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十年代代表作家作品选讲,,,,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他们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代表他们革命性的文学新观念、创作新尝试宣告了一个文学新时代的来临内容简介,第三节,鲁 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二节,胡 适,容忍与自由,第一节,,第二章 二十年代代表作家作品选讲,,,,,他们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代表他们革命性的文学 新观念、创作新尝试宣告了一个文学新时代的来临,内容简介,冰 心,谈 生 命,第四节,,第一节 胡适容忍与自由,教学要点: 1、理解“容忍”与“自由”的关系,懂得“容忍”的要义,并能够由此获得启示 2、欣赏本文阐述观点的方法一、生平简介(18911962),现代学者,历 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蒋介石语,胡适手迹,胡适手迹,胡适手迹,胡适墓,胡适故居,三、胡适诗选 尝试集 窗上有所见口占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人力车夫 (警察法令,十八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皆不得为人力车) “车子!车子!”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 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 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四、写作背景 1、本文出处:最初发表于台湾出版的自由中国1959年3月16日第二卷第6期文章写于年月日,四天后发表,被誉为“近四十年来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文献”作者把tolerance翻译成容忍,其实翻译成宽容更精确一点,胡适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后来改口为宽容宽容,正是民主的精髓之处.,2、关于自由中国:这是一份政论 性半月刊杂志,由胡适与雷震(1897- 1979)于1949年共同创办,胡适担任发 行人,雷震负责实际运作 3、自由中国性质: 鼓吹自由、民主和宪政,批评时政和 国民党的专制统治4、自由中国的影响及结果: 1960年该刊被查封停刊,主编雷震被 拘捕判刑胡适认为该刊虽遭停刊,但 该刊已成为言论自由的象征五、文章内容分析、理解及讨论,问题一:本文论点是什么?,“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或者说,因为容忍是自由存在的前提,所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也可以说容忍是“根”,自由是“花朵”问题二: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著称的胡适,为什么舍近求远,迂回曲折,放下自由的直接张扬,间接地倡导起容忍的精神了呢?,首先,与年龄有关:“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青年人:,年龄特点:血气方刚,冲动激进,思维特点:长于积极进取,欠缺冷静反思,,,老年人:,年龄特点:沉稳冷静,心平气和,思维特点:客观周详,,,其次与人的知识积累、认知能力有关知识的局限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再次,人生经历对思想的影响老年人人生经历丰富,作者之所以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是因为“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因而“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这是作者的社会认知与知恩图报心理青年人往往更多地关注社会的负面而对现实强烈不满问题三:作者通过对西方历史中“自由与容忍”关系的考察,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问题四:作者认为不容忍态度背后隐藏的群体心理根源是什么?,心理根源,共同人性,,“喜同恶异”,“深信我自己是 不会错的的心理”,,,自我中心主义,问题五:胡适对“容忍”的强调在当下有何现实意义?,我们所处的多种文化的世界和多元化的社会要实现和谐与发展,必须做到“和而不同”,必须根除以自己的见解为“绝对之是”的狭隘、极端的认知态度。
问题六:应该如何达成社会的容忍态度?,人人将心比心,从我做起六、艺术赏析,1、逻辑清晰明白,论证充分切实论题:,容忍与自由,,论点:,,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论证:,,其一:“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重要”其二:“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其三:“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2、将理论命题具体化、个人化,,与布尔的交往,与陈独秀的争论,对自我”少不更事“的反思和批判,3、言之有物,明白清楚,,(写好文章的底线),思考与讨论 1、你如何理解宽容与自由的关系? 2、你曾经宽容过什么“人”或“事”吗?若有,请谈谈你在宽容时的内心感受 3、作者主张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你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你认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容忍,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该容忍? 4、胡适提出这样的论点时,有无他特殊的时空背景?如果是在今天,胡适的论点是否仍然合适?请陈述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