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谜语的新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名词解释 辽阔无垠的藏北草原是藏族谜语真正的家,藏族谜语仿若繁星无数密布藏北浩渺的天宇根据已故藏族作家次仁玉珍女士撰文介绍,藏北谜语的开场白一般是这样:“请您说说谜语的十八大父亲是谁?谜语的十八大母亲是谁?谜语的片片肌肉是什么?谜语的一群孩子是什么?”答案是:“谜语的十八大父亲是天,谜语的十八大母亲是地,谜语的片片肌肉是云,谜语的一群孩子是星……父亲、母亲、星星、白云,这好像不是成人世界的语言而是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的确,与神话、民谣、谚语等其它民间文艺形式不同,藏族谜语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主要就是农牧区的少年儿童,是他们那充满了童趣稚嫩的奇幻语言构成藏北谜语的半壁江山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重,模仿力强,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有非常强烈的创造欲望也许是由于这些原因,在藏北地区新创编的藏族谜语中我们发现许多新文化、新器具的影子,这些我们现在已经熟视无睹的东西一经孩子们巧嘴的渲染,仿佛注入了神奇的魔力,有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这里所说的新文化、新器具是指至少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才开始进入西藏社会,原本在藏区所没有的外来器物或文化。
这些目前以互联网络等为最新代表的新文化符号,在藏北民间谜语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展示这些新编的藏北谜语,观察细致,刻画准确,特点突出,抓住要害,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达到了人目难忘的阅读效果藏北著名民间文学家李斌(土墩)先生在这方面付出许多极具抢救意义的努力譬如这样的谜语: 铁匠打成的肠子, 木匠做成的裤子, 银匠打成的戒指, 皮匠做成的帽子谜底是铅笔 兄弟一对, 尝够美味, 不喝酒和水谜底是筷子 一个老头吃东西, 咬掉牙齿也心甘谜底是订书机 那人个儿矮, 有个怪脾气, 只有你先叫他, 然后他才叫你, 你笑他他笑你, 你骂他他骂你谜底是录音机 孪生兄弟一样长, 常常睡在一张床, 不是并排一个枕, 却是兄骑弟头上 这个谜语的前面几句倒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只是为后面一段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但后两句却非常重要,特别是关键的谜眼“兄骑弟头上”,一般来说这是违反生活常理的举动原来,谜底却是“蓄电池”这不能怪它们哥俩没有手足亲情,这是他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读罢哑然失笑。
同样还有一个谜语,谜面是这样: 虽是你死我活, 不是多大战略, 只要领路有人, 就会不攻自破 “你死我活”,而且不讲“战略”,听起来野蛮、可怕但是后面两句笔锋一转又好像什么事也没有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此可怕又如此不堪一击?答案是鞭炮读这样的谜语确实佩服创作者的观察能力,我们在大街小巷就经常遇见有人用竹竿等东西把鞭炮挑起来然后再燃放,鞭炮的声音固然很吓人,但只要领路有人,就会不攻自破……就像看到了生活的自然场景一样 还有比这更绝的谜语,说是: 大帽上戴小帽, 不是冷得很, 而是热得叫 奇怪了,既然热得直叫,为什么不把帽子摘掉呢?不能摘,如果活儿还没有作完就更不能摘了,因为那是高压锅的帽子这“大帽”是指高压锅的锅盖,“小帽”是指锅盖上的汽阀,当气阀被锅内的气压顶得出声的时候真的像热得叫出声来一样,非常地生动、形象 藏北谜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反映生活非常真实,不饰雕琢,栩栩如生从中体现了藏民族卓越的艺术天赋和写实功夫,也应了那句老话: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用一句陈旧的广告语说:生活,本来就有滋有味于是又有了这样一些有滋有味的谜语: 捂住一把, 放开一屋。
谜底是电灯 前面肚, 后面肚, 不穿衣服不穿裤谜底是热水袋 无眼无嘴四方方, 碰到手指就开腔谜底是收音机 一块白亮宽布, 山水人畜无数, 虽然没有人赶, 按序演出节目谜底是电影 不是赛骑聚会, 却常常会聚, 不是聚餐总是吃, 真正的食物又不是谜底是学生,他们把知识比喻为可口美味的营养品 相反,藏北谜语对一种特殊的生活现象——吸烟——所持不同的反映方式和态度,仔细揣摩,也许能使人们从中得到不少启示呢 (1)两柱之间毡一捆,两板之间青烟滚 (2)这边是肉山,那边是肉山,中间毡一卷,见火就冒烟 (3)上面是肉岩,下面是肉岩,中间毡卷失火 “两柱”和“两板”分别是指手指头和指甲盖这些平铺直叙的谜语像一幅清淡的素描画,是对烟草基本不带任何评判的客观描述,说的是烟草,至于香烟是好是坏,吸烟有害健康吗?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吸烟行为……它不去做任何评论,任读者自己去思考但是到了后面就不一样了,谜语(4)是这样说的: 漂亮的房子, 小小的卧室, 身穿着哈达, 二十个人同床。
“漂亮”、“卧室”、“哈达”……光这些赞美的字眼就知道作者是喜爱香烟的,对吸烟持一种肯定的态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拥烟派”而谜语(5)则不然: 吃无营养穿不暖, 不好听又不好看, 盗财窃命的小偷儿, 为何与它把友攀? 人们也许会问,同是藏北谜语,对同一个举动“吸烟”为何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立场呢?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作者直面人生,直面生活,不回避,不粉饰,敢于触及生活的复杂、真实,哪怕对一根小小的没有生命的香烟也不说违心话……这也正是民间文学的根基和生命所在 第三,藏北的许多谜语是藏族牧民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亲身感受和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来完成的,因此,我们读来既觉得亲切又别有风味,很有个性例如: 小小的花屋, 一颗柱上一颗珊瑚谜底是火柴 是马不吃草, 专喝酥油汤, 一眼瞪得圆, 无口吼声大谜底是摩托车 一头青牛不简单, 驮着重物跑得欢, 赶牛人不在牛后走, 却骑在牛脖子上面谜底是汽车 一个人多快活, 话也多来歌也多, 唱歌不愿露颜面, 世上的话儿都会说。
谜底是收音机 你咬我, 我咬你, 有啥了不起谜底是拉链 小是它最小, 最有权势的也是它谜底是门锁 草原牧民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尽览无余 还有一个谜语很有意思,说的是:藏族不吃马肉的习惯,牵到一块地里吃不算藏族不吃马肉的习惯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约束,谁也不会轻易破戒好在这只是个谜语现在,我可以把谜底告诉给你:象棋 欣赏这些风格各异的藏族谜语,首先,表明在传统观念较为浓厚的边远地区的藏族社会对新文化、新思想是持一种接纳、吸收的开放态度,这也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其二,本是舶来品,但当创作者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会溶入自己的血液,拥有自己的生命,慢慢就会成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其三,严格说来,各民族之间这种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相互尊重和理解,人类原本就是一家 在视环保和绿色为时尚的今天,古老的藏北谜语中还出现这样一些令人深思的新作,谜面是——“刺耳的声音沟口叫,作孽的屎蛋谷里掉”,谜底是放枪可以想见,藏北草原的牧人们把吞噬生灵的枪弹比喻为“作孽的屎蛋”,不仅仅出于宗教信仰的因素,也是对环境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发出的呐喊声,在“青草味”里包藏着牧民们适应现代生活理念的勇敢心灵。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