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观音洞导游词 雁荡山观音洞是一天然洞天,因合掌峰的"掌心"中,故称"观音洞"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雁荡山观音洞导游词,欢迎参考! 篇一:雁荡山观音洞导游词 雁荡山观音洞是一天然洞天,因合掌峰的"掌心"中,故称"观音洞"洞深、宽各40米,高约100米,为雁荡山第一大洞洞内倚崖建有楼房10层从洞门口拾级而上,要走377级石阶,方可到达最高层的大殿殿内供奉观音塑像和十八罗汉此外洞中尚有"洗心"、"漱玉"、"一缕"三泉学者邓拓有诗云:"两峰合掌即仙乡,九叠危楼洞里藏,玉液一泓天一线,此中莫问甚炎凉" 观音洞,自唐以来就一直游人如云,始建于10xx年观音洞原名灵峰洞,后改罗汉洞,再改观音洞山门的观音洞三个字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书法家和佛教人士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在雁荡山梅岭西麓 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上书"大士重现"四个大字。
藏于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 篇二:雁荡山观音洞导游词 观音洞初名"灵峰洞",又名"罗汉洞"藏于合掌峰之中,朝东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为雁荡山第一洞天进入山门即是天王殿,殿内供奉四大金刚从山脚要经历403级逶迤石磴,才达顶层大殿正殿中央,供奉娴静庄严的观音菩萨坐像旁立十八罗汉雕像 观音洞洞顶有泉水三束,名洗心、漱玉、石釜洗心泉从洞顶左侧石罅中滴入洗心池中,水质极清漱玉泉在天王殿后,泉水从洞顶洒下,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石釜泉在漱玉泉后面,水从釜形洞顶石缝中涓涓下滴,似一幅悬挂的珠帘 站在观洞的第七层往上看,能仰望到洞顶中间有一小罅,阔尺余,长三四丈,有一线天光泻下,名叫一线天在观音洞第七层朝外面的岩壁观看,左手面可见"一指观音",当中可见"侧面观音像",右手可见"地藏王像"再往洞外看,可见奇景林立第七层原为斋堂,现是摄影部和小卖部 篇三:雁荡山观音洞导游词 观音洞原名灵峰洞,后改罗汉洞,再改观音洞,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灵峰景区内山门的观音洞三个字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书法家和佛教人士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1983年,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 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藏于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为雁荡山第一洞天进入山门即见天王殿从山脚要经历403级逶迤石阶,才达顶层大殿 正殿供奉观音菩萨坐像,旁立十八罗汉塑像,岩壁上新增了三百应真,更显出一派佛门气象洞顶有泉水三处,名洗心、漱玉、石釜 仰望洞顶,中开一小罅,阔尺余,长三四丈有一线天光泻下,名叫"一线天"在第七层朝外面岩壁观看,左手面可见一指观音,当中可见侧面观音像,右手面可见地藏王像推荐阅读:浙江雁荡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雁荡山显胜门导游词导游词雁荡山3篇最新的浙江雁荡山导游词范文5篇介绍浙江雁荡山的导游词范文2019年5篇浙江雁荡山的导游词第 3 页 / 总页数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