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露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 [摘 要]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柴科夫斯基抓住收获这一最能体 现农民生活的场面进行创作,展现了农民来来往往忙于收割,喜获丰收的 景象乐曲的主题具有明显的幽默诙谐的风格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乐曲主题 曲式分析 一.柴可夫斯基生平 柴可夫斯基是l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和 音乐教育家他的钢琴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着 激情,同时还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是作曲家 性格特征的体现 二.柴可夫斯基《八月》曲式分析 1.《四季》创作背景 1876年柴可夫斯基接受音乐杂志主编的约请,每 月为这家杂志写一首钢琴曲,他连续写了十二首曲子, 构成了一套脍炙人口的组曲《四季》通过对自然景色 的抒情,作曲家也表达了人们的希望与欢悦,激奋与豪 迈,忧伤与憧憬,焦虑以及对幸福的渴求之情柴可夫 斯基在这部套曲中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全貌,这 本身就表现了一种完整性,这与十九世纪俄罗斯宗教 思想和哲学思想中追求完整性的思想是吻合的十二 个月相对应的十二首乐曲,反映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 情感,而在具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的俄罗斯哲学中,则 表现为其精神体验和道德体验,完整的而不支离破碎 的情感体验。
2.柴可夫斯基《八月》曲式分析 《八月》中,柴可夫斯基大量使用和弦外音和不完 整的导七或重属导七和弦音作品为完全再现的复三 部曲式,首部(1—67小节)b小调是体现繁忙的收获 场面的乐段中部(68—129小节)则是优美、安逸的 乐段,与第一部份的欢快、忙碌的劳动场景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在原有的劳动气氛中回复到安静、详和的情 绪再现部分(130—198小节)为首部的完全再现,在 情绪、调性上完成了统一和回归 乐段A有四个乐句组成,A乐段是b小调,为平行的 两乐句,各8小节,第一乐句有8小节组成,其中前 四小节与后四小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两种不同的 音乐材料的对比又形成了统一的收获时的劳动场面作 品首部的第1个乐句,也是贯穿全曲的主题作为乐 曲的呈示段,和声通常都是比较稳定的见谱例 一 ’ b I W6Ⅶ ⅦⅥ6 V 6W‘Ⅶ vH2 vl Ⅶ2,Ⅶ、fⅡl 其中第六小节的低音声部,具有舞镰刀的节奏,它 的和旋变化比较多,有很多转位的附属和旋,频繁的向 Ⅵ级和Ⅶ级方向离调的倾向第二乐句同样有八个小 节组第一句以D7一t全终止,第二句以D7一 D半终止属于方整型乐句B乐段也是两平行乐句, 属于方整型乐句,属于展开型乐段。
其后是9小节的 连接使用的是A乐段材料在两个音乐材料的反复 使用中,增强了对劳动中重复的劳动动作的描写,不但 使音乐材料在繁复的陈述中得到统一,而且也加深了 听者对音乐材料的感受与体验 柴可夫斯基是被全欧洲公认的最具有典型浪漫主 义气质的作曲家,从这部作品中笔者认为,他在表现浪 漫主义情感和体现浪漫主义风格中运用了大量的古典 时期的音乐元素结构规整对称,《八月》通过每个乐 段多用两句平行的方整结构,调性进行中在模进的同 时使用近关系转调,展现了农民来来往往忙于收割,喜 获丰收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一柴科夫斯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2003. [2]高士彦译.《柴科夫斯基论音乐与音乐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2004. [3]威浦.《柴可夫斯基》[M].东方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晓芳 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