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

101****457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65MB
约106页
文档ID:49664242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_第1页
1/106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市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4月3日主要内容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二、全球及国内艾滋病流行现状 三、艾滋病防治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影响 四、艾滋病防治措施 五、 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和策略一、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定义–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故称之为艾滋 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而发生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为法定乙类报告传染病一、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病毒特点• 有两条单链RNA,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u分为两型,即HIV-1和HIV-2 u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主要由HIV-1所致, uHIV-2主要在西非部分地区流行 • 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比乙型肝炎病毒对外界的抵抗 力低的多,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 • 对热很敏感,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 • 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耐碱不耐酸,酸性消毒剂 有良好的效果10%漂白粉、75%乙醇、2000~ 5000mg/L次氯酸钠、2%的戊二醛等都能杀死HIV; • 对紫外线不敏感。

• 病原体:艾滋病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因带有以RNA为模板催化 合成DNA的逆转录酶而得名HIV属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 病毒亚属,包括HIV-1和 HIV-2一、艾滋病基本知识—临床表现 -1 • 急性感染期 在暴露HIV 2~4周后,可出现急性病 毒感染症状,表现为发热、淋巴腺炎,咽喉痛、皮 疹、肌肉痛、关节痛、腹泻及头痛等,持续1 ~2周 后自行缓解此时HIV大量复制,CD4细胞急剧下降 从HIV侵入机体到机体出现抗-HIV抗体的这段时期 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为2周至3个月 • 无症状HIV感染期 此期可延续数月到十多年,从 HIV感染到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的中位潜伏期约为10 年此期除可有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外,很少有其 他症状和体症约在感染后6个月,机体HIV病毒载 量维持较低水平, CD4细胞亦逐步下降 • 艾滋病期 随着HIV对淋巴细胞的破坏,机体免疫功 能进行性恶化,病人更容易受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 瘤的侵害,而出现各种症状和体症,最后进入艾滋 病期从进入艾滋病期至病人死亡的时间约为半年至两年 感 染 成 功急 性 期 症 状诊 断 艾 滋 病死 亡- 4-8周-出 现 症 状8-10 年 1年  0.5-2年 HIV抗体-HIV抗体+, 无症状有症状HIV抗体+ 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一、艾滋病基本知识-临床表现- 2-持续的不名原因发烧– 体重进行下降 – 反复发生肺部感染 – 慢性迁延性腹泻 – 反复发生的皮疹 – 卡氏肺囊虫肺炎 – 机会性感染 – 肿瘤 – 神经系统症状一、艾滋病的临床表现-1(具体)• 呼吸系统疾病:卡式肺囊虫肺炎(PCP)、结核病、鸟型结核分支杆菌感染(MAI)、诺卡式菌属感染、呼吸系统的真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CMV)• 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梅毒螺旋体、结核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肿瘤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Kaposi’s肉瘤;其它:继发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出血,继发与曲霉菌感染的血管损害。

• 消化系统疾病:口腔念珠菌病、隐孢子虫病、兰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病和阿米巴病、沙门氏菌病、病毒感染所致消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损害:心脏: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病变与心内膜炎;血管损害:主要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内膜炎;肿瘤性心脏损害:卡波济氏肉瘤和恶性淋巴瘤;药物性心血管损害: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心血管损害• 皮肤粘膜疾病:感染性皮肤粘膜病变:CMV感染、HSV-Ⅰ或Ⅱ型感染、痘病毒感染、乳头瘤病毒感染、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真菌感染、细菌感染;非感染性皮肤粘膜病变:脂溢性皮炎、KS肉瘤、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肛门、直肠的泄殖腔原癌也较常见一、艾滋病的临床表现-2(具体)• 眼科表现:脉络膜、视网膜和玻璃体疾病:主要与巨细胞病毒、HZV和 弓形体感染有关;视神经病变:常见病因是CMV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结膜及其他眼部疾病• 肾脏疾病:HIV相关肾病(HIVAN):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感染因素引起,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是其独有特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 乱:肾上腺功能低下及HIV感染者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应用是造成紊乱的主要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继发与液体摄入不足或胃肠道液体丢失过多造成 的肾前性氮质血症。

• 内分泌紊乱:肾上腺功能不全、性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代谢紊乱•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恶性肿瘤:卡波济氏肉瘤(KS):由卡波济氏肉瘤疱疹病毒引起、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他恶性肿瘤一、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染源和宿主•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 源,包括: – 无症状的HIV感染者 – 艾滋病病人 • 通过检测血液中有无艾滋病病毒抗体, 确定是否被感染一、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染途径-1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各种体液均具有传染性血液、精液、唾液、乳汁、阴道分 泌物、脑脊液、尿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均可分离HIV.主要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 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 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 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 、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 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 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 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 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 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河南上蔡县文楼村,已检查出来的艾滋病感染者高达61%以上 )(2011年8月24台大医院误将艾滋 病患者器官移植给5名患者 )一、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染途径-2★ 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口交 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这与肛门直肠和阴道的解剖组织 有关直肠黏膜为柱状上皮,与阴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相比 ,抵抗力和弹性都较脆弱,因而容易在性交过程中受到创 伤,精液中的HIV可以通过细小的创面进入血液循环,而感 染同性恋的活动中,“被动”比感染的危害性更大 ★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 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 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职业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因针头刺伤或粘膜被污染的血 液溅污而接触病毒,已有因被HIV的血液针头刺伤医务工 作者而发病的报导,虽然病例不多,但应引起高度重视 • 据资料统计,如果男方是HIV阳性,男女性交单次男 传给女的几率是0.05%~0.15%,要比女方是HIV 阳性的情况下,女传给男的机会多2.5倍,也就是说 通过性接触,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HIV正确应用安 全套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性传播。

• 据统计在不进行母婴干预的情况下,婴儿的感染几率 约为25%~30%,其中发展中国家母婴传播的感染 率为13%~42%,发达国家为14%~25%而母体 中艾滋病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孕妇的一些不良 行为如吸烟、吸毒等都和胎儿受感染的几率有关冰岛承认同性恋合法 女总理和同性伴侣结婚• 2010年6月27日, 冰岛颁布相关法律 ,承认同性恋合法 同一天,冰岛女 总理约翰娜·西于尔 扎多蒂和相恋多年 的同性伴侣完婚, 成为合法“夫妻” 据悉,西古达朵提 是全球首个公开同 性恋身份的国家领 导人同性恋情侣北京前门大街拍婚纱照注射吸毒途径母婴垂直传播这样接触很安全!日常接触不传播日常接触不传播这样接触很安全!不传播艾滋病的行为/途径 二、全球及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全球艾滋病流行形势• (1981年首例)目前,25个国家的新增感染者减少了 50%,与2001年相比减少了70万人自2001年以来,在 非洲一些高感染率国家,其降幅最为明显,比如马拉维、博 茨瓦纳的降幅都在70%以上过去六年中,撒哈拉以南非 洲地区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1/3 • 艾滋病规划署2012年11月20日宣布2011年,全球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仍有3400万人,其中新增感染者为250万,另 有17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

此外,还有680万感 染者无法及时得到医治,所以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 中国已基本控制住了毒品使用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目 前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进一步完善治疗服务体系 • 2011年每天约有近6850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5750人死 于艾滋病.(2500000/365=6849/24=285/60=4.756/分 钟) •我国流行概况 1985年首例发现 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截至2012年 10月31日,全国 累计报告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病 人492191人,其 中存活者383285 人,死亡108906人 (492191/27=18229/365=4 9.9个/天)按照联合国艾滋 病规划署和世界 卫生组织推荐的 方法估算,截至 2011年底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病 人约78万 63%被发现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 者32•2011年疫情估计全人群HIV感染率为5.8/万•截至2012年10月31日,疫情较严重的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广东等9个省累计感染者/病人占全国的79.9%,累计病例超过1000名的县(区)93个,超过5000名的县(区)5个。

•15-24岁青少年和5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人数逐年上升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一) 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 疫情严重15全国累计报告HIV/AIDS分布 (截至2011年12月31日) 33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二) 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上升幅度逐步减缓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16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感染人数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估计计HIV/AIDS 感染人数(万)65707478新发发感染者人数 (万)754.84.836异性传播 + 同性传播2009年存活74万感染者/病人 44.3% + 14.7%= 59%2007年5.0万新发感染者 44.7% + 12.2% = 57.9%2009年4.8万新发感染者 42.2% + 32.5% = 74.7%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三)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 升速度明显历年报告HIV的传播途径构成性传 播 76.3%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三)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 显• 2011年1-10月,性途径占77.9% • 2012年1-10月,性途径占84.9%• 2011年1-10月,男性同性恋途径15%• 2012年1-10月,男性同性恋途径21.1%• 2012年男性同性恋哨点HIV感染率6.7%2000~2011年哨点监测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变化趋势 40• 职业为学生的报告病例逐年上升。

学生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报告数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 已经从2006年的0.96%升至2011年的1.64%, 其中20~24岁年龄组所占学生组的比例,从2006 年的20.3%升至2011年1~9月的49.0%• 异地或异国婚姻造成的外来媳妇引起的输入 性病例在一些地区出现• MSM人群HIV感染率持续增高• 老年男性HIV感染率增加明显60岁以上老 年人2005年占5.4%,2010年占1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