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样本)笔记依据教材《金融理论与实务》周升业 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 货币第一节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第三节 币值第四节 人民币第五节 国际货币第二章 信用和融资方式第一节 信用及其职能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形式第三节 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第三节 利率总水平的决定因素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决定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二节 商业银行第三节 中央银行第四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五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五章 商业银行业务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三节 储蓄存款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第六章 信托与租赁第一节 信托的概念、种类及其职能第二节 信托业务第三节 租赁业务第七章 保险第一节 保险的概念和职能第二节 保险的种类和原则第三节 保险合同与保险市场第四节 保险业务第五节 保险业务管理第八章 金融市场运行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构成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运行的微观基础第三节 金融市场运行的实现考察第九章 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与风险管理第一节 从事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的基本规则第二节 股票市场的投融资业务第三节 债券市场的投融资业务第四节 投资基金市场第五节 衍生金融工个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第十章 对外金融关系第一节 国际收支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第三节 利用外资第四节 外汇管理第十一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节 货币的需求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第三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涵和度量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第五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影响第六节 通货紧缩的治理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单项选择题1.1.货币的形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A)A.实物货币一金属货币一银行券一信用货币B.金属货币一实物货币一信用货币一银行券C.纸币一金属货币一信用货币一实物货币D.信用货币一金属货币一实物货币一银行券1.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具有货币内在价值的是(C)A.商品货币B.纸币C.金属货币D.信用货币1.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由不足值的,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代替的是(C)A.价值符号B.信用符号C.货币符号D.商品符号1.4.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是(D)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B.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1.5.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A)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C.可以是现实的货币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6.在现代信用货币和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不具有内在价值,其所代表的价值表现为(A)A.货币购买力B.商品价格C.商品数量D.物价水平1.7.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大小时,执行(A)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8.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D)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9.汇率是指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习惯上又被称之为货币的(B)A.内在价值B.对外价值C.通货膨胀D.物价上涨1.10.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汇价的基础是(D)A.汇率B.货币的对外价值C.政局状况D.货币的对内价值1.11.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确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A)A.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对比B.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C.两国的外汇管理政策D.两国的税收政策1.12.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因此,它是一种(D)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1.13.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引起汇价变动的直接因素一般是(D)A.物价水平的波动B.利率水平的波动C.货币政策的调整D.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1.14.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所增加的货币发行,通常被称之为(B)A.信用发行B.财政发行C.经济发行D.国债发行1.15.中国国内一切货币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是(B)A.美元B.人民币C.港币D.欧元1.16.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国际货币应具备(A)A.广泛的可接受性B.广泛的流动性C.公认的安全性D.高度的稳定性2.1.货币资本化的高级形式是(D)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信贷资本D.金融资本13.20.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国库券市场买卖国库券的年份是(D)A.1985年1月B.1985年4月C.1986年4月D.1996年4月多项选择题1.1.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形态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BCE)A.电子货币B.金属货币C.商品货币D.代用货币E.信用货币1.2.货币最基本职能包括(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货币贮藏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3.以下属于货币的职能的有(ABCE)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E.流通手段1.4.下列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ABCDE)A.财政支出B.银行发放贷款C.银行吸收存款D.工资的支付E.各种劳动报酬的支付1.5.我国流通中使用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它属于信用货币类型,其具体形态有(AB)A.现金B.银行存款C.信用卡D.存款货币E.支票1.6.下列关于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A.人民币是一种货币符号B.人民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C.人民币是可以兑现的银行券D.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E、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1.7,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下列可能引起汇价波动的因素有(ABCDE)A.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B.货币政策的调整C.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D.利率水平的调整E.政局发生动荡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形成的“一国三币”是指(ACD)A.人民币B.台币C.港币D.澳门币E,欧元1.9.人民币货币发行包括(ADE )A.信用发行B.银行发行C.金融发行D.经济发行E.财政发行1.10.目前在国际结算、支付中使用最多的货币是(ABCD)A.美元B.德国马克C.日元D.欧元E.英镑1.11.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的不兑现信用货币所具有的广泛接受性表现为(CDE)A.是由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B.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C.在国际结算、支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D.是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E.可作为国际储备资产1.12.按照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的构成种类有(ABCD)A.外国货币B.外币有价证券C.外币支付凭证D.其他外汇资金E.外币资产2.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信用具有的特征有(BC)A.价值单方面转移B.偿还性C.付息性D.支付手段E.无偿性2.2.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形式多种多样,其基本信用形式有(ABCDE)A.银行信用B,消费信用已商业信用D.民间信用E.国家信用13.19.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配合上可以构成的政策组合有(ABCDE)A.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B.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C.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D.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E.以上说法全都对计算题目录3.1、某投资者在银行办理了一笔50000元,期限为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存款利率为2%,到期后银行利息收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率为20%,用单利率方法计算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各是多少?3.2.某甲在2001年5月17日在银行存人定期存款100000元人民币,存期为3个月,该储户实际取款日期为2001年9月30日,3月期存款的利率为1.98%,活期存款利率为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5.1.如果某银行购买政府一年期国库券1000元,贴现率为8%,到期收回本息1000元,该银行利息受益多少元?5.2.如果银行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证券1000股,一个月后该行以每股4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请计算资本收益。
11.1.如果原始存款为12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为6%时,计算:(1)派生存款倍数;(2)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总额计算题答案3.1.解:在单利率方法下名义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相同,即是2%P1=50000×2%×(1-20%)+50000=50800(元)PO=50000(元)实际收益率=P1-P0/P050800-50000/50000=1.6%简答题目录1.1.简述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2.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各职能含义1.3.简述对“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的理解1.4.简述货币币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1.5.简述各种货币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1.6.简述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的特点1.7.简述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8.简述外汇的定义及我国外汇的内容2.1.简述信用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2.简述信用的基本职能2.3.简述商业信用的优点及其局限性2.4.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含义2.5.简述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2.6.简述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2.7.简述消费信用的含义及其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意义2.8.简述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2.9.简述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3.1.简述利息的概念及其本质3.2.简述单利与复利的异同3.3.从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简述利率的划分类型及它们的区别3.4.简述资金供求状况对利率总水平的影响3.5.简述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及利率政策的制定与汇率政策制定的协调关系3.6.简述决定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简述我国现阶段利率体系的构成内容3.8.简述利率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4.1,简述金融体系的最基本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方式4.2.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4.3.简述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实质4.4.简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及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特殊地位的原因4.5.简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组成部分4.6,简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经营特点4.7.简述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4.8.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职能5.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5.2.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5.3.简述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5.4.简述现代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原因5.5.简述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5.6.简述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应遵守的原则5.7.简述贷款政策原则5.8.简述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的原则。
5.9.简述银行间的同业拆借5.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5.11.简述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原因5.12.简述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及其种类5.13.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6.1.简述信托形式的条件6.2.简述资金信托的内容和特点6.3.简述信托财产的特征6.4.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