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徐泾镇民主村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94KB
约8页
文档ID:232582155
关于徐泾镇民主村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1页
1/8

STVU上海电视女曇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层次(本科或专科): 本科实践报告题目:关于徐泾镇民主村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分校(站、点): 青浦 姓名: 学号: 年级: 2010秋 专业: 行政管理指导教师: 日期: 年 月 日概述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二、 造成农民失业的情况分析(一) 主观原因1、 无技能、低文凭2、 自身心态上存在误区3、 怕吃苦(二) 客观原因1、 就业环境不容乐观2、 用工单位在招聘员工上要求过高3、 科技发展造成就业难4、 本地劳动力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成本较高三、 关于促进再就业的几点建议(一) 构建就业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二) 接受培训再就业(三) 政府参与再就业(四) 坚持正面引导,加强职业指导四、 调杳总结内容提要就业工作是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也是群众上访比较集中的一方 面,与征地补偿、动拆迁安置形成“三驾马车”,是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的话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关注民生,关注就业,是社 会各界包括政府在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就业状况的调查,剖析农村就业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中也反映出,造成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 有失业者自身造成的,也有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就业条件 受到限制造成的。

失业者要正确对待,积极加强劳动技能的学习掌握,不断提升 自身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宣传,坚持正面引导,并不 断建立健全再就业工作机制,尽可能地将失业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努力维护农民 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局面关于徐泾镇民主村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土地开发与日俱增, 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 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由于农民本身文化水平较低,生存手段 较少,致使大量农民失业,失业率急剧上升这些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日益突 显,如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的 实现为此,专门走访调查了徐泾镇民主村,就农民失地后的就业状况做了专题调 研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提出增强 农民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关建议现将调查情况综 合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徐泾镇民主村位于青浦区东大门,毗邻闵行区华漕镇范巷村全村占地2. 76 平方公里,原有耕地面积3200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土地日 益被开发,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房产区、工业区和商业区。

至2008年底,现有 耕地130.5亩,全村总户数610户,总户籍人口 2056人,其中男性1045人,女 性1011人通过走访调查,全村共有劳动力1305人,占总人口的63.5%据统计,在总劳力中,处于就业状态的有1166人,占总劳力的89. 35%O失 业人员有139人,占总劳力的10. 65%O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一就业情况:从事行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数比例农业554. 72%企事业单位92679.42%个体私营经济14612. 52%其他393. 34%合计1166100%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大量的土 地被征用,农民工从原来的从事农业生产不断向企事业单位工作转移,同时也越 来越多的农民从事非公经济表二失业情况:年龄层次人数占失业人员数比例文化程度人数占失业人员数比例20岁以下21. 44%文盲32. 16%21-30 岁1812.95%小学261& 71%31-40 岁2719.42%初中7755. 39%41-50 岁5640.29%高中2719. 42%51-60 岁3625. 90%大专及以上64. 32%合计139100%合计139100%据调杳统计,在失业人员中,女性较多,达到81人,占了近六成。

同时,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年龄愈大,失业率愈高;文化程度愈低,失业率也愈高二、造成村民失业的情况分析(一)主观原因1、 无技能、低文凭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4050”人员,失 业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其原因是自身没有过硬的技能、文凭4050”人员中90% 的文化程度都在初中或以下,就当前社会而言,低文凭确实很难立足,只能从事 简单的体力劳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体力劳动的岗位已越来越少2、 自身心态上存在误区第一,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对工资要求过高,认为用工 单位工资太低、待遇较差,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失业在家,这些人员在失业人员中 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次,对服务业、餐饮业等行业存在歧视,特别是家政服务、 餐饮服务等,看不上这些非正规行业和弹性行业,总认为这样的岗位不持久,做 这样的伺候人的工作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有很大一部份人不愿意从事此类的工 作第三,还有很大部分失业者存在“就业靠政府”这样的心态孰不知如今已 是市场经济,大部分企业已是私有企业,靠行政命令的年代已经过去,政府也只 能推荐就业,主要还是要靠失业者本身去寻找就业机会3、 怕吃苦随着土地的开发,从事农业劳动已越来越少,再加上有部分村民靠房屋出租 月收入也有千元,长期靠租金过日子,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习惯,人体已经适应不 了较重的体力劳动、三班制的日夜交错和企业较严格的管理模式,造成本地村民 对这些企业望而生畏。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小农意识 根深蒂固、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二)客观原因1、 就业环境不容乐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来沪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单单徐泾镇民主村就有8000 多来沪人员,本来就不多的岗位一下子涌入成千上万的人与本地村民竞争,就业 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僧多粥少”的现象,造成失业率的上升用工单位工资普遍较低,据统计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在1000—-1300元之间, 一般技术工人在1600左右,而且养老金、医疗金等待遇基本没有,于上世纪九 十年代的工资水平相差无几,而物价与八、九十年代相比上涨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本地职工只能维持较低水平的生活,所以不愿意从事此类低收入的工作,造成失 业2、 用工单位在招聘员工上要求过高通过对招聘信息的分析,用工单位在招聘一般工人时普遍要求3—5年工作 经验,年龄大多限制在35岁以下,对“4050”人员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而 对一般的技术人员、行政人员普遍要求大专、本科,造成一边是企业岗位闲置无 人问津,一边是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第二如今企业大多是私有化企业,企业为了 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工人的工资控制的很严,工资普遍较低,工作任务比较重,经 常加班加点。

外来务工人员在老家长期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 工作,在加上肯加班、肯吃苦,企业宁愿招收外来人员也不愿意招收本地人员, 导致本地人员失业3、 科技发展造成就业难随着网络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岗位已进入机械化、电脑化时代,只要 靠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简单的按按电钮就能完成上千人的工作量,形成了几个人、 几十个人的“小企业”,导致岗位减少,失业率增加4、 本地劳动力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成本较高本地农村劳动力相对外地劳动力虽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企业不必 为工人提供膳宿、办证、上缴临时调配费等,但本地劳动力工作条件、待遇要求 较高,而自身劳动技能较差,工作缺乏刻苦钻研、认真负责的精神,加上纪律松 懈难以管理,特别是许多企业经常需加班加点、实行计件工资制时,本地劳动力 一般都难以接受,无形中加大企业管理成本,造成一些企业“舍近求远”宁愿雇 用外来工,这也是造成本地农民失业的原因之一综合上面因素主观原因造成的失业在30%左右,客观原因造成的失业在70% 左右三、关于促进再就业的建议为了进一步降低社会失业率,减轻政府对再就业工作的压力,更好地维护社 会安定,保障更好的促进就业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事情,以下几点建议值得 进一步探索。

一) 构建就业平台,加强信息沟通首先,作为基层人民政府(即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和方式,为用 工单位和就业群体搭建沟通的桥梁其次,既要建立农民就业服务机构,也要充 分利用劳动力就业的各种中介组织,改善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同时要进一 步建立健全就业制度体系,加强劳动力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劳动力转移过程 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把农民就业增收工作落到实处(二) 接受培训再就业可以通过就业培训机构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下组织失业者参加多层次、 多领域、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劳动技能的储备培训,并且在 培训期间减免学费和培训费通过培训再就业,使众多的失业者掌握一门或数门 技能,来拓宽就业渠道三) 政府参与再就业政府可以通过增设事业单位吸纳劳动就业,比如绿化部门、环卫部门、治安 联防等可以尽可能将“4050”人员安排岗位就业第二在招商的同时,将安排本 地区多少居民就业作为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如果在安排就业上有贡献的企业可 以适当减免税收,增强企业的积极性第三、可以通过地方性法规规定工资的最 低限额,约束企业规范用工据调查男性月工资最低期望值在1500元左右,女 性在1300元左右。

第四、在招商引资时特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服装皮 革、物流快递等公司,岂不是一举两得四) 坚持正面引导,加强职业指导面对失业现象和下岗人员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就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 的话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而其中最有效的是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 指导政府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有针对性 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同时通过对劳动力的培 训和教育,端正择业观但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难免有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必须要正确引导,不断认真总结新经验,不断探索新路子,加强指导工作的 针对性,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维持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宣传就业市场化,不要仅靠政府部门 的推荐就业,主要靠失业者自己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主动寻求就业机会同时 多组织一些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非正规行业的培训,使失业者改变就业观念, 逐步接受此类的就业机会四、调查总结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而有复杂的工程,依靠全社会的 力量共同努力,政府要真正发挥职能,坚持正确引导和疏导,着力坚持标本兼治, 统筹安排,在确保广大村民利益的同时,开源节流,加强疏导,进入市场。

同时 要在政府职能、政策取向、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农民就业问题,最终实 现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对行政管理的现实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观察,对教材 上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真正完成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 升华相信这次社会实践学习对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 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