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静载试验方法及检验评定标准(送审稿)[1]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7.23KB
约44页
文档ID:234141658
静载试验方法及检验评定标准(送审稿)[1]_第1页
1/44

TB中 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X X X X—2000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方法及检验评定标准(送审稿)2000--发布 20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TB/TX X X X—20001 范围 2引用标准 3高速梁静载试验检验项目及质量指标 4 试验梁条件及龄期 5 试验设备及仪器 6 加载点间距及数量 7加载方法及其控制方式 8千斤顶配套标定及线性回归计算 9 梁体变形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要求 10裂缝分类及标记方法 11支座及安装要求 12检验类别及试验梁抽样办法 13试验梁安装就位及试验前准备 14静载试验计算单 15加载程序及操作方法 16受力裂缝的验证及判定 17试验结果分析及试验结论评定标准 18试验记录及试验报告 19不合格的加倍试验 20加倍试验不合格梁的处理 21安全及防护措施 附录A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加载计算单附录B静载弯曲抗裂试验表格附录C等效荷载加载图示修正系数附录D未完成的应力损失计算用表TB/TX X X X—2000、八 、・冃U e高速(含准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是混凝 土结构性能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检验桥梁使用性能这一关键项点、综合指 标的重要技术手段,而静载试验方法是试验所必须遵从的技术标准;检验 评定标准是正确判定桥梁合格与否的唯一技术依据。

运输安全要求铁路桥 梁必须百分之百地达到百年寿命,又因其不易更换特性,因而决定了桥梁 静载试验方法及检验评定标准的极其重要性本标准是为了满足中国高速铁路及准高速铁路单箱单室箱梁及多片式 T梁制造、验收及使用性能检验的需要,参照TB2092-89《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而编制的它规定了有关于静载试 验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试验条件、试验设备、加载方式、裂缝判定、 变形测量、评定标准、加倍试验等21项内容本标准由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本标准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孙金更、王振华、殷宁骏、陈良江、杨梦蛟、孙法林本标准由铁道部科教司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方法及检验评定标准1范围1. 1本标准规定了高速铁路(时速>200km)和准高速铁路(时速=200k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以下简称高速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1.2本标准适用于按标准轨距、中国客运铁路荷载(即ZK标准活载)设 计、制造的高速铁路(含准高速铁路,下同)先张法及后张法预应力混凝 土双线整孔箱形截面简支梁、两个并置的单线箱形截面简支梁及多片式T 形截面简支梁,其它非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可参照使用。

1.3本试验方法的加载点均设在梁腹板中心线上,未考虑梁顶面板的制造 质量检验1.4对于多片式T梁,采取分片单独进行静载试验,未考虑施加横向预应 力后的整体刚度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及设计规范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 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TB2092-89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TB10415-98《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J106-91《铁路部分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TBJ2-96《铁路桥涵设计规范》GB50152-9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J321-90《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时速200公里(秦沈客运专线)新建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铁 道部铁建管[1998] 279号文《京沪高速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铁道部建技[1999] 1号文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梁现场预制施工工艺》铁道部基施 [1989190 号文3高速梁静载试验检验项目及质量指标3. 1静载抗裂性静载弯曲抗裂系数 心21. 253.2变形3. 2. 1竖向挠度在静活载作用下的梁体竖向挠度限值:跨 度跨 式传=1. 25 (V=200km/h~300km/h)LW24m单跨L/1248多跨L/172824m〈LW40m单跨L/960多跨L/14403.2.2横向挠度在列车横向摇摆力,离心力、风力及温度力作用下梁体水平挠度限值:f 横WL/4000 (V=200 km/h〜300km/h)静载弯曲抗裂试验不检验横向挠度。

当科研试制及设计鉴定的型式试 验等必要时,方予检验3. 2. 3扭转角度在静活载作用下的梁体最大扭转角限值Wl%V=200km/h~300km/h)4试验梁条件及龄期4. 1试验梁条件高速梁在下列条件下,应进行静载弯曲抗裂试验:a) 新建现场制梁场,首件产品投产鉴定检验时;b) 正常生产条件下,批量生产出场(厂)检验时即现场制梁每批(30棉)、工厂制梁每批或每季度应对不同跨度梁各抽验一片;c)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试制定型鉴定时:d) 生产条件(图纸、材料、设备、工艺、人员、管理等方面)有较大 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时;e) 出现影响承载能力的缺陷时;f) 出厂试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g) 交库资料不全或对资料发生怀疑时;h)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进行该项试验时注:现场制梁出场检验应对不同跨度梁30棉抽验1棉,不足30棉按 30棉计4. 2试验梁龄期4. 2.1高速梁静载试验的龄期,应在混凝土承受全部预应力30天后进行 试验梁终张拉至试验日期的最短时限,以使试验最大荷载在跨中最下层预 应力钢筋中产生的最大应力不超过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极限,其值不得早于 设计要求。

4. 2.2为满足某种特殊需要,试验龄期若小于30天,须经设计部门检算合 格后,方准予进行试验4. 3试验梁温度试验梁的温度不得低于0°C4. 4试验梁缺陷4. 4. 1试验梁受力截面尺寸严重超差4. 4.2试验梁梁体下翼缘跨中及其邻近部位,不得有明显浇筑 缺陷5试验设备及仪器5.1试验时应具有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的试验台、千斤顶、油泵、标准油压 表、位移计等试验装备、加载设备和计量器具静载试验台与千斤顶的工 作能力应控制在1. 5-2. 5倍的最大试验荷载之间试验所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钢卷尺等均须经法定计量管理部门 或有权量值传递单位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之内使用5. 2静载试验台5.2.1试验台应能保证试验梁跨度、支承方式、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计算简 图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5.2.2试验台不应分担试验梁所承受的试验荷载,且不应阻碍梁体变形自 由发展5. 2. 3静载试验台的设计及制造应具有与试验最大控制荷载相适应的足够 的强度、刚度及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且能够满足不同梁形、不同标准梁 跨、不同梁高、不同桥面宽度的各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弯曲抗裂试验5. 2. 4静载试验台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 0,其加载变形量应满足 加载千斤顶最大行程的要求。

静载试验台宜采用YZJ2099图设计的《预应力拼装桁梁自平衡式静载 试验台》5. 3加载千斤顶宜选用精密压力试验千斤顶(建议采用顶力200t,行程300mm,双作 用自锁式精密压力试验千斤顶)千斤顶的摩阻系数不得大于1.05在 殆0.80以下各级荷载,其每级标定摩阻系数可略高于1.05,但不得大于1. 065. 4精密压力表a) 精度等级:0.4级标准压力表;b) 最大量程:使试验控制最大荷载显示在测量范围的75%〜80%;c) 最小刻度值:0. 2Mpa;d) 最小表盘直径:①200mm5. 5变形测量仪5. 5.1竖向挠度测量仪5.5. 1.1竖向位移计采用位移计或百分表测量,其测量精度小于1mm;位 移传感器的准确度应小于1. 0级,指示仪表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所测总挠 度的1.0%,示值误差应为1.0%F.S,百分表精度等级为1级注:F. S表示量测仪表的满量程采用传感器或百分表测量竖向挠度时,其标距误差为土1. 0%,最小 分度值不宜大于被测挠度总值的1. 0%其测误差应不大于1mm5. 5. 1. 2水平仪和经纬仪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3级精度和2级精度水平 仪采用普通水平仪或自动安平水平仪,其测量精度应不大于1mm;5. 5. 2扭转角测量仪5.5.2. 1采用经纬仪测量扭转角时,经纬仪精度等级不应低于2级,转角 测量误差应小于1'。

5. 5. 2. 2倾角仪的最小分度值不大于5〃,电子倾角仪的示值误差应为土1. 0%F. So当采用倾角仪测量扭转角时,其测量误差应小于1'5. 6放大镜5. 6. 1观测初始裂缝或受力裂缝,采用直径不小于①50mm、放大倍数不低 于5倍的普通放大镜5. 6. 2量测裂缝宽度必须使用刻度放大镜,其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0. 05mm, 放大倍数应不低于10倍5. 7钢卷尺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其最小刻度应不大于1mm须经法定计量管理部 门进行悬空及平铺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5. 8弹簧式拉力测力计配合钢卷尽测量跨度用弹簧式拉力测力仪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2. 0%F. S,示值误差应为土 1.5%6加载点间距及数量6.1静载试验加载方案采用异位试验加载图式(即:加载点间距及数量) 的设置原则6.1.1荷载效应等效的原则,用等效集中力加载模拟均布线载;6. 1.2内力图相似内力值相等的原则;6.1.3跨中截面首先达到弯曲抗裂极限的原则6.2加载点间距及位置6. 2. 1纵向间距:一般为4. Om;6.2.2纵向位置:在跨中设1个集中荷载,其余向跨中左右对称分布;6.2.3横向位置:各种梁形均加在梁腹板中心线上。

6.2.4横向间距:单、双线箱梁横向加载点间距尺寸具体由图纸确定6. 3加载点数量6. 3. 1箱梁加载点数量6. 3. 1. 1跨度32m、24m整孔箱梁:2排><5台/排=10台(千斤顶)6. 3. 1.2跨度20m、16m整孔箱梁:2排><3台/排=6台(千斤顶)6. 3.2 T梁加载点数量6. 3.2. 1跨度32m、24m多片式T梁:1排X5台/排=5台(千斤顶)6. 3.2.2跨度20m、16m多片式T梁:1排X3台/排=3台(千斤顶)加载图式详见附录A图A17 加载方法及其控制方式7. 1加载要求7.1.1必须保证各千斤顶同步加载,且在限定的时间内同时达到规定荷载 值在各级持荷时间及在两个循环终级静停时间内,荷载值须稳定、准确7. 1.2实际加载值与理论计算加载值的允许偏差(即加载值精度)±3% 7.2加载方法及控制方式7.2.1使用普通千斤顶、电动油泵、压力传感器及数显仪要求传感器及其数显仪配套检定合格;7.2.2使用精度压力试验千斤顶、集中泵站、压力平衡器及精密压力表要求各千斤顶摩阻系数均小于1. 02;7.2.3使用精密压力千斤顶、油泵(手动或电动)及精密压力表要求顶、表、泵配套标定,千斤顶摩阻系数小于1.05。

宜用手动油泵进行单顶同步加载控制8 千斤顶配套标定及线性回归计算8.1千斤顶与油表配套标定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