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风格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56KB
约5页
文档ID:255965093
试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风格_第1页
1/5

    试论三毛散文的艺术风格    蔡梅摘 要:在语文散文教学中,通过台湾作家三毛散文的案例分析,着重从独特的传记特色方面,剖析作家对自我主体意识的思考与追求,探索其创作的独特风格关键词:三毛散文 艺术风格 传记特色:I207 :A :1003-9082(2018)05-0-01台湾女作家三毛,以二十三本散文集风靡台湾,“三毛热”现象从台湾漫卷大陆其作品在海峡两岸的青年中争相传读,如《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温柔的夜》、《倾城》、《我的宝贝》等作品一版再版,其中《撒哈拉的故事》一书在台湾就重印了一百版,成为台湾罕见的畅销书三毛散文热及三毛热,在台湾延续了整整十年,是当代散文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观[1]以此作为散文教学的案例之一,颇具代表性一、三毛人生经历及作品特色三毛曾游历五十六个国家,精通西班牙文、德文、英文等多门语言,她丰富的阅历与广博的知识铸就了她一生的传奇色彩这位天涯浪女生活几经波折、人生大起大落,拥有火热如夏的浪漫情怀与沉郁如秋的沧桑体验诉诸笔端时,她真切自然,以毫不掩饰的个性,淋漓尽致的倾吐,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心当代青年追求“真性情”的自我袒露以及个性的充分张扬,欣赏三毛散文那种别具一格的开放型的表达方式、独具魅力的个性特色和天籁般自然的本色。

与传统散文比较,三毛写的散文无章法、无羁绊、自在随意,把散文不拘格套、任性而发的特点发挥到极至她的作品以姿态横生的野性冲破散文程式化束缚,改变了女性散文家小家碧玉似的格调,广泛吸收其它文学艺术作品写作技巧,融合成具有“传记品格、小说内蕴、散文笔调、游记风采的特殊的散文体式”,在台湾散文文坛独树一帜[2]她挖掘了散文多元化的审美取向,使散文走向大众,富有活泼的生气,这种创作风格使学生可亲可感,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二、探寻三毛创作作品的艺术风格1.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作三毛所写的每篇散文都是她生活的片段,合起来就是三毛的全体其创作重视再现主人公(也就是三毛自己)一段时期乃至一生的真实的生活历程,还展示了寻找自我与超越自我的心灵历史,与对自我主体意识的思考与追求三毛曾说过:“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 “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 “只能算是自传性的记录”纵观三毛一生的创作,从《惑》、《雨季不再来》到《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再到《背影》、《梦里花落知多少》、《千山万水走遍》《送你一匹马》、《闹学记》,可窥测到这位女性作家从迷惘、感伤、无奈到乐观、健康、宁静,从稚嫩、柔弱、寻求到坚强、豁达、超越的过程。

2.前期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感伤色调早期作品重在情绪的直露和情感的抒发,心境比同龄人要敏感、早熟失学和病痛(三毛曾患"自闭症")曾经给她的成长投下浓重的阴影,但其艺术修养使她对外部世界仍有所幻想,幻想越多,痛苦就越深当三毛无法获得内心与外部世界平衡时,她由先前的自闭转为对“空无一物的世界”的不能自拔的“颓废自虐的满足”(《惑》),乃至走向极端——自杀,“一个穿着绿色学生制服的女孩正坐在床沿自杀,她左腕和睡袍上的鲜血……”(《敦煌记》)“我很累很累,什么时候我可以安睡不再起来”(《极乐鸟》),这仅是三毛悲剧人生初露端倪,自杀意识是三毛生命意识中顽固的一部分,跟随她一生台湾文化学院教授胡品清看过三毛的早期作品后说,她喜欢追求幻影,追求悲剧美,因为她“生活在一种对大小事情都过分执着的谬误中”,“无法在其中得着光亮和慰籍”(《雨季不再来·自序》),而这份“执着”正是少年三毛开始探索“人生问题”的开端在经历了人生磨砺和感情创伤后,三毛这个“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的“异乡人”(《白手起家》),再次告别双亲,远渡重洋、跋涉荒漠、寓居于撒哈拉而这个终年乏雨、黄沙漫漫、物资匮乏、生活简单的沙漠生活是三毛人生的转折点,造就了其成为作家所具有的才气、胸襟及丰富的人生体验。

辽阔沙漠,那沙浪的气韵、沙海的深邃和沙漠人淡薄的性格影响了三毛再一次历经了生命的痛苦之后,获得新生,一个健康、豁达、洒脱不羁的三毛出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是记写在撒哈拉一系列故事里颤动人心灵的内容,是作家人格力量的高度展现给邻居治病,教邻居小孩读书,把陋室装扮成沙漠里最美丽的行宫,把石头绘制成有生命的东西……三毛展示了她敢于追求真善美、灵明、智慧的人生三毛说过“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爱情,在三毛的人生和作品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安于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家庭主妇,且一度为丈夫放弃写作在《一个男孩子的爱情》、《结婚记》、《白手起家》、《沙漠中的大饭店》、《大胡子与我》中,我们看到一个依偎在丈夫身边贤惠温柔的妻子,一个给予丈夫自由的朋友式妻子,一个留一方空间给自己的獨立女人三毛用智慧和勇气再一次打开生命的大门3.后期作品笔调深沉悲怆三毛后期创作笔调深沉悲怆,显示出在痛苦中挣扎、寻觅、超越的心路历程丈夫荷西撒手而去,再一次遭受心灵上的创伤,一个人过着在“深夜里坐着,灯火全熄,对着大海的明月,听海潮怒吼,守着一幢大空房子,满墙不语的照片”的孀居生活,她内心充盈着“无语问苍天”的悲切(《送你一匹马》)。

在《说给自己听》里,她挣扎着,在苦难中寻求“释放”,在矛盾中寻求“化解”此后,深尝人生大苦大悲的三毛再一次伤痕累累地从悲剧色彩中解脱出来这里有必要说一说三毛对待死亡的态度,她在险些葬身汹涌的波涛中,生出“一丝说不出的柔情和感动来”(《石头记》),在墨西哥旅游时,她对博物馆里陈列的“自杀神”极感兴趣,并认为这“给了人类最大的尊重和意志自由”(《墨西哥纪行》)自此,我们不难理解自缢于台北医院的三毛,为何双手合十,神态安详三、结语三毛散文创作中的传记特色,以其真实性开创了“窥视他人”以及“勇于被窥视”的独特风格文学工作者杨照认为如果台湾的“私体文学”继续流行,“我们就会开始怀念三毛,因为‘私体文学的特征就是作品与作者的不可分离性,读者以一种近似‘偷窥的态度消费某些公众人物的生命事件,三毛正是把一个最深藏的内在的一方面,变成了最外显的一方面”[3],现代社会人们关系比较疏离,存在过多的冲击与矛盾,能在窥视他人私生活中寻求生活的支柱与生命的价值,这本身对人就具有诱惑力当然,今天的学生已习惯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这种相似性也使三毛作品在作文教学中散发独特的亲和力参考文献[1]王蒙语.见曾余:《清明时节漫步在太阳城——河南省散文学会第三届年会综述》,《散文选刊》1991年第六期。

[2]喻大翔.《台湾散文家许达然而 三毛印象》《散文世界》1987年十二期[3]《三毛的生与死》第183页,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汇编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