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2MB
约9页
文档ID:34364698
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_第1页
1/9

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特点:1、编制程序→控制器→执行元件编制程序——将编织有关的动作,如机头的往复横移与变速变动程、选针、三角变换、密度调节、导纱器变换、针床横移、牵拉速度调整等预先编制 控制器——控制各执行元件,向执行元件发出信号执行元件——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电子选针器、电磁铁等2、花型变换快3、成圈系统多(8 系统)4、针床宽,可同时编织几幅衣片(最宽 2500mm)一)成圈与选针机件1、舌针:为移圈针2、挺针片:与织针镶嵌在一起,挺针片受压,片踵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动3、中间片:位于挺针片之上,具有 A、B、C 三个位置A: 挺针片片踵被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编织;B: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加编织(织针集圈或接圈)C: 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加编织(织针成圈或移圈)4.选针片——受电磁选针器 9 作用5.沉降片:配置:配置在两枚织针中间,位于针床的齿口部分的沉降片槽中排列:两个针床上的沉降片相对排列,由三角控制沉降片片踵使沉降片前后摆动当织针上升退圈时,前后针床中的沉降片闭合当织针下降弯纱成圈时,前后沉降片打开。

二)三角系统机头内可安装 1 至多个编织系统,最多 8 个系统机头可以分成两个(如一个 4 系统机头可分为两个 2 系统机头)当两个机头分开时,可同时编织两片独立的衣片 1、三角系统结构 (1)挺针片起针三角(使织针上升做成集圈、成圈)(2)接圈三角 2 和起针三角 1 同属一个整体,将织针推到接圈高度3)压针三角 3 除压针作用外,还有移圈功能4)挺针片导向三角 4 起导向和收针作用5)上、下护针三角 5、6 起护针作用移圈时,上护针三角 5 还起压针作用6)集圈压条 7 和接圈压条 8 是作为一体的活动件,可上、下移动7)选针器 9 由永久磁铁 M 和选针点 C1、C2 组成选针点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使其有磁或消磁先由 M 吸住选针片的片头,如果选针点未被消磁(不中断),相应的织针就未被选上,不参加工作如果选针片头被消磁释放(中断),相应的织针就被选上,参加工作 C1 点中断 中间片到 C 位 成圈或移圈 C2 点中断 中间片到 B 位 集圈或接圈 (8)中间片走针三角 10、11,可使中间片下片踵形成三个针道当中间片的下片踵沿三角 10 的上平面运行时,织针可处于成圈或移圈位置;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 10 和 11 之间通过时,织针处于集圈或接圈位置;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 11 的下面通过,则织针始终处于不工作位置。

9)12 为中间片复位三角10)13 为选针片下片踵复位三角,供选针器作用、选针11)选针三角 14、二个起针斜面作用选针片的下片踵: F1 ——第一选针点选上选针片;F2 ——第二选针点选上选针片12)选针片挺针三角 15、16 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15——作用于第一选针点的选针片; 16 ——作用于第二选针点的选针片13)选针片压针三角 17 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1·2、编织与选针原理(1)成圈、集圈和不编织原理•成圈编织时: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选针片的下片踵沿选针三角的 F1 面上升,上片踵沿三角 15 上升→推动中间片下片踵上升到三角 10 的上方并沿其上表面通过,中间片的上片踵在压条 8 的上方通过,相应的挺针片片踵一直沿三角 1 的上表面运行→退圈→成圈• 集圈编织时: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选针片下片踵沿选针三角的 F2 面上升→上片踵沿三角 16 上升→推动中间片的下片踵上升到三角 10 和 11 之间通过,中间片的上片踵被压条 7 压进针槽→挺针片片踵压进针槽上升到集圈高度→织针集圈编织 • 不编织时:在两个选针区都没有被选上,选针片不会沿三角 14 上升,中间片始终在原始位置,被压条 8 压住,挺针片片踵不翘出针槽,不会沿三角 1 上升→上方的织针不编织。

• 三功位编织:在编织过程中,有些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有些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有些选针片在两个选针区都不被选上,则会形成三条走针轨迹,分别为成圈、集圈和不编织2)移圈和接圈原理•移圈时的选针与成圈时相似,选针片和中间片都走与成圈时相同的轨迹 •不同的是:此时的挺针片压针三角 3 向下移动到最下的位置,挡住了挺针片片踵进入三角 1,使其只能沿压针三角 3 的上面通过,从而使其上方的织针上升到移圈高度•接圈时,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与集圈选针相同此时集圈压条 7 和接圈压条 8 下降一级,被推上的中间片上片踵在一开始就受左边的接圈压条 8 的作用,被压入针槽,并将挺针片片踵也压入针槽,使其不能沿下降的压针三角 3 上升,只能在三角 3 的内表面通过,当在中间离开压条8 时,中间片和挺针片释放,挺针片片踵沿接圈三角 2 上升 图 5-18 移圈与接圈原理• 随后,另一块接圈压条重新作用于中间片的上片踵,挺针片的片踵再次沉入针槽,以免与起针三角相撞,并且不受压针三角 3 的影响走过第二块接圈压条后,挺针片片踵再次露出针槽,从三角 5、6 之间通过,被压到起始位置,完成接圈动作。

双向移圈原理: • 定义:在同一成圈系统也可以有选择的使前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相互转移,即形成双向移圈此时,有些选针片在第一选针区被选上,其上的织针进行移圈,有些选针片在第二选针区被选上,其上的织针接圈• 在两个选针区都没有被选上的选针片,其上面的织针既不移圈也不接圈分针技术原理: • 目的:在移圈时,为了避免移走线圈后的空针在重新编织时织物上形成不想要的孔眼,影响织物外观原理:将被移线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移到对面针床的接圈针上,另一部分线圈仍留在移圈针上作为旧线圈,同时喂入新纱线,形成新线圈3)织物密度调节 • 调节方法— —通过步进电机来调节弯纱深度,从而改变织物密度其方法有三种:静态调节、动态调节和两段密度调节• 静态调节— —在每一横列只有一种弯纱深度,机头运行到机器的两端时进行变换;• 动态调节— —使弯纱深度在一个横列中根据程序变化,即在机头运行的过程中变换;• 两段密度调节 ——采用不同厚度的三角结构,通过机械的方式来实现相邻线圈大小的显著变化二、针床的横移1、针床横移原理:由程序控制,通过步进电机来实现的2、针床横移类型、作用:(1)整针距横移——通过整针距横移可以改变前后针床针与针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半针距横移——改变两个针床针槽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针槽相对变为针槽相错3)移圈横移——使前后针床的针槽位置相错约四分之一针距3、最大横移距离——50.8㎜~101.6㎜(2 英寸-4 英寸)三、给纱与换梭 (一)导纱器配置: 针床上方配备 4 根导轨,每根导轨有两条走梭轨道,共有 8 条走梭轨道选梭工作原理:•1、当电磁铁 1 吸起销子 2 时——销子 2 抬起,摆杆 3 的 B 端下降,带梭触头 4 下降进入工作,带动相应的导纱器编织;•2、当电磁铁 1 释放销子 2 时——销子 2 下降,摆杆 3A 端被压下,B 端抬起,带梭触头 4 向上抬起,导纱器就退出工作针织横机的一般工作过程针织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 ,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 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 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 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 1,成圈过程 横机的织针将纱线编织成织物的过程称为成圈过程,成圈过程可分为退圈, 垫纱,带纱, 闭口,套圈, 脱圈,成圈和牵拉等 8 个阶段. (1)退圈 退圈就是将处于针勾中的旧线圈移动到针杆上,为垫放新的纱线作好准备 .在退圈过程中,织针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织针处于退圈阶段,退圈后针舌被线圈刮开. (2)垫纱 垫纱就是将纱线放到针舌上,完成退圈后,织针开始下降,由于给纱机构的配合动作, 纱线便在导纱器的引导下,通过纱嘴被垫放到针勾的下面,针舌的上面,以便织针继续下降时, 针勾能可靠地勾住纱线.(3)带纱 带纱就是将垫放到针勾下面的纱线引到针勾内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织物下降来完成. (4)闭口 闭口即封闭针口,使新垫放的纱线旧线圈为针舌所隔开 .不带纱过程结束后,纱线正确地被针勾勾住,织针继续下降,落到针杆上的旧线圈沿针杆向针头滑动 ,移到针舌的下面,针舌由于旧线圈的作用, 开始绕针舌轴旋转,当织针再下降时,针舌旋转盖住针勾封闭针口. (5)套圈 套圈过程是从旧线圈套到关闭了的针舌上开始,而后沿关闭了针舌移到针勾处而结束. (6)脱圈 脱圈就是线圈从针头上脱落下来的过程.当完成套圈后,织针沿三角工作面下降, 勾住新垫放的纱线穿过旧线圈,而旧线圈同时由于牵拉力的作用,由针头处脱出. (7)成圈 成圈阶段的工作是在旧线圈脱出针头后,针勾带住新垫放的纱线穿过旧线圈,织针再下降将纱线拉弯成新的线圈. (8)牵拉 牵拉就是为了使成圈后的新线圈得以张紧,不得脱出针勾,以进行下一横列编织的成圈工作. 牵拉是利用牵拉机构将旧线圈拉向针背,达到紧张的目的,同时将已成形的织物引出成圈区域. 2,集圈过程 集圈是针织物组织的基本线圈结构之一,它是将旧线圈不予退圈或脱圈,而织针继续成圈, 新旧线圈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在横机上采用两种手段来制取集圈组织,一种是无脱圈法,一种是无退圈法. (1)无脱圈法集圈 无脱圈法集圈是将横机的一个或前后对角的两个压针三角推上一定高度. 当要头带动三角运行时,织针上升到最高点,然后下降到闭口阶段即不再下降 ,线圈关闭针舌后挂在针杆上,此时针勾勾住了新垫放的纱线.当机头反向运行编织下一横列的织物时 ,织针在三角的作用下可上升到顶点,或下降到最低点,新纱线形成悬弧退圈后与挂在针杆上的旧线圈合并在一起共同脱圈后形成集圈 . (2)无退圈法集圈 无退圈法形成的集圈又称为胖花组织,只能在胖花横机上织成.二级胖花横机形成平行集圈, 三级胖花横机可形成交错集圈. 平行集圈:二级胖花横机有一个活动的挺针三角,针板上排列高脚针和低脚针. 当机头运行编织时,挺针三角退出低脚针高度,高脚针可被挺针,继续上升至退圈,而低脚针只能升起到起针三角的顶尖处,尚横档三角上平面行进,然后下降,线圈打开针舌后挂在针舌上不退圈,针勾同时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当机头编织下一横列的织物时,退出的挺针三角回复原位 ,低脚针针舌上挂着的旧线圈与新形成的纱线悬弧共同退圈,脱圈形成集圈.因这种集圈只在低脚针上形成,织出的集圈组织在衣片上互相平行排列,故称为平行集圈或二级胖花. 交错集圈:三级胖花横机的活动挺针三角有两个,针板上排列高脚针, 低脚针和高脚长舌针.当上, 下挺针三角共同退出低脚针高度时,织出平行集圈组织 .当上挺针三角单独退出工作位置时,织针上升到下挺针三角位置,因长舌针针舌较长,线圈打开针舌后挂在针舌上不退圈,垫纱后, 新旧线圈集合在一起形成集圈.因此种集圈在低脚针和长舌针上形成 ,织出的集圈组织在衣片上交错排列,故称为交错集圈,又称为交点网眼胖花和三级胖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