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教育新理念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82KB
约16页
文档ID:478646205
国际教育新理念_第1页
1/16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理选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理选择顾明远6.1建构主义理论简介建构主义的由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为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 论,建构主义的兴起是近20年来的事情,但建构主义的思想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物在谈到建构主义起源时,新西兰学者诺拉指出,“在反对用直接教学方式 以形成知识基础的原因方面,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无疑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成功范 例二在近代,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科(1668〜1744 )被当代建构主义者尊奉为 建构主义的先驱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1724〜1804 )也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 色彩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因其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看作是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哽其后,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科尔 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斯腾伯格 和卡茨等人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的探索,维果茨基创立的强调认 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用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奥苏 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当代 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自然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 本德等人的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等,都对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 影响,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建构主义的派别及其基本主张建构主义思想来源驳杂,流派纷呈有人甚至说,有多少个建构主义者, 就有多少种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建构主义的分类,由于方法和标准各异,所以 分类也是多种多样马修斯把建构主义大致分为3大类,即教育学建构主义、 哲学建构主义和社会学建构主义对教育,特别是与科学教育关系密切的教育 学建构主义而言,又可分为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性建构主义 此外,在建构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理论观点,还产生了各种不同色 彩的建构主义,如情境建构主义、批判性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等等为了 叙述方便起见,这里按马修斯的分类法介绍与教育有关的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的系统观点最早由心理学家提出早在1955年,美国心 理学家凯利就撰写了《个人建构心理学》一书其基本观点是,个体通过理解 重复发生的事件独自建构知识|知识与其说是客观的,不如说是个体的、适应 性的随后,1972年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提出“同化”和“顺 应”的概念,强调认知的适应性和个体对世界模式的建构。

个人建构主义的观 点,用当代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提出的“轻微的”建构 主义原则来表达最为贴切:颅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 的^激进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格拉塞斯菲尔德他的思想来源主 要受到维科、康德和皮亚杰影响激进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它与长期以来 占主导地位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相对立客观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具有一种内在的、独立于观察者的,因 而是客观的结构通过理性思维过程,人便能够获得“真实的”或客观的知识, 即与实在的客观结构相符合的知识激进建构主义对此不以为然它虽然并不 否认客观实在的存在,但是它声称人们无法获得客观知识,因为人接近不了 “神 日”特许所见的宇宙激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体的心理建构构成的, 它不是被看作对外在世界的特征的某种真实的复制,而是个体的建构知识的 获得(即学习),不是把“真理的金子”移交给个体,而是由个体自己去建构 的学习者不是被看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据此,格拉塞斯菲尔德提出了他的建构主义的三原则|:第一,知识不是 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的建构;第二,认知的功能在于适应,使学习 者能够对经验建构可行的解释。

因此外在世界的知识被看成是人的尝试性建构, 只有那些对建构者有用的建构才是“可行的”;第三,虽然个体对新的现象和 观念必须建构自己的意义,但建构意义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 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是在修正个人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所罗门、美国的杜宾等人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 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社会性建构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社会性建构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怀疑,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但它又比激进建构主义稍 温和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 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以尽可能与世界的本 来面日相一致,尽管永远也达不到一致I另外,它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 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上述个人建构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知识的获得是 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但后者在坚持这一观点时,更多地从哲学认识论方面与 传统的客观主义(或实证主义)相决裂,因而变得更加“激进”一些社会性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群体和主体间社会性在知识建构中的显著作用,它是对前两 者的补充和发展。

建构主义的共同主张建构主义流派众多,主要包括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 化认知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等,他们提出问 题的角度、术语的使用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在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理解学习、 如何看待教师和学生等问题上却有共同之处在对知识的看法问题上,建构主 义者(特别是激进的部分)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 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 随着人类的进步,新的假设将不断产生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网,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 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 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 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 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 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 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而且, 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 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 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 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 互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中包含4 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含的潜在意义;新知识 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 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 发生后,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背景知识 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 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小到身边的衣 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 自己的看法。

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 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 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 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I因而建构主义者断言,离开学习者的背 景知识和经验来谈“建构”是毫无意义的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把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概括为以下几点:1.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 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 义2. 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先前的 经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 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3. 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 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止,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 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4. 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存在 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 构将是不同的6.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与行为主义和 认知主义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 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认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理论 探索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涉及到教育理论的各个层面,这里集中介绍其学习观和教学观,及其关 于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的看法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夏尔曾提出|建构性学习应具备的4条核心特征,它们是:积极的、建构 性的、累积性的、日标指引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又有学者补充了建构性 学习的另两个核心特征:学习的诊断性与反思性由此,|总结出建构性学习而 条主要特征一、 积极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当学生为了用有意义的方式, 学习教材而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时,他们必须做一定的事各种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二、 建构性的学习学习是建构性的,因为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并将其与其他 信息关联起来,以便让学生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信息三、 累积性的学习学习是累积性的,因为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一切新的学习都是以决定学 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的或在某种程度上利 用以前的学习。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知识的累积是必要的,但这不是知识的 简单叠加或知识的量变,而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或质变四、 日标指引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是日标定向的,因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 作日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在 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日标的功能如同灯塔一样起着整体的导向作用,在动态 的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习者确立自己的日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日标,并评 定自己在达到日标过程中获得的进步五、诊断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把诊断性与反思性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 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 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日标诊断与反思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建构性学习的6条核心特征具有所有这6条特征的学习显然是典型的 建构主义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具有建构性质的学习,都必须同时具有上 述6条核心特征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看法,与传统的观点有本质的区 别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一、 对于学习者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体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习者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