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化层次视阈下的川酒文化翻译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6.15KB
约15页
文档ID:291343972
文化层次视阈下的川酒文化翻译研究_第1页
1/15

    文化层次视阈下的川酒文化翻译研究    刘文婷中华上下五千年,其酒文化经年累月、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川酒文化在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下成为了中国酒文化中首屈一指的典型代表,汇聚了制酒、饮酒、进酒、品酒等各个环节的酒文化元素,生动地反映了四川的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生态地理等传统文化尽管如此,在国际化步伐急速加快的新时代,川酒文化的国际传播却效果欠佳,其主要原因是翻译在川酒文化走出去的媒介作用未尽人意,川酒文化的翻译研究也少之又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的多种层次,翻译活动则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在文化层次视阈下的翻译模式、策略和标准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川酒文化的国际传播,一方面,增强全世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实现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共生;另一方面,促进全世界对以川酒为代表的中国白酒的认同,提高川酒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进中国白酒的国际营销,繁荣国际经济与贸易文化与文化层次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首次提出了“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性整体,涉及面极其广泛,既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也涵盖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获取的所有能力、方法和习惯。

[1]这也是目前为止对于文化的诸多定义中最被公众认可和赞许的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非常广泛,是一个极其繁杂和庞大的系统此后,以美国学者拉里.萨莫瓦尔(Larry A.Samovar)为代表的学者们在Tylor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对文化概念进行了深挖和拓展,并对文化有了新的诠释,总结为“所谓文化,是指通过若干代群体和个体共同努力而获取的积淀物,累积了知识、经验、价值观、处世方式、意指方式,以及各个社会层面的组成构架、宗教信仰、社会功能、时间和空间观念、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物质财富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外在表现上,文化体现为语言模式和行为方式;同时,文化也涉指那些实质性作用于共同生活的物质存在,并受其限定和制约[2]文化概念的进一步阐释虽然在严谨度、逻辑性和科学性上仍有不足,但已经注意到文化系统内部所具有的层次构成,这为此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紧接着,西班牙学者史蒂芬.达尔( Stephan Dahl)进行了更精为细的研究和探索,将文化作了三个层次的精确划分,分别为表层、中层和内层,如下图所示:由此图可见,Stephan Dahl将文化细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表层文化是文化中最表浅和直观的层面,涵盖了人类的各种产品,例如语言、饮食、艺术品和建筑物等等。

其次,中层文化是指界定人类生活中好与坏的规范和价值观,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制度等等,例如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此影响最后涉及内层文化,指的是人们对生活中所有问题的基本判断,例如对事物的是非对错、来龙去脉、利弊得失的预测和判断能力等等在Stephan Dahl的文化层次示意图中,我们发现文化系统的层次构成总体呈现出辐射状态,由内层向中层,再由中层再向外层逐渐扩散其中文化内层的基本判断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历经长时间的经验累积而成的,并由此引起文化中层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价值观和审判观的形成,进而呈现为文化表层的语言模式和行为方式反过来,“人们所表现出的语言模式和行为方式则折射出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这一切又取决于人们潜意识中对身边事物的基本预测和判断[3]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个特定民族文化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直接培育了该文化的语言体系;反之,语言作为文化的现象和载体,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川酒文化的内涵与层次划分天府之国多佳酿、四川自古飘酒香川酒悠久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蜀国。

建国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沱牌、水井坊、郎酒作为川酒的“六朵金花”,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进入21世纪,丰谷、小角楼、江口醇、高洲酒等川酒声名鹊起,成为中国白酒的新生代力量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川酒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积淀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酒文化元素因此,只有从川酒文化内涵和层次的多视角出发,纵横交贯和结合,才能将中华川酒文化完整立体地展示出来从横向看,川酒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其中,川酒物质文化是在川酒生产、营销、消费活动中相关物质设施所体现的文化成分这些物质载体包括建筑设施、酿酒技艺和饮酒器具等例如:依托酿酒遗址和名酒名镇,打造以酒文化为核心的娱乐、休闲、旅游品牌;酒文化博物馆承载了有关酒文化的搜集、保存、研究、展览、教育功能;酿酒技艺揭示了投粮、发酵、蒸酿、取酒工艺;饮酒器具呈现了陶瓷、烧制及美术鉴赏川酒精神文化指在川酒生产、营销、消费活动中所体现的相关精神文化成分,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广告宣传语、典故传说、诗词歌赋等形式例如:泸州老窖奉行“天地同酿、人间共生”,沱牌的“天下智慧皆舍得”等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文人墨客青睐川酒,留下佳句流传千古。

李白称之“葡萄新潑醋”,杜甫赞之“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苏东坡豪言“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时光淬炼,历久弥香,川酒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日新月异从纵向来看,根据西班牙学者Stephan Dahl的文化层次观,本文认为川酒文化也可相应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表层、中层和深层川酒文化的表层属于其文化范畴最可观可感的层面,即川酒物质文化,是指与川酒的生产、营销、消费活动相关联的物质设施体现出来的文化成分这些物质载体体现为建筑设施、酿酒设备、饮酒器具、工艺流程、专业术语等;川酒文化的中层涉及其规范、标准与价值观,即川酒制度文化,是指与川酒生产、营销、消费活动相关的一些规则和制度,体现在酿酒、售酒、品酒、饮酒、进酒等方面中体现的文化成分;川酒文化的深层是其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也最能体现其文化的特质,即川酒精神文化,是指川酒生产、营销、消费活动相关的精神文化成分,体现在企业经营理念、广告宣传词、典故传说、诗词歌赋等方面本文认为,由于川酒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如何去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需要借助于以上对其文化层面的划分,依据这种更为精细的层次划分,译者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到相关的语言材料并作出更准确的界定和认识,再根据三个层面的目标语文化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翻译模式、标准和策略。

文化层次翻译观下的川酒翻译模式、策略与标准文化层次翻译观文化层次翻译观是在文化层次结构和文化进化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的哲学理念,从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翻译理论概念文化进化论认为,人类的不同文化一定是不断交流渗透和持续发展着的,这一过程悠长且缓慢,但最终不同文化将走上逐步统一的路径人类只要还存在着文化,世界文化就越来越趋向于统一,文化趋同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根据这一进化趋势理论,我们可以将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翻译活动分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四个主要层次 :文化表层翻译、文化中层翻译、文化深层翻译和零翻译其中文化表层翻译仅指语言层面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无需过多考虑原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因素,且目标语的语言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和独立;文化中层翻译是透过语言表层,逐渐涉及到文化深层,这种情况下,目标语的语言体系的独立性和穩定性相对较薄弱;文化深层翻译是指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已经基本融合,目标语的语言体系已经对外开放;零翻译则指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已经高度融合,导致无须翻译便为上策,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零翻译和文化深层翻译可以合二为一这四个层次的文化翻译观也正好印证了Karl Popper所持的翻译理论观点,“因为人们试图去分析研究翻译活动,所以才出现了翻译理论,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认知活动的深入和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快速发展,在广泛应用和不断证伪的过程中,新问题必然会层出不穷,导致新的观点和看法的陆续产生,从而颠覆原有的理念,如此循环往复,步步深入,最终才能得出较为完善的翻译理论。

[4]以中西文化为例,二者固然大相径庭,但也不乏异曲同工之处,倘若将川酒文化层次的划分和文化层次翻译观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川酒文化表层、中层和深层来研究其翻译活动,如此一来,可以助力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交流的层层深入和息息相通,有效地达到传播中国酒文化的目的川酒文化表层的翻译翻译模式文化表层的翻译是指语言层面的翻译在语言层面的翻译中,原语、目标语的语言体系和文化深层结构都相对较为独立和完整,翻译活动只是两个语言体系初步相互接触,不会涉及社会规范、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等文化深层次的内容可以说,文化表层的翻译仅仅只是把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翻译模式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见,在文化表层的翻译模式中,翻译活动只停留在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语言层次,而语言层次包含语义层和语用层两个方面根据刘卫东教授的观点,“如果只涉及到文本意义表述的翻译,则只需要在语义层进行转换即可;如果涉及到对语言运用的表述,则需要通过语义层再转而进入语用层进行逐一转换[5]翻译策略和标准对于川酒的表层文化的翻译来说,如果仅涉及到语义层的转换,英译中,可以采取“横向移植”的翻译策略所谓“横向移植”是指仅在符号层面进行转换的翻译方式,这属于文化表层的交流,它只是把一种语言形式直接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不涵盖人文、心理、价值观等因素,因此译者没有必要考虑不同文化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结合我们常用的翻译方法,本文认为,直译是最为合适的,这也是翻译领域中最常见和重要的翻译方法例如:量质摘酒需摘出具有五粮老窖复合香气的基础酒,即流酒蒸汽压力≤0.03MPa,流酒速度控制在2-2.5kg/min,流酒温度20-30℃选自五粮液工艺指南)译文:The qualified basic wine with compound aroma are selected as follows: the steam pressure of wine flow was less than 0.03mpa, the wine flow speed was controlled at 2-2.5kg/min, and the wine flow temperature was 20-30℃.这里表述的是“量质择酒”操作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基础酒的界定,根据前文对酒文化层次划分,属于表层文化我们在翻译表层文化的过程中只需进行语言的直接转换,无需改变句型结构,也无需添加其他成分即可达到翻译目的当然,很多时候表层酒文化的直译,也需要讲究“信、达、雅”,特别是大多数酒文化的专业术语深奥晦涩,一直让国外读者难以理解,并涉及到了语用层面,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采取直译的方式,就难以达到翻译目的,因此,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曲”是酒的物质文化,属于文化表层根据白酒工业术语,“大曲”的英译为“Daqu Starter”,“starter”是指发酵剂,但是这样没能把“大曲”这种发酵剂的完整含义翻译出来,因此,笔者建议将“曲”的翻译可用汉语拼音“Daqu”来表达,并在行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加以简明的注释,即:Daqu (A saccharifying starter used in brewing wine),意思是酿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再例如“酒头”,“酒头”同样是酒的物质文化,属于文化表层,在白酒工业术语中译为“Initial Distillate”,这样的翻译难免也会让读者一头雾水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增加注释来更完整地诠释这一专业术语,即:Initial Distillate(A mixture of high alcohol ex。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