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境界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47KB
约3页
文档ID:280206094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境界_第1页
1/3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境界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与人生境界 1.创化的宇宙,创造的人生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是生生不已、大化流行的宇宙观宇宙是至大无外的惠施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庄子·天下》引言)这里的“大一”即是宇宙古人把东西南北、上下四方之空间称作“宇”,把古今旦暮、往来古今之时间称作“宙”《庄子·庚桑楚》界定“宇”为有实在而无定处可执行者,界定“宙”为久延而无始末可求者所以,宇宙就是无限的时空及其所包含的一切中国古人认为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异之中,而宇宙是一个变异不息的大流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二十五章)宇宙是逝逝不已、无穷往复的历程庄子说:“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庄子·大宗师》)一切都在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没有终极的 讲宇宙变化最详密的《周易·系辞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最突出的特点是视变化为创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宋代哲学家张载说:生生犹言进进即宇宙是一个生生不已的大流,这就叫做“易”一阴一阳,生生之为易,发生在天地之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周易·系辞传》)是说周易这部书,人们是不可离开它的它所讲的道理,常常变化迁移而不是静止的,它普遍流动于阴阳六爻的地位所以爻位的上下是不固定的,爻的刚柔是互相变化的,不可以定出准则和纲要来,只有适应它的变化 变异本身没有什么刻板的公式可循,一切都在创新发展着,宇宙是日新无疆的历程中国哲学家从来不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相反,把它看成是开放的、交融互摄、旁通统贯、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国哲学家从来不把宇宙看成是孤立、静止、不变不动或机械排列的,而是创进不息、常生常化的中国哲学家有一个信念,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创进的宇宙,普遍联系的宇宙,它包举万有,统摄万象,无限丰富,无比充实 对宇宙创化流行的信念,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创造能力的信念在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人类可以创造富有日新之盛德大业,能够日新其德,日新其业,开物成务,与时俱进,创造美好的世界人们效法天地的,就是这种不断进取、刚健自强的精神《礼记·大学》引述《尚书》和《诗经》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汤盘上的铭词说:“真有一天能够获得新的进步,还要再继续天天有新的进步。

《康诰篇》说:“要改变旧的习惯,做一个新人《诗经》上说:“周虽是一个旧的国家,它接受的天命却是新的所以君子是没有地方不用尽他的心力的无论对民族或对个人来说,我们不能不尽心竭力地去创造新的,改革旧的,这是天地万象变化日新所昭示给我们的真理 人在天地万物之中,深切体认了宇宙自然生机蓬勃、盎然充满创进不息的精神,进而尽参赞化育的天职这足以使人产生一种个人道德价值的崇高感 对天下万物、有情众生油然而生一种博大的同情心,洞见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儒家利己利人、成己成物、博施济众、民胞物与之仁心;道家万物与我为一、天籁齐物之宽容;佛家普度众生、悲悯天下之情怀,都是这种精神的结晶由此产生了真善美统一的人格思想,视生命之创造历程即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天道的创化神力与人性之内在价值,德合无疆,含弘光大 儒家有诗教、礼教、理学的传统,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儒家追求“尽善尽美”,将理想贯通于道德生活与艺术生活,成为富有“美”、“善”的价值世界道家讲超越的价值,认为只有在智慧的修养、精神的锻炼达到极至的程度,才能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才能把握宇宙的真相和最高的价值。

总之,使人格向上发展,不离开现实世界,又要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培育真善美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