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暑假自助玩遍镇江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8.50KB
约4页
文档ID:17804759
2014暑假自助玩遍镇江_第1页
1/4

2014 年暑假自助游遍镇江镇江火车站到金山寺:2.6 公里 20 分钟城铁镇江站】133 路, 【金山公园】站【火车站】2 路、40 路、17 路、115 路镇江火车站到北固山公园:3.9 公里 20 分钟火车站】K208 路、4 路【甘露寺】站下城铁镇江站】133 路(7:00—21:30) 、 【甘露寺】站下镇江火车站到焦山:7.6 公里约 40 分钟火车站】4 路【焦山公园】【城铁镇江站】133 路, 【焦山公园】站宴春酒楼:(西津渡)润州区人民街 17 号;金山路 (金山公园对面)金山位于市区西北约 2 公里,海拔 43.7 米,占地面积 10 公顷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至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整个金山风景区有著名的金山寺、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楼、玉带桥等 30 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以《白蛇传》的传说闻名暇尔。

相关知识:唐朝张祜有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当年东坡居士笔下“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的水上风光演变成了陆上胜境 “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清康熙帝于 1687 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并沿袭至今金山游览路线:江天禅寺(大殿-夕照阁-观音阁-楞伽台-佛印山房-慈寿塔)-法海洞-流云亭-妙高台-七峰亭-白龙洞-朝阳洞-古仙人洞-玉带桥-御码头-郭璞墓-天下第一泉 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妙高台、楞伽台及金山的标志-慈寿塔等景观慈寿塔下的“周鼎、金山图、铜鼓、玉带”合为“四宝”,被称为金山寺镇山之宝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也缘于此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寺庙建筑,气势恢宏而庄重,工笔彩绘但却艳而不俗窗格一反檐柱结构而是安装在步柱上大殿的前后壁上,镶有六扇檀香木雕圆窗,山水人物栩栩如生,讲述着与金山寺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大殿的四面卷棚——五十六尊罗汉分别高居于卷棚之上俯视着南来北往的香客游人,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整个大殿显得不同凡响楞伽台又名苏经台、书经楼位于半山之上,推窗远眺,碧空江流扑面而来,树影婆娑,古木参天,楼阁迂回,如入迷宫相传东坡晚年曾受老友佛印之托在此书写楞伽经楞伽”是梵语,意为“不可住”,一说为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相关传说:“水漫金山寺”相传《白蛇传》中破坏白娘子与许仙美满婚姻的法海就是金山寺的和尚传说,白娘子赶来索要丈夫许仙,法海不肯,白娘子便施法术引来洪水,招致水没金山现在金山寺中还有法海、白龙两洞,向世人讲诉着这段动人的神话四宝”( 金山寺镇山之宝)周鼎:西周宣王时期铜器,距今约 2700 多年,有铭文 12 行 134 字,1884 年湖北汉阳人叶志先赠金山寺收藏铜鼓:一种鼓状铜器,相传为诸葛亮所制行军炊具,作战时亦可敲击作为进军号令,又称为诸葛鼓,高约 8寸 8 分,直径 1 尺 5 寸 5 分,重 23 斤 8 两金山图:明朝著名画家文徵明所绘画中金山浮玉般飘浮于烟波浩渺的江水中,青山如黛,画栋雕梁,岁月的茫远一览无遗画面有文徵明《金山寺追赋》诗一首:“白发金山续旧游,依然台殿压中流;沙痕灭没潮侵磴,帆影参差日堕楼。

江汉无声千古逝,乾坤骚首一身浮;从来李白多愁绪,更上留云望帝州玉带:原系苏东坡所系之物,一次在讨论佛义的舌战中输与好友佛印和尚,佛印随之回赠以衲裙苏东坡为此写了《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以记其事:“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从此,东坡玉带便一直留在金山佛印和尚后来在白龙洞前绿水之上仿玉带式样造玉带桥一座,以供游人观瞻清初玉带被火烧毁四块,乾隆下江南巡幸金山时命予补上并题诗其上 金山到焦山可乘 104 路车65 元,学生 35 元,进禅寺登塔另付 8 元6:00-18 :00 焦山位于市区东北约 5 公里的长江之中,海拔 70.7 米,方圆 38 公顷因山水天成,古朴幽雅,山中拥有著名的焦山碑林,摩崖石刻内涵丰富,被誉为“书法之山”,又名樵山、谯山、狮岩与金山“寺裹山” 不同的是,焦山又因寺庙楼阁等建筑均掩映于漫山苍松翠柏修竹茂林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 ”之说整个焦山形似浮玉,满山葱茏,有许多古树名木山上有中国佛协原副会长、当代高僧茗山法师的“茗山纪念堂”及“焦山佛学院” 等大型建筑更有以研究佛学著称于世的定慧寺还有焦山吸江楼、万佛塔、郑板桥读书处等“二十四景”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令人赏心悦目。

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德柘元年(1275),宋、元大军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焦圃险要屯包港,元宋兴亡战夹滩”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近代焦山流传着更多的浴血御敌、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焦山古炮台是我国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同时亦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狠狠打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此焦山北面的江中有松寥山和夷山,与焦山形若双阙,是古代长江入海的门户,亦称海门山秦汉时期,镇江的广陵潮可与今日的钱塘潮相媲美焦山”由来:东汉末年名士焦光来此隐居,朝廷曾三诏其出仕怎奈焦公淡泊明志,终老山中百姓为纪念他,改此山为焦山,生前隐居的山洞为“焦公洞”(亦称三诏洞) 看点: 珍贵的“四古”,书法之山焦山有珍贵的“四古”古寺庙(定慧寺)是明代之建筑物,主体建筑是绿瓦朱栏,十分古雅古树木(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银杏),多呈虬奇古怪之态,散布在山腰水畔寺前庙后,为山寺增添上一层幽邃雅静、青翠葱郁的色彩,极宜游宾休憩还有古碑刻、崖铭文物皆著名于世焦山游览路线:定慧寺-东泠泉-御碑亭-观澜阁-宝墨轩-焦山古炮台-华严阁-焦山碑林-三诏洞-壮观亭-板桥读书处-百寿亭-吸江楼 定慧寺以研究佛学著称于世。

1981 年鉴真大师真身从日本归国省亲,日本森本长老专程前往定慧寺礼佛,并书赠“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幅,住持茗山法师酬以“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此偈说的是唐朝日本长屋王太子来中国学佛,学成回国后制成袈裟千件、并在每件衣服上均绣上了这四句话,托请遣唐使带到长 安赠送 老师和同学们千年之后,中日两位高僧续起了前缘,表达了两位高僧共祝中日友好的良好愿望现今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有不少曾求学于此按照茗山法师的遗愿,2002 年有关方面沿寺庙的中轴线兴建了新的山门几经兴废的定慧寺现在仍基本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镇江市东吴路东端,可乘 7 路、11 路、104 路至象山坐轮渡 15 元 焦山碑林:沿江峭壁之上留有大量摩崖石刻,绵延 200 余米,鬼斧神工,气势磅礴作为享誉中外的“ 书法之山”,其中,东晋王羲之《破邪论序》,初唐妙品“魏法师碑”,唐颜真卿《题多宝塔五言诗》(计 30 首 44块)宋米芾 “城市山林”横额,明文徵明《 钱王 先生志铭》,清成亲王《归去来辞》等等,其水平均已达到了那个时代的巅峰,可谓美不胜收焦山碑林内最为珍贵的《瘗鹤铭》更有“大字之祖”的盛名,距今有 1500 年的历史据传是东晋王羲之所书。

是从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碑中之王”“南北两铭”之一,即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洛阳《石门铭》《瘗鹤铭》镶嵌在回廊亭阁之上的碑刻,真、草、隶、篆风采各异,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如今,每年 10 月 18 日-20 日,焦山都举办国际书法节 焦山炮台石块嶙峋,八个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长江的入海口整个炮台是暗堡式,每个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弹药库,另有一大弹药库在炮堡南端门外偏西处整体都用三合土分层浇灌而成,坚固异常抗战时,炮台为日军摧毁,现存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站在古炮台前,耳畔仿佛仍回响着隆隆的炮声和惊天动地的呐喊,令人深思,令人肃然相关史事:炮台始建于 1840 年鸦片战争时期,当时清政府为了加强长江的防务,决定筹建焦山炮台,与象山、江都都天庙等处炮台成犄角之势1842 年,英军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曾遭到焦山炮台守军应用的抵抗和沉重打击焦山炮台守军,面对七十余艘敌舰,毫不示弱,猛然炮击,但是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岛军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捐躯英俊攻陷镇江时,军民进行了殊死抵抗,英勇悲壮的斗争,引起了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恩格斯的关注,他在《英人对华新远征》一问中热烈赞扬道:“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焦山抗英炮台是我国近代反帝斗争的重要遗址,也是镇江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见证 65 元(含渡船费) 08:00~17:00登万佛塔 15 元,快艇 5 元,索道上行 15 元,往返 20 元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以险峻著称,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主峰海拔 58.5 米,由前峰、中峰、后峰 (主峰)三部分组成后峰直插江中,形似半岛,峭壁如刀劈斧斫,形势极为险峻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登临北固,西望金山,东眺焦山,三山呈犄角之势北固山的名闻中外,与“刘备招亲甘露寺”有关《三国演义》中那些绘声绘色的描写,也极大地丰富了北固山的文化内涵北固山上甘露寺、北固亭、多景楼、试剑石(中峰下面的两块巨石,石身各有一道裂开的缝隙,相传分别是刘备和孙权剑劈的结果)、狠石(位于后峰,形似羊,故又名石羊相传孙权曾坐其上与刘备共商拒曹方略)、溜马涧等现存的诸多文化古迹,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三国演义》那段古老的历史北固山人文景观众多,还有东吴大将太史慈和鲁肃的陵墓,有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坟墓,有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虎口脱险遗址后人多有到北固亭缅怀抒情的,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咏北固亭的两阙词作更是为后世广为传颂。

一首是《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另一首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歌咏北固山的诗也很多,其中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要数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境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中将北固山胜景和险要的形势浓缩成四句话:“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峰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北固亭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 《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北固亭又叫祭江亭北固山游览路线:清晖亭-铁塔-“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南徐净域”题额-甘露寺-遛马涧-狠石-多景楼-凌云亭-太史慈墓-试剑石 40 元 08:00~17:00西津古渡街坐落在镇江市内西部云台山麓,全长约 1000 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其中以西津古渡、英国领事馆旧址最为著名昭关石塔位于街中央,是江南唯一的喇嘛过街石塔建于元代,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的工匠刘高主持建造。

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字,故称“昭关石塔”,也有人称之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塔高约 5 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按照佛教的解释,塔就是佛,所以从塔下的券门经过就是“礼佛”超岸寺位于西津渡古街的最西端,旧为玉山报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大三年(1310)寺内原有观音殿、观澜亭、钓鳌亭等建筑清朝咸丰年间曾毁于战火,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