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基金会的筹资策略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51KB
约6页
文档ID:316103680
高校基金会的筹资策略_第1页
1/6

    高校基金会的筹资策略    ■江苏扬州/许志俊Reference:高校基金会在为高校提供发展资金、提升学校实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尤其在资金筹集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高校基金会应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筹资策略Keys:高校基金会;问题分析资金筹集策略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所需的教育资金,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因而,另辟筹资渠道便成为各高校的一个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与国外教育基金会相比,在管理模式、筹资能力和资金运作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亟待改善和提高高校基金会的筹资现状分析1.筹资现状(1)以行政管理为主我国高校基金会多是学校的一个行政部门,基金会的领导也多由学校的党政主要领导兼任,并按照学校的行政编制实施管理基金会工作没有按自身规律开展,典型的特点是管理方式传统、僵化,工作不主动、效率低下2)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我国高[来自WWW]校基金会与校友办、发展办合署办公的情况较多,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源整合,但也可能造成职能分工不清、相互推诿等问题理事会和监事会的治理结构不合理,责、权、利还不明确,而且,大多数从业人员是兼职,缺少专业性,难以胜任基金会的工作。

3)捐赠资金规模小、品种单一在已成立的高校基金会中,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来自WwW.L]学、浙江大学等少数高校基金会,能募集到亿元以上的资金以外,大部分高校基金会的资金规模仍较小,捐赠收入尚未成为大学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基金会筹资形式单一,接受的捐赠主要是以实物资产为主如捐赠者想以证券、债权或无形资产等进行捐赠,却无法在高校找到合适的捐赠渠道4)信息系统不完善,与外界被动联系高校基金会从诞生开始就与校友资源密不可分,而我国高校基金会大多忽视了和优秀校友、企业及社会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金会资金的筹集基金会的影响力未能深入到各类企业,其主要原因在于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地利用各类媒介资源,广泛宣传基金会工作的成果与作用另外,辐射力度还需提高,海内外基金的筹集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2.问题分析 (1)慈善文化和传统的欠缺慈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传统,深刻影响一个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中国的慈善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人们往往会将其归因于我国慈善文化的缺位,没有形成一种回馈社会的意识中华民族具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捐赠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社会捐赠尚未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阶段,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仍未完全形成。

许多募捐人认为募捐只是捐赠者单向、无偿的对大学基金会的捐赠,没有树立为捐赠者服务的思想和主动积极募捐的意识2)法律环境的局限性我国有关高校基金会及社会捐赠的正式法律尚不健全,并且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对社会捐赠已经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关于捐赠免税的依据主要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9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与发达国家的规定相似,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却并不彻底税前扣除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对捐款仍然缴税,影响到一些捐款者的捐款热情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对公益事业捐赠而减免捐赠者所得税制度,已被证明是有效吸引捐赠和向捐赠人游说的重要手段,这更有利于资金的筹集和运作高校基金会的筹资策略1.完善立法和税收政策完善教育事业的捐赠法规,可以鼓励和规范社会捐赠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优惠额度,以便让支持教育发展的企业和个人享受到更大、更实在的优惠应通过大幅度的减税、免税来调动广大捐赠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简化捐赠程序,出台一系列与高校基金会相关的政策法规,如:简化税收抵扣手续;通过相关税法的税率倾斜,明确对捐赠高校教育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同时,还可适当地给予捐赠者精神回报,如设立各种各样的荣誉称号,以激发鼓励捐赠者的积极性和自豪感通过各种政策的支持,激起人们对教育的捐赠兴趣,从而使高校发展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2.树立教育捐赠的社会风气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尊师重教、扶贫济困、回报社会、造福桑梓,这是教育捐赠的道德基础,也是促使企业和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精神支柱对于这些优良传统和文化,要大力弘扬同时,对于慷慨解囊、乐于奉献的义举,要进行大力的宣传和表彰,通过多种形式,如政府表彰、新闻媒体宣传、对捐赠学校和建筑物命名等进行鼓励,营造教育捐赠的良好文化氛围对于高校而言,要以情感为载体,凝聚校友力量,关注校友需求,为校友提供优质服务,为校友提供回报母校的渠道,并大力宣传和鼓励其捐赠行为;对于在校生,要提高校园服务质量,完善“奖助贷”制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3.改进基金会的管理模式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起步较晚,各项制度不够健全,自律及他律的机制也不够完善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强高校基金会自身建设,规范内部各项制度,建立良好的运行规则首先,要设立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借鉴国外的经验,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具体负责,成立筹集资金的专门机构,形成一个机构配备较为完整的基金管理组织机构,做到职权分明,分工明确。

其次,基金会要依据法规和制度办事,从而在政策上保证基金会的顺利运转4.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国内少数几家高校基金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设立了种类繁多、层次各异的长期募捐项目,而大部分高校基金会缺乏募捐项目战略规划,设立的项目多为一次性的,并且募捐项目策划水平低、种类少高校筹资的方向越具体、越明确,捐赠人的热情就越高,筹资的效果就越好高校应当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长期筹资机制,积极策划筹款项目,资金筹集也应建立在学校明确的发展规划基础上,让捐赠人都来关心学校未来的发展5.拓宽筹资渠道我国大部分高校由于受限于其发展历史,资金筹措还仅限于本地和本国而美国高校的募捐范围现已扩大到全世界,捐赠者除个人、社会团体外,还有在各地设置的基金会、校友会我们要向西方国家的高校学习重视校友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校友会的组织作用,动员和鼓励校友为学校做出贡献拓宽社会捐赠,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促进学校积极参与经济和社会建设,依托人才和科研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基础上,构建学校与社会共赢的长效机制基金会还应主动走出校门找资助,构建便捷的学校需求与社会捐赠信息对接平台,同时,积极走国际化道路,寻求国际校友扶持,促进基金会与国际接轨,走全球化的筹资道路。

6.基金会的运作公开公正教育基金会的公众关注程度非常高,应当在自律的基础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定期发布公告,及时准确地披露财务状况等重大事项,增加社会捐款使用情况的透明度,确保基金会的运作公开、公正、透明,以提高社会的信任度,争取社会的认可和更多的支持高校基金会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科学、依法和民主决策的水平,加强对捐赠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察,确保捐赠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7.打造专业化的团队基金会的从业人员,除应具备筹集资金的专业知识、专业劝募理念及劝募技巧之外,还应有忠诚为基金会服务的情感,热爱捐赠工作为此,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筹资策划人才筹资策划人才可为高校基金会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捐赠活动策划建议,使高校基金会的筹资工作更加规范另外,吸引社会知名度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社会贤达人士和知名校友加入基金会这些人士本身的声望,对于树立基金会的良好的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他们的广泛社会影响力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进行教育捐赠■(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编辑沈德力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