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南县教育网点专项规划(2018-2030)说明书.doc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70MB
约79页
文档ID:547594079
全南县教育网点专项规划(2018-2030)说明书.doc_第1页
1/79

全南县教育网点专项规划(2018-2030年)说明书全南县教育网点专项规划(2018-2030年)说明书说 明 书2017.10目录第一章 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11.3规划依据 21.4规划原则 41.5项目认识与规划重点 41.6规划技术路线 6第二章 相关政策与上位规划分析研究 72.1国家相关政策与规划分析研究 72.2省市相关政策与规划分析研究 92.3 全南县有关政策及规划解读 122.4相关案例分析 14第三章 全南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93.1全南县概况 193.2全南县教育事业现状 203.3 乡镇中小学概况 233.4 中心城区中小学概况 273.5存在的主要问题 30第四章 发展要求与规划目标 334.1发展要求 334.2规划目标 33第五章 千人指标与生均用地指标研究 365.1千人指标研究 365.2生均用地指标研究 42第六章 中心城区教育设施规划布局 536.1规划布局策略 536.2各片区人口与学生规模预测 586.3空间规划布局 59第七章 乡镇教育网点布局规划 657.1乡镇中小学布局规划 657.2乡镇村小布局规划 66第八章 开发建设控制 698.1建设控制 698.2环境控制 70第九章 近期建设规划 729.1 实施时序 729.2近期建设需求预测 729.3近期建设规划 72第十章 规划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 7410.1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7410.2规划实施政策机制 7410.3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63第一章 总则1.1规划背景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基础教育作为人们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和个人发展的基础条件,关涉“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切身利益实现基础教育发展的效率、质量和机会公平,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分别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等有关法律和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地描绘着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也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2010年以来,期间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在国家、省深切关怀和全南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南基础教育获得协调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基本实施每个乡镇建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

与此同时,当前也存在城乡教育网点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不足、大班客额问题日益突出等现象为了加快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入园难”、中小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完善校区布局,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根据全南县委统一布置,各乡镇按照教育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等行业规划要求,特编制《全南县教育网点专项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1.2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本规划与《全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相一致,规划期限为2018—2030年其中近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30年本规划范围为《全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中所确定的范围,分为县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范围,其中重点是中心城区范围1、县域:全南县行政辖区范围,土地面积1534.647平方公里2、县城:指由城厢镇和金龙镇行政区组成的地区,特别指县政府所在的城市建成区3、中心城区范围中心城区范围:东至金龙镇烧斗村麻布桥,西至城厢镇上山村老加油站,南至金龙镇大岗,北至东风村,总面积28.83平方公里如图1-1所示) 图1-11.3规划依据1.3.1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行业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5)《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8)《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3)《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14)《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15)《中等师范学校及城市一般中小学校规划面积定额(试行)》(16)《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18)《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19)《江西省职业教育条例》(20)《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1)《江西省普通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22)《江西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校舍规划设计和建设暂行规定》(23)《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4)《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3.2相关规划(1)《全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2)《全南县金龙镇控制性详细规划》(3)《全南县控制性详细规划》1.4规划原则(1)坚持全南实际、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全南现状教育设施发展为基础平台,坚持教育设施优先发展战略,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规划教育资源布局;坚持近期和远期规划相结合,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发展与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2)坚持整合资源、多元化办学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3)促进城市、经济、教育设施共同发展的原则优质教育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利用品牌学校的优势,逐步培植一批新的优质资源,以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群众需求4)均衡布局原则为各阶段的适龄人口提供合适的学位数,确保其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规划以教育服务半径为单元进行中小学校的平衡配置;通过合理空间布局满足不同阶段的学龄人口对学校服务半径的要求,即将小学的服务范围控制在500米左右,初级中学的服务范围控制在1000米左右,高级中学在城区范围内平衡分布5)可操作性原则采取拆除、搬迁、合并、改造、保留、新建等多项措施并举进行学校布局与建设,对建成区的学校,尽可能保留建校历史较长、规模较大、教学管理水平较高、教学质量较好、社会声誉较好的学校;对位置不合适、规模小、办学质量低、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可采取拆并措施或选择合适区位易地新建后拆除;新建学校的布点,应充分考虑学生就近就读、利于建设的要求。

1.5项目认识与规划重点1.5.1规划重点一:科学预测千人指标随着全南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人口流动与人口集聚效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不断加大这种非单纯的自然增长引起的人口分布变化带来了生源的流动,学生数量增加必然给中心城区的教育设施供给带来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开放实施,未来适龄学生将提速增长,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必定增大所以,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改善现状教育设施条件,合理扩容增量等等是解决城市人口与学生规模之间关系急需思考的问题1.5.2规划重点二:科学测算生均用地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加快,国家对素质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行,现行的学校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逐渐显现滞后问题,无法满足更多的辅助设施及新进功能的设置需要随着工业园开发区、城市新区的建设发展,教育设施发展面临新的特点与新的要求,使得既有的教育设施配置标准难以适用于中心城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此外,中心城区聚集人口,导致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势必造成现状教育设施超负荷使用,现状生均指标与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存在很大差距本次规划将以全南实际为立足点,将各类教育设施分类分级研究,确定适宜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均标准体系,通过规划实施指导教育设施布局、建设,以解决学生与教育设施之间供需失衡的问题。

1.5.3规划重点三:明确学校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结构格局是近年来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重塑城乡一体化结构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公共服务中最重要的教育服务对于发挥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显,本次规划应进一步确定全南中心城市范围教育设施的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1.5.4规划重点四:制定政策保障机制,确保规划内容与目标的落实教育设施作为最基本的配套设施,其建设只有与周边的居住、就业岗位同步建设才能最好的发挥配套的作用,如果因为部分地区拆迁建设难度相对较小、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一哄而上优先建设,而周边并未产生有效的学位需求,则可能会带来大量设施的闲置反之,如果因为部分地区拆迁难度大、地块规模不足而单一投放居住或者产业用地,一旦建成投入使用,人口及就业岗位增长,必然对现有周边的配套设施形成压力,造成配套不足的局面因此,组织编制该专项规划,应组织好规划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对该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调整修改应有明确的机制,以保障该规划的胜利实施,实现规划目标1.6规划技术路线第二章 相关政策与上位规划分析研究2.1国家相关政策与规划分析研究2.1.1国家相关政策分析2017年1月13日至14日,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坚定不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坚持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加快发展基础上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把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要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失时机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要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要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支撑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充分反映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1.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以下简称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必须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