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狂潮 一、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3)——瓜分中国狂潮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资本输出形式;19世纪末经济侵略特点;门户开放政策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一)背景: (二)列强侵华方式新变化 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 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占领部分领土 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 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四种方式) 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④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101年) 评价:①该政策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标志,从此,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开始加紧侵略中国。
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③该政策并未减少中国被瓜分危险 实质:美国企图通过“机会均等”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并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渐排挤其他列强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 1、设厂权:1895年前,非正式;1895年后,在不平等条约中明文规定 2、赔款:《马关条约》中规定赔款数额为白银2亿两;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而被迫赔款计白银2亿三千万两 3、胶州湾:1897年德国强占;18101年清政府被迫同意将其租借给德国 4、几个最早: ①强租领土(德国)②采矿权(法国)③设厂权(日本)④筑路权(法国)⑤借款(俄法) 概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表现,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经济上,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通过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这些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一、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3)——瓜分中国狂潮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资本输出形式;19世纪末经济侵略特点;门户开放政策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一)背景: (二)列强侵华方式新变化 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 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占领部分领土 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 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四种方式) 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④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101年) 评价:①该政策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标志,从此,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开始加紧侵略中国 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③该政策并未减少中国被瓜分危险 实质:美国企图通过“机会均等”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并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渐排挤其他列强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 1、设厂权:1895年前,非正式;1895年后,在不平等条约中明文规定 2、赔款:《马关条约》中规定赔款数额为白银2亿两;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而被迫赔款计白银2亿三千万两 3、胶州湾:1897年德国强占;18101年清政府被迫同意将其租借给德国 4、几个最早: ①强租领土(德国)②采矿权(法国)③设厂权(日本)④筑路权(法国)⑤借款(俄法) 概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表现,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经济上,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通过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这些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