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可分为4个层次10个方面: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方面:能力要求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能力要求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根本线索和开展过程二、材料处理方面:能力要求3: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能力要求4:对材料进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与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能力要求5: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展说明论证三、历史阐释方面:能力要求6:归纳、比拟、概括历史知识 能力要求7: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展分析和评价能力要求8: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开展的规律能力要求9:史论结合四、文字表达方面:能力要求10: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在测量上对这4个方面的要求也有区别,区别的依据主要是知识、方法和思维含量以下进展深入分析:1.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1~2〕所谓“再认、再现〞,就是要准确地反映史实原貌这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根底的方面,也是充分开展其他方面能力的前提之所以把这类分为两个具体目标,是因第一条与第二条相比是更为根底的东西,第二条是根据第一条的内容被人为地概括出来的东西,比拟系统,但仍属于反映历史原貌的内容,它只要求准确地再认、再现,不要求发挥和阐释。
请注意,对于知识的测量要求和如何获得再认、再现的知识显然是两回事,不能认为考的是死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可以完全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得,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在测量方法上,死的知识是被包容在活的问题当中的也就是说,它与其他几类的测量内容是一个整体,不会截然分开〔占测试要点的80%以上〕能力要求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第一,这一条固然有对已学知识的机械性记忆的含义,但更有理解性记忆的含义,如果对知识没有真正理解,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第二,关于历史事件发生演变的本质性的内容,着重说明事件的根本进程与其前因后果第三,历史概念可以广泛理解为一个历史事件的名称;一个历史学中的专名〔人名、机构名、团体名、制度名、文献名等〕;而更重要的是一个比拟抽象的或具有许多概念和结论,〔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因此,不能仅仅记住其文字表述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它所包含的内容与本质,这才是真正懂得和把握了,才能在必要时正确地运用那种简单地机械地把书本上的史实、概念、结论都囫囵吞下然后又囫囵吐出,是不符合本条要求的例题1 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a.与敌军主力进展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答案] d——能力要求1、2[说明]此题是一道比拟简单的再认史实和阶段特征的选择题(答案在课本上有相近的表述),但大局部考生却选错了,毛病出在他们虽然知道这个史实,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
例题2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答案] b——能力要求1、6[说明]此题是一道再认历史概念的选择题,“闭关政策〞是一个属于常识、尽人皆知的历史概念,但是大局部考生也选错了,毛病出在对这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只能望文生义地乱选一通了事能力要求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根本线索和开展过程历史的开展显示出进程中的阶段性以与各阶段的特征认识历史开展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的根本要求和方法之一阶段性和阶段特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不懂得阶段性和阶段特征,就不会懂得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根本线索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的历史开展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表现历史进程本质的主流只有抓住了阶段特征和根本线索,才能深刻地了解历史开展的过程本条能力要求,同样也不能理解为死背课文表述的文字形式,而需要真正懂得阶段特征、根本线索和开展过程的实质性内涵,否如此,纷繁变幻的历史现象和曲折起伏的历史进程就会成为一团乱麻和一池死水例题3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开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 [答案] a ——能力要求2、7[说明]此题是一道再认阶段特征的选择题,题干规定了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局部考生之所以误选,主要是因为不清楚实施新经济政策那个时期的阶段特征,不懂得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来分析问题例题4 简要说明某某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某某、的根本思想与其实践效果[答案] (略)——能力要求2、6、7、9[说明]此题是一道从人物评价的角度,概括说明某某革命时期以来上述5人的思想和实践为代表的阶段特征、根本线索和开展过程这5人的思想和实践,在课本中均有表述,但不能照搬再现此题检测的能力条目较多,层次略高,侧重考查在分析、概括所学知识的根底上,再现阶段特征、根本线索和开展过程的能力2.材料处理(能力要求3~5)能力要求3: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这条能力要求是材料处理的根底阅读〞不是浏览,而要读通;“理解〞不是一知半解,而要真正领会例题5 《开罗宣言》规定某某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对某某“行使主权〞;1950年6月25日,他又声明“某某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这些明确a.某某问题是美国远东太平洋战略的重要内容b.美国政府一直主X某某是中国领土的组成局部c.美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和中美三个公报原如此一致d.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违背了国际公约 [答案] a——能力要求3、5[说明]此题是一道材料性选择题,难度很小。
但是如果没有认真阅读理解材料,也会答错例题6 阅读如下材料: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首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诲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盂轩《资政新篇》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轩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答案](1)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2)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X有限度的开放;外人活动应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的政策法制3)共同处:都表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明确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切实且对外邦人有所警惕——能力要求3、4、5、9[说明]此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设问(1)和(2)的要求都不高,只需归纳要点,但注明“不要摘抄原文〞。
如果考生没有读懂和理解材料,就不可能完整而准确地回答第(3)问的要求较高一些能力要求4:对材料进展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与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条能力要求是建立在前一条根底之上的题目所引材料,其内容未必全部都是有效的、真实的、正确的,因此,必须经过一番鉴别、筛选和整理,剔除那些无效的、虚假的、芜杂的东西,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如下问题这里所谓“有效〞是指要穷尽材料中的有效内容,不能用一两条有效内容去代替其他内容有效信息包括:时、地、人、事和观点例题7 阅读如下材料(雍正十二年某某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工)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儆回答:(1)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2)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材料反映出官府对事实真相作了哪些歪曲?[答案](1)机匠罢工、机户告状,官府发布告示禁止罢工。
2)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官府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偏袒机户3)把机户和机匠的关系说成“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把机匠斗争的原因说成“怀妒忌之心〞;把组织斗争的机匠说成“不法之徒〞;把机匠的合理要求说成“勒加〞、“索诈〞——能力要求3、4、5、9[说明]此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材料出自清朝官府告示,文字内容歪曲了历史真貌必须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与里的整理,才能获得回答如下问题所需的有效信息题中提出三问,其设问角度和测试重点都是在此例题8 阅读如下材料: 材料一: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荚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原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与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如此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 (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如此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日开,南、顺(南海、某某)各属群相仿效。
今(1910年)如此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摘自《南海县志》卷21材料二: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尸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摘自1872年《捷报》卷12回答:(1)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辛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答案](1)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缫丝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人工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2)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a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敢于创新,使这家早期民族工业企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b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开展起来。
第(2)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以上两类答案角度不同,不得交叉计分如能把两类都清楚答出,可以加分,但此题总分不得超出——能力要求3、4、5、9[说明]此题的第(1)问,要求把材料中有关该厂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出来,但以“投产后艰辛创业、生产经营〞方面为限制条件,凡不符此条件的都属无效信息;又注明“不得摘抄原句〞所以,只有真正理解材料并把全部信息加以整理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