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这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的书苏霍姆林斯基是一名普通而伟大的教师,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一部部教育专著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尤为人们的推崇在教学研究及报告中,人们爱引用他的话,不能说是金科玉律,但是也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进行了一次次的思想的启迪他的书被人们广泛接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我想就是他的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直白的语言往往蕴含着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仔细捉摸,便会大有深意在《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里他说了自己平常的教学活动,列举了许多实例,而不是让读者泡在大量的专业术语之中,不知所云这次读《帕夫雷什中学》,主要读的是其中的德育部分,看看苏霍姆林斯基对德育的理解他在书中的第四章提到德育,并分为七个小节对德育进行论述,介绍自己的德育实践在这里,我先说明一下,他的七小节的标题1、公民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2、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途径3、信念在道德成熟时期如何发展和巩固4、社会定向—信念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5、敏感性和同情心的培养6、培养诚实和荣誉感7、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从这七个方面为学生建立一个德育体系,也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标尺。
读完德育部分,我的脑中浮现这样几个词语,“共产主义思想”“公民教育”“习惯”、“体验”“榜样”“劳德结合”“情感”等一、共产主义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生于19___年,当时俄国十月革命打响,随后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这样的新兴制度,国民教育自然也是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的,深受这样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他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也很自然地体现了共产主义思想,他培养的人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这样的人必定是要为社会服务的,而不是培养那些利己主义者、个性主义者他的整个德育思想都向我们传达共产主义信念,就好像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一样围绕社会的主流思想,进行教育应当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准则二、公民教育人除了是自然人,在社会中,我们还是公民,需要遵循一定的公民准则基于对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五条准则作为起码的道德素养和公民精神1、你是生活在人群之中不要忘记,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愿望都会影响你周围的人你要知道,在你想要做的和可以做的事之间是有界限的要检查自己的行为问问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损害别人和不利于别人做什么事都要有益于你周围的人2、你在享受别人创造的财富。
人们给了你幸福的童年,你要以德报德3、生活中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由劳动所创造不劳动,就不能正直地生活人民教导说:不劳动者,不得食要牢记这一格言懒汉,寄生虫--犹如吞噬勤劳的工蜂所造的蜂蜜的雄峰学习是你的首要劳动去上学,就是去上工4、要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要帮助弱者和无自卫能力者要帮助患难的同志不损害人,要尊敬、爱戴父母---是他们给了你生命,又在抚育你,希望你成为一个诚实的公民、成为心地善良的、心地纯洁的人5、对坏事不能置之不理,要同坏事、欺骗和非正义现象作斗争绝不可同那种企图靠别人去生活、损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人妥协以上的五条原则强调利他主义,使公民和别人融洽相处,倘若人人都能有这样基本的素养,社会上就会少了许多自私自利的人,和谐社会也是水到渠成,那样会使美好的,但反观我们的社会,学校教育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家庭的氛围,社会的风气,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学生的德行需要各方面良好教育的促成但是学校老师也不能因此灰心,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帮助他们识别是非善恶,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人三、习惯、体验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在一个人的幼年及童年时期就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学。
他不是凭借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进而因为有快乐的体验,而重复那些美好的品行,渐渐地形成习惯这正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育意义当学生将一些良好的行为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这就已经达到德育的目的四、榜样人大多是会模仿的,榜样往往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他们的品德意志首先让我们敬佩,进而由于对榜样的崇拜,我们会把榜样的价值观当作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会做榜样曾今做过的事或者是类似的事我们生活中,需要这样的榜样,而且这些榜样需要被人宣扬,例如,中央台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多少人为上面的人的事迹感动,为他们的精神所动容,无形之间,我们会明白什么是高尚,无私所以,榜样的力量,由于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五、劳德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在劳动中开展德育工作,他让学生栽种果树,让学生细心看护,如果有人破环,就要及时报告,并且能主动修复损坏的树枝,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坏事斗争”能“学会关爱自己身边的事物,充满爱心在果树结出果之后,送给自己的父母“回报给自己创造幸福的童年的父母,以德报德”在劳动中,学生慢慢的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达到德育的目的六、情感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道德知识和道德信念道德知识即是我们我们熟知的关爱他人等等,而道德信念不是形而上的东西,他说“信念,不只是指人知道些什么,而首先是指他怎样把这些知识变成他自己的行为”确实,我们不能只是懂得那些道理,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道德知识如何转化为道德信念,他提出“甬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而这些行为和习惯则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态度。
情感引导一个人成善成恶,若是对一个事的情感是积极的,他会愿意做,因为他会觉得那个事是值得的所以,我们要想顺利开展德育工作,首先就是转变学生的情感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能这个方法更多是在少年、青年中运用”苏霍默林斯基强调在童年时期,让儿童习惯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在学习榜样过程中对周边的事物怀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使道德知识逐渐转变为道德信念,当道德信念内化在学生的心中,他的行为自然是良好的,德育就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了这是我第一次读《帕夫雷什中学》,以上是我的第一遍的阅读的感受我的直觉告诉我还会再读这本书的第二篇:《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在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有一位很引人注目,他就是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他虽然工作岗位平凡无奇,-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他的作为却超群出众,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紧密相联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这是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他以这里为基地,实践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他以这里为取材源泉,抒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里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结果,他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近日我阅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收获颇丰这本书总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多年的教学教育工作经验,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了解教育家本人及其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具有很大作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俗易懂它以论统实,富论于实;结构严整经纬分明其中前言部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笔者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整个集体朝气蓬勃的概貌第二章则把该校富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主动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各章分别就体育与健康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方面详尽地说明作者全面和谐教育的见解和作法《帕夫雷什中学》是一部“活教育学”大家可以了解到校长应具备怎样的品质和素质校长的领导职能和技巧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提高自己的素养在书中我学习到: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是行政上的领导书中大量记述了他如何坚持听课、兼做班主任、同学生同活动、同游戏、同读书等事迹该书介绍了苏氏作校长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从该书中还可以了解到,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养教师应当怎样去提高自己的素养《帕夫雷什中学》的主线索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作者的主要观点有:(1)建立家庭一学校教育体系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采取有的效措施之一2)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3)在全面发展的1施教上,他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4)确信学科爱好对促进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强调掌握所有学科的深刻基础知识与发展一门学科或一门知识上的特殊兴趣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确信劳动对全面发展的意义认为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就要让他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劳动6)"大自然"的教育观读《帕夫雷什中学》有感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位教师,要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而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师的境界吗一、学校的团结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是学校能实现自身目标的根本保证。
这一点,作者身为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不仅做到了,而且能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保证了全体教职工能沿着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去努力工作书中对帕夫雷什中学的学校工作作了详尽的描述,不仅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也深刻明了地阐述了作者自身的教育思想和学校全体教职工一致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今天,许多在理论上成熟,但在实践上却还没有付诸实施的教育思想,在帕夫雷什中学早就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许多人甚至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认为只是教育上的一种理想甚至于空想的事,在帕夫雷什中学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而在今日中国千千万万所中小学里,在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能否找到一点帕夫雷什中学的影子二、教师素质是学校教育的财富之源苏霍姆林斯认为教师集体的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帕夫雷什中学提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帕夫雷什中学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经成为传统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帕夫雷什中学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藏书,而且每个教师个人也有大量的私人藏书,每个教师都订有几种杂志和几份报纸,.他们彼此之间还进行互换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要求是“必须是读书爱好者。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切勿忘记关注教师读些什么书,他怎样对待书籍和科学他把读书作为衡量教师发展的标准,他说:“只有当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只有当他不仅有书而且也有读书的时间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三、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在这本书里,有一个情节我很感动,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连续三天观察天边的晚霞„„苏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带到蓝天下、森林里、河流边,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引导他们进入周围的世界,每天都发现一点新的东西,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为走向思维和语言的源头他和孩子们带着画画的本子,来到牧场、清晨的校园„„观察蝴蝶飞舞、蜜蜂歌唱、牛群洗澡、露珠滚动,使识字成为生活中鲜艳夺目、兴趣盎然、充满生动形象、声音和旋律的一部分他在孩子们画本的封面上题写了《我们民族的语言》孩子们热切地希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而且把它写出来有一次孩子们坐在果树下欣赏田野里荞麦开花,群蜂从田地返回蜂房,在小溪上盘旋嗡嗡地飞,孩子们说,它们在互相讲花和小树林,讲荞麦和向日葵„„几年之后,当他们成为四年级学生的时候,他们写了《蜜蜂说些什么》的作文„„这才是生命的教育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