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城乡(gan cheng xiang)干城乡连续四年是“全县旱作农业建设先进乡镇”政区概况名称来历 因乡政府驻地位于原名“干柴洼”的干城村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3°25′41.70″,北纬37°14′19.70″地处古浪县东南部,东邻新堡乡,南与天祝县接壤,西依横梁乡,北连大靖镇人民政府驻干城村,区号0935,邮政编码733106,西距古浪县城93公里,南距省会兰州城区180公里政区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永登县东山乡,之后分属永登县的干城、大鱼、农丰三个乡1953年,置东山区,辖干城、夹沟、大鱼三乡;1955年,东山区与裴家营区合为东山区1956年10月,随东山区划归古浪县同年撤区并乡为干城、永丰、农丰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七一公社和东风公社是年,撤销古浪县建置,整体并入天祝县,隶属天祝县1961年体制调整是与新堡、团庄、永丰公社分设,始成立干城人民公社是年,古浪县建置恢复,隶属古浪县1964年,永丰公社的部分大队划归干城公社1982年,农村体制改革时,分为干城、大滩、大鱼、山头4乡,属干城区1984年撤区并乡,设立干城乡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东大滩、中河、青土坡、下石圈、干城、西岔、上夹沟、下夹沟、大鱼、金鱼、大旱川、小旱川、永丰台、芦草水、石碑湾、砚洼座等16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3760人,其中城镇人口260人,占占总人口的1.9%总人口中,男性6990人,占50.8%;女性6770人,占49.2%;14岁以下2064人,占15%;15~64岁7774人,占56.5%;65岁以上3922人,占28.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716人,占99.68%;其他民族46人,占总人口的0.32%2011年人口出生率7.13‰,死亡率7.45‰,人口自然增长率4.66‰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0公里,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6.78人自然条件地形地貌 境内大部为山丘沟壑,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700米左右,最高点台车岭海拔2907米,最低点青土坡海拔2642米气候 属高原气候,正常年景降雨量250㎜左右,平均气温约2.8℃,无霜期120天左右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等经济概况总耕地面积58445.3亩,全部为山旱地,人均占有4.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4945.3亩,人均1.1亩以种植小麦、豌豆、胡麻为主2011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6623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农业增加值2287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工业增加值478万元,比上年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2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6.6%;粮食总产量3794吨。
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大牲畜存栏3273头,猪存栏13542头,羊存栏22955只,家禽存栏1.13万只 社会发展教育 现有县立完全初级中学一所(古浪四中),教师48名,学生538人,小学14所(完全小学10所,村小学4所),教师82名,学生9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医疗卫生 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保健站(所)16所,个体诊所18所;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农电线路延伸自然村社会保障 通过城乡低保、合作医疗、两免一补、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危房改造等多种形式,对全乡贫困人口实施行救助目前,全乡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27%,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大病救助救助率达到99%、两免一补达到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8.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得到有效衔接基础设施交通运输 “十条路”横穿全乡腹地,“天干路”纵跨境内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代办所1处,电信服务网点2家,移动服务网点2个,固定用户2650户,普及率70.1%;移动用户7420户,互联网用户123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