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 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 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 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 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 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 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 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在这30多年的建设中我国 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十大 成就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123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4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5•经济增长 变得更加稳 健 6•经济发展 水平不断 提高7人民生活 水平显著 改善8910教育发展取得 长足进步•国民预期寿命 •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更加 丰富多彩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 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 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 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 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一、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钢铁,电器行业的飞速发展无一不见证着改革开 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
工业不断发展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鸟巢电器更新换代生活食一、饮食结构——从种类的匮乏单一到充足多样 二、饮食观念——从“吃饱肚子”到“吃出健康” 三、饮食方式——从“忙活吃喝”到“消费吃喝” 吃大锅饭现代酒店生活住传统的平房、桶子楼城市商品房内部装潢也由原来 的单一转变成精品 化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 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的澳门回归 既体现了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国际 地位的提高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际显著提高, 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得到巩固,与2001年加入WTO 二、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 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 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 国的风采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处理地区事务上 扮演重要的绝色,比如近几年的朝核问题,中国从中斡旋, 并成功促成“六方会谈”。
六方会谈加入世贸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 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三、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978年以来,我国外经贸事业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 到2008年,对外贸易从206亿美元增长到2.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 超过17%;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700多亿美元,连续17年位列发展 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猛,对外承包工程、 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三项合计年营业额,从1978年的0.3 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651亿美元,增长了2000多倍;对外援助 成绩斐然,最近五年,为发展中国家援建亿元以上标志性项目29 个,培训各类人才2.4万人;2002——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从 27亿美元增加到521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近20倍 四、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1992年的亚运会,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 会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象征 • 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 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 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五、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经济增长率的波动:高位平稳型新态势新中国成立之后,从 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到现在,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共 经历了十个周期总的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波 动呈现出一种高位平稳型的新态势这种新态势表现为四大波动特 征:1. 波动的高度:理性下降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的高峰从前几 个周期的20%左右,回落到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的11%以上至15%左右,进入新世纪后,在第10个周期,峰位控制 在11%左右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 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3. 波动的幅度:趋于缩小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 的峰谷落差由过去最大的近50个百分点,降至6、7个百 分点左右4. 波动的长度:上升阶段延长在前9个周期,经济 增长率的上升阶段一般只有短短的一、二年,而当前第 10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已持续8年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经济周期波动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2. 波动的深度:显著提高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的低 谷,在前几个周期经常为负增长。
而改革开放之后,每次 经济调整时,经济增长率的低谷均为正增长,再没有出现 过负增长的局面1990年的低谷为3.8%,1999年的低谷为 7.6%2001-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 单位:%国家和地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①五年平均世界总计2.43.04.05.14.33.8 发达国家1.21.51.93.32.52.1 美国0.81.62.74.23.52.6 欧盟2.01.31.32.51.61.7 日本0.2-0.31.42.72.01.2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4.14.86.57.36.45.8 中国8.39.110.010.19.99.5 中国香港0.51.93.28.16.34.0 中国台湾省-2.23.93.35.73.42.8 韩国3.87.03.14.63.84.5 新加坡-1.93.21.48.43.92.9 马来西亚0.34.45.47.15.54.5 印度3.94.77.47.37.16.1 俄罗斯联邦5.14.77.37.25.56.0 巴西 1.31.90.54.93.32.4六、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l 中国GDP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的数据,1990年为第10位(前9位是美国、日本、德国、 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巴西),2000年上 升到第6位,2005年上升到第5位,2006年上升到第4位, 2008年成为第三,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
l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 2002年为7954元,增长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间平均年 递增9.5%左右,而同期其他几个国家是:美国2.3,日本0.8% ,德国1.0%,法国1.4%,印度4.6%经济结构优化显著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 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 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 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 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七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深圳为例 一 、居民收入成倍增长 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二、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 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 力的提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 加了3.63岁 九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十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音 乐 载 体服饰的变化交通工具 的发展住房的变 化改革开放8大“热词”大包 干农业税 万元户 海 选剪刀差 新农村 新农 合农民工 大包干“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30多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 以分田到户的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随后“大包干”之 风席卷全国到1986年底,全国99.8%的农户都实现了分 田到户万元户“万元户”,曾经是一代人的向往改革开放初期,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忙碌时,极少数 农民通过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并 成为那个时代先富农民的代名词随着中国农村的不断发展,“万元户”,很快成为时代的一个记忆. 农业税 “农业税”,历史难以忘却的记忆2005年12月29日 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 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意味着8亿中国农民从这天开始 ,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剪刀差“剪刀差”,是中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存在 发展差距的形象比喻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过程,在旧的“剪刀差”逐 步消除的同时,在粮食生产效益方面又出现新的“ 剪刀差”,如种粮收益与成本倒挂,产粮县与县域 平均财政差距突出等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消除新的“剪刀差”,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 施,如通过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 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四项补贴”,以增加农民种 粮收入据统计,今年补贴总额已超过1000亿 元农民工“农民工”,一个最受牵挂群体的集体称谓为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冷暖安危牵动着整个 社会的神经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 干意见》,从工资支付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7个方面保护 农民工的权益,引起了高度关注新农合“新农合”,中国亿万农民的温暖工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地 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 策,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目前,在31个省、区、市全面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已实现,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达8 亿人。
海选“海选”,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 践1998年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第十四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 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统计 显示,在全国新一届村委会选举和乡级人 大代表换届选举中,7亿多选民用直选行 使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参选率 达80%以上新农村“新农村”,中国农 民的共同愿景新农村建设包括: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 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 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