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木凉乡中心校“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成长着的生命,是发展的主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生态课堂正是以创设充满“生机”的课堂生态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努力实现每个生命健康、舒适、自主地“生长”的课堂一、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看,构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系统论等,但对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影响最大的理论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感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将学习看作是学习者自己建构认知结构或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基本观点有:强调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者带着一定的知识经验进入新的学习,新概念的形成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注重已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并注重合作学习和互动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人的意见和最初的想法,强调学习是在对话、沟通的方式中进行的。
情感教学理论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积极因素的作用,通过对“激发注意,创意思考,适当行动”的正向行为进行历练,使学习者成为伦理上和知识上完善的人在生态课堂上将建构主义与情感教学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伦理道德,也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学习2.教育生态学理论生态理论是以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观点,对教育生态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以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在宏观与微观上的失误;以教育生态系统和教育生态平衡的视角考察课堂教学生态的结构和功能,主动地调控课堂教学外部和内部的生态平衡,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运用教育生态的原理和规律,深入洞察教学得本质及其运行机制,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维效益;将生态意识整合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促使课堂与社会以及课堂内部的关系转变生态学理论认为,课堂内也存在各种社会关系,要促使课堂内部的关系发生转变,必须通过自我的努力开拓,反观性对话,非对抗性讨论,合作调查,协同开展问题探讨,改变知识传授的单向授受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究者、平等的对话者,课程学习的重点是学生主动的学习和自我发现二、“551”生态课堂的内涵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
因此,面对植物的种子,我们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快乐自主地发芽、开花、结果况且,我校深处“南川区农业生态大观园”内,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正好与“农业生态大观园”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从一定意义上完善了“生态大观园”的内涵,有助于“南川区农业生态大观园”整体建设与推进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态课堂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让生命实体(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健康、快乐、自然、和谐、自由幸福地学习、发展、生长生态课堂以“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就是“发展”生态课堂关注生命成长,也就是从关注眼前的成绩转变到关注学习者的生命状态生态课堂重视创设良好的生态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环境,充分经历体验和感悟,尽力回避教师简单的告知和演示,尊重学生,尊重人权,尊重学习规律,主张学生进行探究、质疑和求证生态课堂使课堂中每一个生态因子都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无障碍沟通;自我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随着学习任务的展开而自觉生成。
其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而且更要关注每个生命个体在生态场中的情绪、意志、注意力诸方面的变化,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科学,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促进人生命的完善发展,促进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教学模式生态课堂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生命体平等对话共同生长的场所,体现生态课堂“尊重生命”的基本理念;生态课堂倡导学生自主进步与发展,让学生在生态课堂中舒适、健康生长,体现生态课堂中的“生长自由”的基本思想;生态课程倡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在教师点拨中明晰疑惑与知识结构,在迁移应用中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体现生态课堂“关注生成”的基本观念总之,生态课堂力求通过创造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巧妙处理课堂“生成”,实现每一个生态元素都自由、健康的“生长”这就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三、“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一)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该服务于“学”课堂应确立以学生学习为“轴心”的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
教师应该带着学生发现问题,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二)先学后教先学后教强调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教师的教更具针对性、启发性和诱导性,通过和学生围绕课堂问题交流对话,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三)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四)顺学而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生成,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开展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学案的超越五)以学促教围绕学习任务,通过共同参与、交流对话等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高涨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挑战四、“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结构 (一)“551”的具体含义“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中“551”是指“五学”、“五步”、“一反思”五学”指课堂五学原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以学促教。
五学“正好与教学流程五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生本课堂五步”指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步:激趣导入,展示目标(生态)第二步: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生命)第三步:小组合作,开展探究(生机)第四步: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生成)第五步:达标检测,迁移应用(生长)一反思”指每堂课教师、学生都要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形成技能以下是“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结构图二)五个环节的具体解析:1.激趣导入,展示目标(约5分钟)(创设良好生态)1)设计理念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萌生学生学习的情境,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因此新课的导入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堂课开始导入语的设计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在吃透教材,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借助生动有趣的情景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学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倡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一理念2)操作建议①教师在激趣导入时要做到“三宜三忌”宜回归本真,忌牵强附会当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时,学生才会把课堂当成“乐园”,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激趣内容首先要与教学内容有关,我们设计激趣内容时,一定要选择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不要。
宜简洁明快,忌冗长拖沓这里的简约明快,不是简单敷衍,而是指抓紧课堂时间,用短短几分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寻,不要再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激趣只不过是辅助手段而已一堂课中分散激趣的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宜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适时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教师用多媒体、板书、口述等手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目标导入既要简明扼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要切合主题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无论运用那种导入方法都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和趣味性,富于启发性和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另外,生态课堂还要求课前扎实搞好预习工作,做到“三有”:即要有预习提纲、要有预习时间、要有预习检测。
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把预习环节落到实处,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约10分钟)(尊重每个生命)1)设计理念这是生态课堂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动脑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本环节学习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分组自主预习,通过看课本、查工具书、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等形式,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遇到不会解答的问题,分组讨论,逐步释疑2)操作建议此环节教师可适时观看学生学习状态及有关情况,进行自学过程指导自学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进行尝试性练习,养成查阅有关资料和圈、点、勾、画等自学习惯,通过独立思考,把握要点、发现难点、产生疑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开展探究(约10钟)(充满勃勃生机)1)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协调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形成正在的学习“共同体”。
这是生态课堂的核心对自学后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强化合作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操作建议该环节注重合作学习,为学生开启自主探究之门,引导学生展开研讨,注重信息交流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尽量选择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组长,带动整个小组学习,真正发挥“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作用导学案中学习提示的设计要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开发性和可合作性让学生的讨论、探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开放”和“温暖”的课堂环境中,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思维激烈碰撞,让观点充分表达,让个性完全释放,课堂生态因子充分活跃起来4、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约10钟)(巧妙处理生成)1)设计理念交流展示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如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感悟、体会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教师要组织调控好各小组的交流展示并适时点评,这是无形的指挥棒,是“生态课堂”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争辩、演讲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展示活动中百花争艳,生机盎然其次,教师要认真听取和发现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涌现出的有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