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郑州市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原则 郑州市电业局2005年10月 批 准:王正刚 审 定:刘可迎 姚泽民 审 核:郑 琰 马 林编 写:李 炜 朱 勇 葛继红 白 刚 陶士利 刘 峰何 升 武绍斌 编 制 说 明 为了做好城网改造和建设工作,规范我局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技术要求,完善我局配电网管理的技术标准,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安排,市场营销部组织局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局的《郑州市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原则》(2002年1月版)进行补充和修改本次修改增加了以下三个章节内容:第8章. 继电保护;第9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第10章.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参加讨论修改本技术原则的局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有:刘树德、王正刚、刘可迎、姚泽民、郑 琰、 马 林、李 炜、 俞福生、杨风民、吴 军、张 巍、 刘嘉树、 詹 勇、李忠魁、刘 峰、朱 勇、姜卫民、马 瑜、李朝晖、司福轩、叶远绍、牛 罡、何 升、武绍斌、葛继红、白 刚、丁宇航、张绍辉、熊卿府、高 军、董 锐、虎新合、黄玉亭、解 强、陶士利、姜鸿源、王建新、孙明浩、余水广、李卫宏、冯 剑、张明华、朱 峰、王 玮、刘春阳、周继伟、王现法、张和平、孙继军、胡发显、左雁章、周晓峰、赵 睿、郑传才、刘 杰、王建一、马可进、杨曙照、黄志安、李翔、任业生、张建民、徐二强。
2005年10月目 录 1. 总则................................................................(5) 2. 中压配电网....................................................(6) 3. 中压架空配电线路........................................(12) 4. 电缆线路.......................................................(14) 5. 配电变压器...................................................(15)6. 10KV开闭所、公用配电所、 环网柜及配电设备....................................(16) 7. 低压配电网..................................................(18)8. 继电保护........................................................( 19)9.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21 )10.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 26)11.客户的供电方式...........................................(28) 12.居民小区及一户一表供电...........................(32) 13.路灯供电.......................................................(40)郑州市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原则1总则1.1 本原则适用于我局10 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新建及改造工作。
1.2 本原则参考以下原部颁技术导则以及原省电业局有关技术原则的内容,并结合我局在郑州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郑州市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原则》(2002年1月版)进行修改、补充制订1.2.1原能源部、建设部能源电[1993]228号文《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2.2原电力部DL/T 599-1996《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1.2.3原河南省电业局 豫电生 [1998]118号文 《河南省城市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试行)1.2.4郑州市经济委员会、郑州市三电办公室、郑州市电业局郑经能源《2005》17号1.3 中低压配电网由变电站的10KV配电装置、10KV架空线路、线路开关、配电变压器、电缆线路、电缆分支箱、10 KV开闭所、公用配电所、环网柜、无功补偿装置、低压架空线路、低压配电装置、下户线等设备组成1.4 架空线路在现阶段仍是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根据郑州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城区地方应优先发展电缆网络1.5 在中低压配电网新建和改造中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1.6 中低压配电网的无功补偿应根据“分层分级、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可以采用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2 中压配电网2.1 郑州供电区中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为10 KV,原有供电的6KV客户可逐步升压为10 KV供电2.2 中压配电网应根据110 KV变电站的布点、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2.3 中压配电网应有较为明显的供电范围,在合理的供电半径内,一般以河流、铁路、公路、未开发地区或市区的数条道路为界形成若干个供电区域,原则上分区配电网之间不交叉供电分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应随着负荷密度的增加和新变电站的投入而进行适当调整2.4 按照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发展规划,中压配电网以变电站为供电电源,重要负荷地区的分区配电网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电站向其提供电源通过对城市中压配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使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安全供电可靠性达到以下要求:对特殊重要客户的供电满足N-2的要求,对一般重要客户的供电满足N-1的要求2.5 近期中压配电网形成环网布置、开环运行的结构在相邻变电站及相邻线路之间的中压配电网主干线路上应装设线路分段开关或负荷开关,原则上每条架空配电线路分为三段。
在正常方式下开环运行,计划检修或事故停电时可以转移负荷、缩小停电范围2.6根据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郑州市建成区应以电缆网建设为主,加强电缆主干网建设,形成环网结构,重要区域考虑发展为格式网的目标2.7 中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如下:2.7.1 中压配电网应有一定的容量裕度, 当负荷转移时不致使配电设备过载2.7.2 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倒闸操作能够继续向非故障线路段的客户供电,而配电线路应不过负荷、对客户不限电2.7.3 当任何一个中压馈线柜因故障停运时,通过倒闸操作能够继续向非故障段客户供电2.8 在变电站检修或异常方式下,应至少能通过中压配电网向邻近的变电站转移其一台主变所带的10 KV负荷2.9 为了满足在新增110 KV变电站后的10 KV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要求,今后新建架空配电线路的主干线路,不分首端、末端,应采用相同截面的导线2.10 中压配电网新建主干线的导线截面、公用配电所(开闭所)的土建规模应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在负荷发展不能客户用电需要时,可增加新的电源馈入点或插入新的配电设施,而配电网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2.11 中压配电网应选用短路容量可以满足长期发展需要、可靠性高、体积小、维护工作量少或免维护和操作简单的新型设备。
2.12 110/10 KV或220/110/10 KV变电站的10千伏出线开关应满足一次要求,出线CT变比采用400/5 或600/5, 主干线电缆线路采用400 mm2的铜芯电缆, 次干线电缆线路采用300 mm2 的铜芯电缆2.13 中压配电网的开闭所、环网柜、公用配变应深入负荷中心,减小供电半径,降低配电网的损耗,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城市建成区10 KV线路供电半径不大于2千米,城市非建成区10 KV线路供电半径不大于5千米供电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8 % 2.14 郑州市下列区域内今后新建中压配电网主要建设电缆网络:郑州市中心区、郑东新区等重要地区和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2.15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配电网建设的依托,在城市建设允许采用架空线路的地方采用架空线路,在主、次干道均按电力发展规划应予留电缆敷设位置和宽度,部分干道还应考虑电缆隧道或排管的电缆敷设方式2.16 今后在郑州市中心区、郑东新区等重要地区和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内的 10 KV开闭所(变配电所)、公用配电所要逐步实施配电自动化,新建10 KV开闭所、公用配电所的设计和设备选型要考虑实现配电系统自动化的需要,10 kV分段开关、联络开关应优先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的真空开关或SF6开关。
2.17 郑州市中压架空线路近期采用手拉手环网接线,远期过渡到三分段四连接的接线方式,如图2-1所示图2-1: 三分段四连接的接线方式(架空线)2.18 郑州市中压公用电缆线路一般采用单环网环网柜接线(如图2-2所示)或双环网开闭所接线(如图2-3所示)的方式,这两种接线方式可以用于电缆网络建设的初期阶段,对环网点处的环网开关考虑预留位置随着电网的发展,在不同的环之间通过增加环网开关建立联络,发展为复杂的接线模式 图2-2不同母线出线的单环式环网柜接线模式(电缆线路) 图2-3不同母线出线的双环式开闭所接线模式(电缆线路)2.19 对于用电负荷发展已经饱和、负荷密度大的地区,电缆网络可以采用“3-1”的主备式环网柜接线方式(如图2-4所示)和采用“3-1”的主备式开闭所接线方式(如图2-5所示),并按最终规模一次规划建成 图2-4 “3-1”的主备式环网柜接线模式(电缆线路)图2-5 “3-1”的主备式开闭所接线模式(开闭所)2.20 电缆线路的组网原则:对环网接线方式,主回路由开闭所形成双环网,环网柜组成单环网接入开闭所对分支接线方式,由开闭所或环网柜接入电缆分支箱。
3中压架空配电线路3.1 10KV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分为架空裸体导线、架空绝缘线路今后在郑州市建成区内新建架空线路应全部采用绝缘导线3.2 导线截面的选择: 新建和改建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要统一标准化,选用架空绝缘导线其导线截面要比架空裸体导线的截面提高一级主干线路上的架空线路为钢芯铝绞185 mm2、架空绝缘线路为绝缘铝绞线240 mm2分支线路上的架空线路为钢芯铝绞线120 mm2、架空绝缘线路为绝缘铝绞线185 mm23.3 线路杆塔: 电杆一般采用15米的普通电杆,禁止采用预应力电杆根据线路交叉跨越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特别情况下可以采用15米及以上的钢管杆或窄基铁塔3.4 当新建中压架空配电线路时,在城市建成区的主要道路上取消跨路线路、过街拉线和入地拉线,现在已有的要逐步进行改造3.5 线路档距: 在城市建成区一般为35米至45米 ,在城市非建成区道路旁一般为45米至55米、非道路旁一般为55米至65米3.6 为了提高中压架空配电线路的防污闪能力、减少运行维护的工作量,中压架空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按20 KV设计3.7 中、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中、低压必须是同一电源。
3.8 为充分利用架空配电线路走廊,新建架空配电线路时应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同杆架设方式3.9 中压配电线路导线的排列方式一般为三角形排列或垂直排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