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在思品中应用的教学案例与反思案例一: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他长得胖乎乎的,坐在教室的最后边的角落里我喜欢叫他小胖,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成绩并不出色,但是他也不是很淘气的孩子,在我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很少能注意到他就在我在上《我爱我家》的这节书时,我让学生当堂写一篇小短文,表现对家人的爱,他表现的格外认真,不但带齐了课堂所需要的所有材料,而且作品也很有个性,在展示优秀的作品的时候,我也展示了他的作品也许由于他平时太不出众,总之有的同学对于他的作品得到我的表扬提出了异议:“老师,他的作品也叫好作品呀”“他也能写出好作品呀”学生中发出了“嘘„„”声这时,我留意到原本激动和骄傲的小胖这时低下了他圆圆的可爱的大脑袋,不敢看同学们也不敢再看我同学们,你们看小胖写的作品,既有文采又有真情实感我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着,“写出他对家人的爱,对父母孝敬的打算还有具体的做法,不像其他同学的泛泛而谈,你们说,他的作品是不是很有可操作性,很有个性很有创意很优秀呢?”学生们听了我的解释,终于理解了他的作品,并认可了他看着小胖重新抬起的羞得通红的大脸盘,我们俩会心地一笑从那以后,我发现小胖同学明显地变了,他变得更自信更可爱了,他越来越认真了,而且他更愿意接近老师了。
案例二:我所教的七年级一班有个叫陈江敏的小男孩他并不是那种不认真学习的学 生,相反他上课非常用功非常努力,可是他对所学的知识总是掌握不好经过一番深入调查我知道了他原来是属于那种反应稍微慢的学生,而他自己也对每次这样的结果感到很失落我决定瞅准机会鼓励一下陈江敏 机会终于来了,又一节上思品我讲完后,给了学生适当的时间后,我说:“同学们,我想请同学起来回答:如何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我先叫了几个同学,他们很熟练的回答出了答案我偷偷的观察陈江敏发现他一直在那里记着,于是心里有底了,我觉得他记住了于是我叫了他:“陈江敏同学,请你把这个问题再重复一遍好吗?”他站起来我问他:“怎么样,记住了吗?”他点点头好,那你就说一下吧,我相信你能行或许,我的鼓励起了作用他静静思考了一分钟左右比较熟练地说出了那个问题的答案那时那刻我永远忘不了:我被他感动了,我眼里噙满了激动地泪水,和同学们一起送给了他一片热烈的掌声我接着真诚的对陈江敏说:“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老师相信你能行!”那一刻他重重的对我点了一下头 从那以后陈江敏上课更努力了,我不时的抓住机会来表扬陈江敏,或对他个人话语鼓励,或对他书面表扬,或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对他鼓励等。
我欣喜的发现陈江敏学习上逐渐有了很大的气色,各门功课都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他也从那个比较腼腆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见了老师能主动问好跟老师打招呼有点外向的小男生了 实践证明,把鼓励送给那些特别的孩子,我们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他们会向我们展示他们生命的另一种精彩! 案例三:我在讲《家,温馨的港湾》这一课时在讲到难忘父母养育恩时,我用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孟佩杰照顾养母的视频,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身边孝敬父母的事例当时我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发现其中五组的六个学生,很少发言我决定想办法激励他们组来回答问题于是,我说:“同学们,想不想给五组同学锻炼自己的机会?”想”,大部分同学都高喊那好,我们就把这次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五组同学我说道,“同学们,你们举手回答或直接站起来回答都一样,问题答对与否不要紧要紧的是敢于向自己挑战,不要害怕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越来越多 说完之后,我问了第一个问题:孟佩杰照顾她的养母累不累?她为什么要照顾养母?问完后,五组推选了代表孙冰畅起来,她一开始站起来等了大约一分钟还不说话于是我问她:“在视频里你看到孟佩杰怎样做的?”“给她母亲做饭喂饭、洗尿布、每天做康复训练”,“那你说作为一个孩子,做这些累吗?”“累”,“好,那你说,既然累她为什么还这样做?因为是养母,她完全可以不管她,是吗?”一听我这样说,孙冰畅急了,“老师,那可不行,虽然她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是养母,可是孟佩杰小时候她妈也照顾过她。
现在孟佩杰应该报答她的妈妈了问到这里,我觉得可以了,应该把机会再让给五组其他的同学了我就说:“同学们,孙冰畅同学回答的好不好?”“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那我们接着再请五组的其他同学接着回答:“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孝敬我们的父母?”五组的张冬起来,脸都红了,不知所云,我说:“张冬,老师相信你能行,你就说说你在家里怎么做的就行?”张冬在那里低头考虑了大约半分钟左右,把自己日常在家里帮父母洗衣做饭等事说了一遍我被他真的感动了,那么小的孩子在家里干的的确不少,尤其他还说了那次他姥姥在他家时,爸妈上班他照顾姥姥的事,我感觉他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了!没有等我表扬,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那是同学们对他肯定对他的赞扬…… 反思:1、避免将激励性评价形式化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形式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加辨析,一概而论,笼统的给予评价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不是出自真情实感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说出的种种答案,漫不经心、无一例外地脱口而出“不错!”真好!”这种有口无心、闻而不思的评价,完全是在走形式,并不是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各自的思维范式不同,因此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答案。
在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要呈现出积极的期望性,找出学生做出答案的思维范式所在,然后对其中正确的因素进行肯定,明确不足,指明方向在课堂中教师不仔细倾听或者这样不加辨析、煞有其事地作了“哦、好”等空洞的、形式化的鼓励,态度不温不火,看似是对学生发言的一种肯定,实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仅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改进学习2、评价要适度,具有针对性教师实施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诚然,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但是,物极必反,过多的表扬正如过多的批评一样,并不可取表扬的泛滥化必然带来激励功能的淡化,没有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因此,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掌握好度,在一定时间内表扬或奖励的次数要合适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回答问题的深度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表扬以及如何表扬同时在进行激励性评价时要有针对性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评价应该适当、中肯、具有针对性,不可泛泛而论、过于笼统,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只说一句“你真棒”、“太好了,你真了不起”等类似的激励,其效果就不如具体评价的效果好。
例如,激励性评价可以就事论事,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或者学生的某一具体作品进行点评,也可以针对学生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学习和进展进行评价,但激励性评价语一定要有深度、广度,应该把“好”再说得具体一些,有针对性一些,究竟是“语言好”、“表情好”、“见解好”,还是“思维好”等另外,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出于感性和理性的思考,要有真挚的情感,及时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真诚的评价,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诚心诚意发自内心的,而并不是在走形式,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3、批评也是激励性评价批评属于负激励,除正激励外,在教学中施以惩罚,批评等同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动力,我们把这种激励称之为负激励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批评,批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总会遇到某些无所适从的困难,总会面临他人的批评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在于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那种一昧肯定的激励性评价,只会让学生盲目乐观,看不清自身的不足,这样的评价不仅不利于他们反思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
事实上,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缺少批评,学生有了过错,教师就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并对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可以使学生认清事实,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当然,批评要讲求方式,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委婉地否定,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概而言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励性评价就是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总之,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生评价方法,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施,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找到前进的动力,也让学生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