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KB
约15页
文档ID:423028601
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_第1页
1/15

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 12月26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专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奚恺元先生就心理学影响下的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为中欧学员们做了精彩的演讲如下为演讲全文 ,普林斯顿大学的 Kahneman 专家和乔治梅森大学的 Smith 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Kahneman 专家是一位心理学家,她和她的合伙者 Tverskey 的研究成果从诸多方面证明了老式经济学的某些基本理论存在的错误我的演讲重要环绕 Kahneman 的理论及其影响,针对新经济学对老式经济学的修正以及经济学发展的新方向做某些论述我重要讲新经济学和老式经济学在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一方面,在对人的行为的假设方面,老式经济学觉得人是理性的,而新经济学觉得人是有限理性的另一方面,在理论模式上,老式经济学是规范性的,新经济学是描述性的最后,从研究目的来讲,老式经济学重要研究如何增长人们的财富,但是我觉得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如何从主线上增长人的幸福,这里的幸福是一种广义的概念  老式经济学新方向假设:人是理性的人是有限理性的理论:规范性的描述性的研究目的:财富广义的幸福理性和有限理性老式经济学觉得,人都是有理性的,有关理性,老式经济学有几种基本的假设,例如老式经济学相信,对于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人们总是乐意为好的支付更多的钱。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Simon 就一方面对理性人这个基本假设发出了质疑,她提出了有限理性这个概念但是始终到了Kahneman 和 Tverskey,人们才开始具体地研究人在什么时候是不理性的,在什么状况下人的行为会背离理性假设有两类违背理性假设的研究第一类研究阐明了人的行为有的时候会违背Dominance原则举个例子来说,有两个比萨饼,如果她们的配料和口味等其她方面都相似,只但是一种比此外一种大某些,那么根据老式经济学的理论,人们肯定会乐意为大的比萨支付更多的钱,起码为大比萨支付的钱不会比为小比萨支付的钱少这就是Dominance原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并不是看一种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容易评价的线索来进行决策,这就是Evaluability的概念假定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淋(见图1),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起来满满的;此外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装在10盎司的杯子里,因此看起来冰淇淋装得不满客观来讲,哪一杯冰淇淋更好呢?按照老式经济学的理论,如果说人们喜欢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的多,如果人们喜欢杯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比5盎司的杯子大,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老式经济学都觉得人们乐意为冰淇淋B支付更多的钱。

但是实验表白,在分别判断的状况下(也就是人们不能把这两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较),人们反而乐意为冰淇淋A多付钱平均来讲,人们乐意花2.26美元买冰淇淋A,却只乐意用1.66美元买冰淇淋B这就是说,如果这两杯冰淇淋都标价2美元,那么人们情愿选择冰淇淋A这是为什么呢?因素在于,人们在作决策的时候,一般不是象老式经济学那样判断一种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根据某些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在这个实验中,人们就是根据冰淇淋究竟满还是不满来决定给不同的冰淇淋支付多少钱这种行为导致的一种成果就是人们有也许在一种差的物品上耗费更多的钱这个例子虽小,却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我曾经在从中国回美国的时候给两个朋友分别买了两个礼物一种是400块的羊毛围巾,此外是价值500块的大衣把礼物送到两个朋友手里之后,两个礼物却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成果拿到400块围巾的朋友非常快乐,并且觉得我很慷慨但是此外一种拿到500块大衣的朋友却不太快乐,尽管她拿到的大衣要比围巾贵相对大衣来说,围巾比较便宜,一种40O块的围巾,人们就觉得这个礼物已经足够好了,它就像在实验里面那杯比较少但装得比较满的冰淇淋;而500块的大衣就让人觉得,和其他大衣比起来并不是很昂贵,就仿佛是比较多但装得不太满的冰淇淋。

可见人们就是靠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一种礼物的好坏的这个例子引申出一种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送礼之道那就是,在送礼物的时候,一种礼物究竟值多少钱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礼物在它所属的类别里面是不是昂贵在一种不太昂贵的礼物类别选择一种比较贵的礼物,要比在一种比较昂贵的礼物类别里选一种比较便宜的礼物要好得多 尚有一种例子可以阐明Evaluability概念的重要应用比方说太平上有小岛遭受台风侵袭,联合国需要决定究竟给这个小岛增援多少钱假设这个小岛上面有100O户居民,90%居民的房屋都被台风摧毁了那么如果你是联合国官员,你觉得联合国应当增援多少钱呢?但是加入这个岛上有18000户居民,其中有10%居民的房子被摧毁(你不懂得前面一种状况),你这时觉得联合u应当增援多少钱呢?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背面一种状况下的损失更大但是调查的成果,人们觉得在前面一种状况下,联合国需要增援1500万美元,但是在背面一种状况下,人们觉得联合国只需要增援1000万美元见表格1)岛A岛B有1000户居民有18000户居民90%居民的房子被毁10%居民的房子被毁    人们觉得联合国应当增援的金额:岛A:1500万美元岛B: 1000万美元(表格1)实验成果再一次阐明,具体900户居民和1800户居民,如果不能互相比较,人们很难懂得900户和1800户是多是少,但是比例这个信息虽然不需要比较,人们也很容易地懂得90%诸多,10 %很少。

这又是一种Evaluability的例子为了阐明Evaluability的概念,我再举一种有关餐具的例子比方说有一家家具店在清仓,你想买一套餐具你看到一套餐具,有24件,每件都是完好的那么你乐意支付多少钱买这套餐具呢?此外如果你看到的餐具有40件,这40件中的24件和我们刚刚提到的完全相似,并且也是完好的,此外这套餐具尚有8个杯子和8个茶托,其中2个杯子和7个茶托都已经破损了你乐意为这样餐具支付多少钱呢?(见表格2)A套餐具(涉及24个餐具)B套餐具(涉及40个餐具)8个菜碟:所有完好8个菜碟:所有完好8个汤碗:所有完好8个汤碗:所有完好8个点心碟:所有完好8个点心碟:所有完好  8个杯子:2个已碎  8个茶托:7个已碎    实验成果:人们乐意为这套餐具支付的价格:A套餐具:33美元B套餐具:24美元(表格2)实验发现,在分别判断的时候(人们只懂得其中一套餐具的状况),人们乐意为第一套餐具支付33美元,却只乐意为第二套餐具支付24美元这个成果再次违背了老式经济学的Dominance假设由于第二套餐具比第一套多余了6个好的杯子和1个好的茶托,人们乐意支付的线反而少了这个例子也阐明,究竟24件和31件(9件不计在内)算多算少,如果不互相比较是很难判断的,但是餐具究竟完好无缺还是已经破损是很容易判断的,因此人们仍旧是根据容易判断的线索做出决策。

这个例子其实很故意思,引申到现实生活中 甚至可以指引我们的为人之道,那就是情愿始终做好事,做得不多但是没有做错过,也不要做了诸多好事 但是做了一两件错事以上的例子阐明了人的行为并不完全遵守老式经济学的Dominance假设这是证明人是有限理性的一种方面另一方面,许多行为学的研究表白,钱并不具有老式经济学所觉得的替代性钱的替代性是指钱就是钱,同样100元钱,不管是挣来的,还是赢来的,或者拣来的,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同样的但是许多研究表白并非如此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Thaler专家根据钱的不完全可替代性提出了 Mental Accounting的概念考虑下面的情形: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块钱在你立即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你近来买的价值200块钱的卡弄丢了你与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会去听音乐会但是如果状况变化一下,假设昨天你花了200块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音乐会票子在你立即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票子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这场音乐会,你必须再花200块钱买张票你与否还是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仔细想想,这两个回答是自相矛盾的不管消费者丢掉的是卡还是音乐会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从fungibility的角度来讲没有理由丢失了卡后仍旧去听音乐会,而丢失了票子后就不去听了。

因素究竟何在呢?事实上,在人们的头脑里,钱并不像老式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具有完全可替代性真正的状况是,人们会把不同的东西归在不同的Mental Accounts里面卡和音乐会票分别在两个账户里面,因此丢失了卡不会影响音乐会票子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票子都被归在一种账户里,因此看起来就仿佛花了400元钱听一场音乐会同样人们固然觉得这不合算 因此就不去了比方说,如果你是一种理性的人,那么对你来说,不管是挣来的钱还是一笔意外之财,对你来说应当没有什么区别但时,一般来说,你会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不舍得花,但是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你就不久地花掉了这其实阐明人们在头脑里分别为这两类钱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账户,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是不同样的此外,这个概念还可以协助政府制定政策比方说,一种政府如果想通过减少税收的方式刺激消费,可以有两个做法,一种是减税,即减少税收水平,此外一种是退税,就是一段时间后来返还纳税人一部分税金这两个做法从fungibility的角度来讲没有差别,减收5%和返还5%的税是同样的但是减税和退税在刺激消费上的作用却非常不同。

人们觉得减收的那部分税金是自己本来该得的,自己挣来的,因此增长消费的动力并不大;但是返还的税金对人们来说就犹如一笔意外之财,这时人们才有也许增长更多的消费如果一种政府不明白这个道理,很有也许减少了财政收入,却起不到刺激消费的作用规范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的区别第二部分重要简介新经济学对微观经济学很重要的一种内容——风险决策理论的修正老式的经济学是一种规范性的经济学,也就是教育人们应当如何做而在心理学影响下的新经济学是一种描述性的经济学,它重要描述人们事实上是如何做的这就仿佛一种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交通法规规定限速80公里,这是规范性的;而事实上人们在车辆稀少的时候会开到100公里,这就是一种描述性的比方说,宗教就是规范性的,而物理学则是描述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式经济学更像是家教,而新的经济学更像是科学最早的风险决策理论叫做盼望值理论这个理论提出,人们是根据风险决策的盼望值大小来进行选择的比方说有两个选择,A是有30%的也许性赢元,B是有70%的也许性赢1000元这两个选择的盼望值分别是600和700那么盼望值理论觉得人们会选择B这个理论觉得人们都是风险中立的,即人们只考虑一种选择的盼望值,而不考虑它的风险大小,这是这个理论的一种很重要的假设。

但是人与否是风险中立的呢?请你思考如下这样两个选择,A是有100%的也许性赢1000元,B是有50%的也许性赢2100元,有50%的也许性一分钱也拿不到从盼望值来说,B不小于A但是如果要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呢?大部分的人会选择A200近年前,贝努力为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盼望效用理论这个理论指出,财富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50%也许性赢2100元的效用不不小于 100%赢1000元的效用这个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理论,它是微观经济学一种重要的奠基石这个理论假定人们都是风险规避的,因此人们选择100%赢1000元是完全理性的这个理论是经济学的一大进展,也有许多政策应用在美国,特别是民主党,非常推崇财富再分派的政策,也就是向富人多征税再分派给穷人,其理论根据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对富人来说增长1美元的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