-5人,有的是6-7人左右。
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伙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以教学目的引导同窗们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做预习笔记,为展示课做准备预习时也有讨论,重点解决基本知识问题和寻找、拟定难点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同窗,则是准备展示时突破难点的方案 课堂讨论使课堂氛围活跃了,同步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伙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抓好学习小组建设:这是高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伙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1)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基本不同,从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性等等来优化组合,提成若干个小组,分上中下三层 (2) 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重要职责是对本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3) 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规定小构成员既要积极承当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毕小组学习任务 (4) 注重小组长和成员的培训。
教师课前培训组长,让她们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的规定,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窗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们要高度注重,保证每节课前都要有培训且培训效果好 任课教师要创新培训方式(如小纸条、课代表自主培训等),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问 小组长对小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教师课前培训后,学科小组长要和学习小组组长一起对下一节课小构成员的学习任务、形式、分工进行论述,调动每一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一种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如何检测目的的达到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保证课堂学习中目的明确、行动迅速,保证课堂高效 (5) 教师在小组合伙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要“消失”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发展的推手,做点燃学生的“火炬手”4.展:即展示时间8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激情展示,规定迅速、清晰、规范、大声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盲点, 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思路展示交流阶段(交流):学生展示、交流自学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的提炼提高。
这是一种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伙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论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步提出问题并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呈现提高,其她组的同窗分享她人的成果,同步受到一定的启发,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展示阶段,一般是在教师指引下,一方面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在小组讨论中,每一种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地投入,除了接受信息之外,更多的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其反映除了听之外更多地是赞许、补充、质疑然后是全班性的展示,同窗们争先恐后争取发言机会发言的人慷慨激昂,精彩纷呈;其她同窗凝神倾听,聚精会神对每一种学生而言,她们感到讲的人或听的人与自己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尽管学生的知识基本、认知限度各不相似,学习的深度各不相似,但是通过展示,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日积月累,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通过讨论,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除了知识、技能的纯熟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强烈的体现欲,这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动机鼓励理论,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所追求的重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的需要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体现欲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内容讨论是课堂走向自主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展示内容的选用:简朴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有争议、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二是选用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教师根据问题汇总的状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每个小组分派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拟定学生在展示、点评、质疑时,要做到脱稿或半脱稿在学生的展示质疑点评中,教师要融入学生的展示点评中,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要善于捕获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点拨要“要言不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教师的点拨,一是针对展示点评,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展评中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精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解说,归纳措施、规律,教师点拨的语言要简洁,点拨要直奔问题,开门见山,直击要点,点深点透;四是要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及时对个人、小组予以评价教师的讲被限制在20分钟内,这就规定教师非常明确讲什么、点拨哪里,要清晰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措施、规律、知识构造、注意事项、拓展等),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教师还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让每堂课学生参与面都在100%以上5.评:即教师点评拓展总结时间8分钟)这个过程是打扫战场,教师讲的是规律,讲的是思路,讲的是措施并总结得出对的的结论6.检:检就是当堂检测时间4分钟)检查本节课目的贯彻的怎么样,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等7.练:定期练习,巩固所学这是“6+1”模式中“1”的体现: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的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的过程运用课堂进行限时练习,时间是5分钟,(也可以是课后练习),教师全收全改,第二天教师不评或3-5分钟点评,学生若有疑问,课间问同窗或教师,错题自己自觉订正,教师不定期检查二)学生学习的5种方式:1.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入,导学,认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2.质疑:通过自学检测,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学习措施上的问题和困惑3.讨论:对形成的问题及困惑,小组内合伙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4.展示:对于小组讨论形成的共性问题,或者是重难点问题,由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5.自评:学生对本节课已经掌握的内容、措施,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内在规律性予以总结,对过程中的错误着重标明,对知识的局限性进行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