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各个民族在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都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 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丰富多彩,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绚 烂夺目的珍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 东北内蒙古地区: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 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 西北地区: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 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 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 西南地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 、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 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 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 • 中南东南地区: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 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同学们,看看下面三个民族服饰,她们属于那个民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少数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朝鲜族)(、、朝鲜族)民间歌曲少数民族音乐分类 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蒙古族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9万,主要分布地区为:内蒙 以及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 县。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 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 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 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一个部落 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 地区诸部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 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按照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尔,说唱形 式的乌力格尔、叙事歌、好来宝等等 • 按照音乐内容分为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 礼俗歌等等 • 流传于蒙古族的乐器有马头琴、四胡、胡毕斯、 火不思及其他的打击乐器等 • 蒙古族传统舞蹈主要有:“安代舞” 、太平鼓舞、 盅碗舞、筷子舞等 蒙古族马头琴长调短调蒙古族旋律悠长舒缓 极富装饰性 节奏自由 气息绵长旋律明快流畅 装饰音较少 节奏规整蒙古族民歌特点• 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 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 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 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 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 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
• 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 ,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 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 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 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代表曲目《森吉德玛》、《嘎达梅林》你是否能说出几首具有蒙古族长调 或短调风格的歌曲?牧歌(长调)嘎达梅林(短调)安代舞蒙古族民间舞蹈— “安代舞” • “安代舞”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相传很久以前,科尔 沁草原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姑娘突然得了一种怪病 ,几经医治不见起色,老阿爸只得用牛车拉上女儿前 往它乡求医行途中车轴断裂,女儿病情加重,奄奄 一息,老阿爸急得绕车奔走,以歌代哭歌声引来附 近百姓,见此状无不潸然泪下,不料姑娘走下牛车, 奋力而舞,待发现时,她已跳得汗如雨注,病愈如初 以后,人们皆仿效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为患病青 年妇女治病,取名“安代”又在求雨、祭敖包、那达 慕大会等集会采用,广为流传,逐步发展成为自由地 表现思想感情和生活的集体舞 “呼麦”呼麦:蒙古族音乐的活化石“呼麦”在蒙语里是“喉头”的意思,呼麦是一种 独特的演唱方式,演唱时,肺脏、喉头、舌头、上颚 、牙齿、喉结、嘴唇和嘴角等发音器官全部参与,共 同协作,运用特殊的发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 部,形成罕见的单体多声部形态。
演唱者运用闭气技 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 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 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部呼麦已经有千年历史,而今已是蒙古国宝级的艺 术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头琴曲马头琴:凄美的蒙古族器乐关于马头琴的传说,是苏和与一匹小白马的 故事蒙古族少年苏和救了一匹受伤的小白马, 并精心照顾,小白马从此成了草原那达慕大会上 赛马的常胜将军王爷起了贪念,遭到苏和的拒 绝后,王爷射杀了小白马万般伤心时,苏和梦 见小白马跟他说,用我的骨头做琴、尾骨做弓、 筋做弦、头做装饰,就可奏出美丽的音乐,怀念 我苏和醒后照做,这就是马头琴的来历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 总人口达987万人(2009年),其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共计941.3796万人( 2006年),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6%根据史籍记载: 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 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 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 徙西域(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 ”、“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 以后才改为“维吾尔”,沿袭至今,是“团结”、“ 联合”之意。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 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 基地吐尔番盆地 •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 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 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 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 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 传统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顶 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 • 民间乐器有“达甫、“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一)(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一是传统音乐,由古代流 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 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 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 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 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 “十二木卡姆”(一)“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 意,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从16世纪开 始,在音乐大师克迪尔罕、雅尔坎迪、阿曼尼落罕 等人的引导下,经过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 整理,终于形成现在的规模和样式维吾尔十二木 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 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尔尕、乌孜哈勒、艾且、乌 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 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 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 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 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 瓦甫、手鼓、独他尔等十二木卡姆还有一些地域性变体,其中比较有名 且具一定特色的当属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之刀郞木卡姆“十二木卡姆”之哈密木卡姆“十二木卡姆”之吐鲁番木卡姆维吾尔族民歌特点(二)• 维吾尔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 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 、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新民歌 则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烈颂 歌,表现了人民对党、对领袖、对社会主义制度 的无比热爱 维吾尔族民歌传统民歌爱情歌新民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劳动歌主要有猎歌、牧歌、麦收歌、打场歌、挖 渠歌等爱情歌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无比忠贞和 热烈追求,历史歌是反映维吾尔族人民历史上一些重 大事件的歌曲如北疆流行的《筑城歌》,歌颂农民 起义的《英雄沙迪尔》、《铁木尔海力派之歌》等 生活习俗歌在婚丧嫁娶、庆典、祭礼及民间节日中 都要吟唱习俗歌。
有婚礼歌、迎春歌、丧歌、封斋歌 等流行在东疆的催眠歌(如睡吧,孩子)是典型的短 调徒歌相和歌也可分为两小类第一类以独唱的自 弹自唱为主,演唱抒情、叙事性民歌第二类相和歌 采用固定节奏型,常用以伴舞表演形式以对唱、齐 唱或领唱、帮唱为主 喀什民歌《阿衣夏木古丽 》库车民歌《米拉吉汗》吐鲁番民歌《阿拉木汗》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又译《阿拉木罕》或《阿拉木汉》是 中国著名的维吾尔族民歌,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吐鲁番 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阿拉木汗”是姑娘的 名字这首歌舞曲,以双人边歌边舞的形式,赞美象 鲜花般美丽的阿拉木汗,一问一答,活跃而风趣歌 曲是多段词的,在上下两乐句反复演唱之后,接一段 短小的副歌旋律具有歌唱性,节奏富于舞蹈性,频 繁地运用切分节奏,使乐曲轻快活泼的效果更加突出 ,再结合手鼓的伴奏,使人听之欲舞阿拉木汗什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阿拉木汗什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绵柳,她 的小嘴很多情,眼睛能使你发抖 阿拉木汗什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阿拉木汗什么样? 身段不肥也不瘦 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里 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里。
为她黑夜没瞌睡,为她白天常咳嗽,为 她冒着风和雪,为她鞋底常跑透 阿拉木汗住在哪里? 吐鲁番西三百里 阿拉木汗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里 《阿拉木汗》你是否能说出几首具有新疆少数民 族风格的歌曲?维吾尔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塔吉克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由雷振邦 先生改编成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 乌孜别克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是王洛宾 根据一首乌孜别克族民歌《卡拉卡西乌开姆 》改编的 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 《达坂城的姑娘》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 维吾尔族民歌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 尔民歌1938年,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 ,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 了一首简短的维吾尔语歌曲王洛宾敏锐的音乐神经 被触动了,他用速记方法记下了这支歌的旋律,并请 在维吾尔族商贩对歌词作了简单的翻译,编配成一首 简短流畅的《达坂城的姑娘》后来由著名歌唱家赵 启海、赵风将这首歌传唱到重庆、昆明、缅甸、马来 西亚及至南洋各国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维吾尔族舞蹈(三)“赛乃姆”• 维吾尔族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 表演性舞蹈赛乃姆舞是广泛流传于维吾尔族中,以 赛乃姆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并无规定动作和程式。
一 般由男女成对而舞,人数不限,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发展 • “赛乃姆” 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维吾尔族民间乐器—“都他尔”• 维吾尔族的家庭,几乎都有一把都塔尔这是一种很 普及的二弦乐器,琴体较大,琴柄细长,音色柔和悦 耳,很适合自弹自唱 •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歌舞总离不了乐器,因而,维吾 尔族的乐器也很丰富,可分为四大类(弦鸣乐器.气 鸣乐器.膜鸣乐器.体鸣乐器)十五种 这些乐器都制作得十分精美华丽,有的经过 主人装饰,典雅古朴,除了能演奏,还是工艺珍品 朝鲜族朝鲜族 现有人口192.06万,主要分布地区为: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散居于内蒙和内地一 些城市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在 中国东北或是聚居或是与其他民族杂居公元1700年 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 害的朝鲜人潜居中国东北谋生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 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 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朝鲜族是一个高度 独立文化的民族,有语言文字和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 。
朝鲜族的音乐特点• 朝鲜族音乐,按本民族的传统分类,可分为民谣、歌乐、 舞乐、器乐、“板嗦哩”(说唱音乐)、唱剧等6类 • 民谣中,流传至今有:《道拉吉》、《阿里郎》、《月亮 月亮》等《道拉吉》是自由演唱的歌谣之一,演唱时常 常拌之以轻松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