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脏的跳动,是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沿心房贱房室交界区T房室束T左、右束支T左、右心室,使心房和心室相继收缩,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就是说传到右心室的右束支有了毛病,生物电信号不能直接传到右心室,但不要紧,电信号可以由左心室传过去,仅是右心室收缩稍迟而已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于风湿心、肺原心、室间隔缺损和冠心病,有时也可见于正常人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证据的健康人,请您别紧张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常无重要意义,常见的病因为风心病、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亦可见于肺心、冠心、心肌病等若您通过内科进一步检查确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通常是无病理意义的由于无病理意义,即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会对其有影响的但是,如果有其他伴随病症,请咨询心脏专家右束支传导阻滞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约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尤为多见,也可见于室间隔缺损伴双心室扩人、肺静脉畸形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约有1/3可出现。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出现于以下的病理生理情况: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③部分慢性肺部疾患,轻度的右心室肥厚或扩张;④部分健康人,多为青年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能是由于右束支远端纤维受损所致,而室间隔及右心室的除极正常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为0.25%〜1.0%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绝人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斥•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1^¥病、Lenegre病或经过心脏直视手术等急性心肌梗死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为3%〜7%,主要发生于前壁的心肌梗死,多为左前降支近端阻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出现于以下的病理生理情况:① 冠状动脉硕化引起的心肌缺血;②右心室扩张或肥厚;③心肌慢性炎症:④传导束非特异性纤维变性束支组织硕化性、退行性病变纤维变性心电图演变可见这些患者人多先有右束支阻滞,然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继而再发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双侧束支阻滞)这种病变发展很慢,常要许多年才能从单一束支阻滞发展成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中蚩生患者;⑤少数完全健康者二)发病机制正常心脏的右束支不应期比左束支约长16%,在各支的不应期中,右束支最长,依次为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左间隔分支。
在传导速度上左束支与右束支正常相差约在25ms以内,QRS波形正常当右束支不应期延长,传导速度比左束支慢25〜40ms时,QRS时限可稍加宽,呈部分传导阻滞的图形改变,即产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如超过40ms(多在40〜60ms)或右束支阻滞性传导中断时,则QRS波时限就明显增宽(时限>120ms),即产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早期症状有哪些?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I、V2导联(或V3R、V4R)的QRS波呈rSR/型或宽人有切迹的R波,V5、V6导联S波显著宽人,QRS时限>0.12soVI、V2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I、aVL及II导联多为宽大不深的S波2.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除QRS波时限<0.12s外,其余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特点相同右束支传导阻滞应该如何预防?1•积极治疗病因,如针对冠状动脉疾患、高血压、肺心病、心肌炎等进行治疗,可防止室内阻滞的发生和发展2. 适当劳逸,饮食有节,按时起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右束支传导阻滞治疗前的注意事项?(一)治疗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基础疾病的治疗。
因为右束支阻滞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常无症状,可不需特殊处理应定期随访观察(包扌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定期检查)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安置起搏器:1. 出现肯定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的黑矇、遞、阿-斯综合征者2. 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有左后分支阻滞和(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双分支、三束支传导阻滞时,而又需进行外科手术者3. 急性获得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伴有室上性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时,需要用普鲁卡因胺、奎尼丁、胺碘酮、丙毗胺或大剂量利多卡因纠正快速性心律失常这些药物对束支传导、希-浦系统传导、房室传导等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所以在用这些药物时,为安全起见可先安置起搏器4. 急性心星輕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安置心脏起搏器的指征(1)单纯右束支传导阻滞,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前已有者,应严密观察,一般不需要预防性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3)急性卞壁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在下壁梗死前已有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可严密观察4)交替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同时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也应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上述心律失常如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2〜3周后,传导阻滞仍未能恢复,不能脱离起搏器者,应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二)预后右束支传导阻滞在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中甚为多见,单独存在时预后良好合并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室内阻滞患者,其预后与损害的广泛程度及心室功能有关右束支传导阻滞应该做哪些检查?多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实验室检查改变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诊断1.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① 右胸VI、V2导联(或V3R、V4R导联)的QRS波呈rsR\rSRz型、rsr,型或M型,其R,波通常高于1-波;少数呈宽大有切迹的R波(图1)② V5、V6导联S波显著宽大,时限>0.04s,但不深°III、aVR导联呈qR波,该R波多增宽而不高,I、aVL及I【导联则多为宽大不深的S波③ QRS时限>0.12so④ VI、V2导联呈有切迹的R波时,R波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0.05so而V5、V6导联R波峰时间正常⑤ ST-T改变,其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即VI、V2导联的ST段压低,T波倒置,而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2) 对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心电图的详细描述:① QRS时限>0.12s,一般不超过0.14so② 通常测定额面QRS电轴时采用QRS波未阻滞部分,即QRS波前1/2电压测定。
额面QRS电轴常在正常范围如果电轴呈现明显偏移,应考虑合并分支传导阻滞③ aVR导联QRS波终末部总是直立,aVL导联总是向下,而I【、III、aVF导联QRS波终末部可直立,亦可倒置®ST-T改变一般不作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2.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rightbundlebrancliblock,IRBBB)(1)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① 右胸导联VI、V2导联的QRS波呈rsR,型、rsF型、rSR湮或M型其R,波通常高于r波(图2)② V5、V6、I导联S波增宽而不深③ QRS时限<0.12so(2)对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① 可以伴有继发性ST-T改变,但通常不作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②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遇到只有右侧胸前导联出现时限远不到0.12s的rsr,波群,其他导联相应改变却不明显,如左侧胸导联并无粗钝的S波,或VI导联呈RsF型,其F③ 正常变异多与右心室流出道生理性延迟除极有关,R/波常④ 正常变异的另一种心电图改变是:VI、aVL导联出现F波;【、1【、III、V6导联出现S波这种SI、SI【、SHI图形见于无心脏病者,与室上箱远端除极延迟有关。
3. 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殊类型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temutentRBBB):① 心率无关型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此型间歇性右束支阻滞与心率快慢无关在心电图连续记录上可见到右束支阻滞(完全或不完全阻滞)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与心率无关(图3)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的R-R间期等于或接近等于正常的QRS-T波群的R-R间期,心室率多属正常范围这种类型的间歇性右束支阻滞实际上是二度II型右束支阻滞② 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右束支阻滞:包括快频率、慢频率及混合性频率依赖性右束支阻滞2)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即二度【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标准为:①非常规则的窦性(或其他室上性)心律;②非常规则的房室传导时间(P-R间期);③周期出现外形比较正常的QRS波;④如果相继的QRS波显示束支传导阻滞逐渐加重,则可诊断为直接显示性文氏现象;⑤除了第1个心搏外,如果其他所有心搏均显示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推测系一不完全性隐匿性文氏现象左、右束支内文氏现象可分为下列三种:① 直接显示性左或右束支内文氏现象:表现为一组QRS波逐搏增宽到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4,5)o② 不完全性隐匿性束支内文氏现象:表现为一组心搏中第1个QRS波正常,余均呈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6)。
③ 完全性隐匿性束支内文氏现象:通常无法与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鉴别,除非心率减慢到足以形成直接显示性或不完全性隐匿性的现彖时,方可疑为此种可能性3)二度II型(莫氏II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一定比例的不呈右束支阻滞的图形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间歇性或交替性出现例如2:1二度I【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1个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与1个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交替出现又如4:3-度II型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表现为3个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与1个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交替出现4) 隐匿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在体表心电图上无右束支阻滞图形,只有在应用人工方法后方能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其方法有:① 随意运动或行动试验:由于运动使心率加快而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图7)原因有二:其一是心肌并无缺血,仅由于激动提前出现在原已延长了的病理不应期中,此为快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减慢后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消失:其二系运动使心肌缺血或使损害加重和心率增快两种因素兼而有之② 药物: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可以激发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③ 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期和应用普蔡洛尔等使心率减慢,可使原有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消失而转为隐匿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5) 体位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立位或卧位时均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8)卧位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冇关,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当改为坐位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不应期缩短,传导功能得以改善,使右束支恢复正常传导6)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厚:单靠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厚有一定的困难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厚心电图特点是:①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RVl>1.0mV;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RV1>1.5mV(图9);②电轴右偏,常pllO③SV5、V6常超过RV5、V6,黄宛等认为R/V1的电压>1.5mV则人多数合并有右心室肥厚:相反无右心室肥厚者R/Vl很少>1.5mVo除了考虑R/V1及SV5的电压增人外,如有明显的心电轴右偏,贝1]90%以上可正确诊断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厚7) 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由于两者互不影响,所以心电图上均具备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心室肥厚的条件(图10)心向量图表现为具备右束支阻滞的图形,并伴有QRS环的中期部分因左心室肥厚而明显移向左后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