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48KB
约7页
文档ID:401547498
2024年《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1/7

2024年《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 《孙权劝学》是宋代诗人司马光所作,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告下起先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并令 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原文 孙权劝学 司马光〔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行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莫非想要你探讨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起先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时,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知;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挚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莫非 治经:探讨儒家经典治,探讨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起先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及:到,等到 过:到 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探讨议事 大:特别,非常 惊:惊异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即:就 更(gèng):另,另外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作品赏析 该文是依据从前的史书改写的因从前的史书已有较具体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依据从略的原则对从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胜利的改写之作。

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告下起先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白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状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支配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特别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羡,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连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行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切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不由自主的赞美,可见鲁肃非常惊异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改变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进步。

须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进步的确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美的奇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看法,表明自己才略进步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白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才智,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呈现出来的,他的惊羡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虚心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