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日本文化 陈永岐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菊花原产中国, 在平安时代 (794-1194) 传到日本平安时代开始视其为代表秋天的花中国人喜欢黄菊, 日本人喜欢白菊, 随着天气寒冷, 渐渐变成红色, 尤为喜欢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平安时代开始有了重阳节赏菊的习惯日本人发明的丝棉菊露被认为具有永葆青春的功效因为后鸟羽上皇喜欢画菊, 十六瓣菊花成了皇室的徽章, 日本国花的象征这说明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关键词: 菊花; 日本文化; 古典文学; 作者简介:陈永岐 (1964—) , 男, 辽宁沈阳人, 东北大学讲师, 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菊是中国原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菊的过程是冬芽、春植、夏长、秋赏菊最早发芽, 而最迟开花, 表现了谦逊的美德和君子之德, 隐藏馨香, 静静开放, 象征了其贞洁之心和孤高的意志人们喜爱菊花, 不仅是因为“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迎枝” (杜甫) 菊花除了其蕴含的美德, 具有观赏价值之外, 还能“服之轻身耐老” (《神农本草经》) 一、菊花的传入与咏菊菅原道真 (845-903, 平安前期的贵族, 学者) 编著的《类聚国史》 (892 年成书) 中, 记载了日本栽培菊花和观赏菊花, 这是从文献来看最早的史料。
在此书的七十五岁时部中记载到:797 年, 在皇宫举行的曲水宴上, 桓武天皇吟诵了赞美菊花的和歌, 这是有关菊花的最早记录菊花传到日本之后, 当时在皇宫, 于阴历九月九日饮菊花酒, 视其为长生不老之药平安时代开始视其为代表秋天的花, 特别是白菊, 随着天气寒冷, 渐渐变成红色, 尤为喜欢宫廷中的赏菊花的情趣影响到了贵族们的审美情趣, 他们也开始栽培菊花, 作诗吟菊关于此事该书的卷七十四岁时部中有关“九月九日”的项目里, 记载了平成天皇 (806-809 在位) 时期的 807 年的九月九日, 举行过赏菊会, 这比唐中宗李显 709 年重阳节赏菊大宴群臣晚将近 100 年阴历九月也叫“菊月”, 在中国认为一、三、五、七、九的奇数为 (吉数) 把 1 年中最大的阳数月是九月, 称为最吉祥的花之月, 菊月两个九重复的阴历九月九日, 称为“重阳”也叫“重九”, 因其与“长久”谐音, 所以这一天是祝愿长寿之日, 还饮菊花酒这种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并且兴盛起来, 人们攀比各自拥有菊花的优劣, 发展到咏菊、菊手工、菊花木偶配合阴历九月九日, 十月十八日在东京浅草的浅草寺举行供菊会, 与重阳节相对, 祈祷观世音普降恩惠。
樱花是代表春天的花, 菊花是代表秋天的花镰仓时代 (1192~1333) 初期, 后鸟羽上皇喜欢画菊, 因此十六瓣菊花成了天皇家的家徽二、菊花之美容与现代的传统中国传去的菊花, 与长生不老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在神仙思想中相信菊是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周穆王的侍童菊慈童因罪被流放到南阳郡的郦县, 在当地饮菊露而成为长生不老的仙童中国河南省内乡县的白河的支流叫菊水, 古名鞠水悬崖上的菊露落入河中, 河水甘甜, 住在河边的人饮其水, 皆获长寿, 七八十岁去世的称为夭折这些话题也成为日本能乐《菊慈童》的原型俗信菊花能延年, 故于重阳前夜, 把丝棉薄薄地盖在菊花上面, 次晨收取被夜露、朝露淋湿的丝棉, 用以擦拭面部和身体, 可以永葆青春长生不老关于此事《源氏物语》《枕草子》《紫式部日记》均有描述, 也出现于赠答的和歌之中菊花滴露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 来源于《菊水传说》用丝棉收集菊花的精华, 这一想法很具日本特色这种优雅的风俗何时消失不得而知, 但是至少在武家社会时代几乎见不到了, 明治采用西历, 废除五节, 也许加速了其消失的进程近年来由于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在重阳节老铺展示绘有覆盖丝棉的菊花的图案的花瓶, 也有老铺生产和式点心以“菊花丝棉 (kisewata) ”、“菊滴露 (sitatari) ”命名。
三、菊花歌咏《万叶集》中没有吟咏菊花的歌谣, 到了平安时代, 《和汉朗詠集》中设立了“九日”“菊”条目, 在《古今和歌集》中“秋下”条目中收录十三首咏菊歌, 菊花和重阳节成为秋天不可缺少的风物其中大部分秉承中国的菊花传承, 很少有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在菊花的姿态变化之中发现美藤原家隆 (1158-1237, 镰仓初期的歌人) 的和歌“白菊花, 疑似霜, 清澄一片, 随月光而变化白菊开始枯萎时, 花瓣变成紫色酷爱纯白色菊花的古人, 赞美这种过了全盛时期颜色发生变化的花, 并将其咏入和歌顿阿 (1289-1372, 镰仓、南北朝时代的歌僧) 的和歌“忽淡忽浓, 日日变化, 墙根的菊花, 看到你, 如同看到秋天的百花10 月 5 日, 在宫中举办的“残菊之宴”在中国提到菊花, 一般欣赏黄菊, 在日本一般欣赏白菊这种审美意识的延长可以见于《千载和歌集》残菊” (nokorigiku) 是日本人喜欢的一种色彩的名字在中国, 认为被霜打的残菊是衰亡, 凋落的象征代表性的菊有白菊和黄菊, 在中国崇尚黄菊, 因为黄色是帝王的颜色相反在日本崇尚白菊四、结语原产于中国的菊花, 在平安时代 (794~1192) 传到日本以后, 被视为代表秋天的花。
中国人喜欢黄菊, 日本人喜欢白菊, 随着天气寒冷, 渐渐变成红色, 尤为喜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平安时代开始有了重阳节赏菊的习惯《古今和歌集》 (敕撰和歌集, 纪贯之等编著, 914 年成书) 、《怀风藻》 (日本现存最早的汉诗集, 淡海三船编著, 751 年成书) 中有很多咏菊的和歌日本人发明的丝棉菊露被认为具有永葆青春的功效因为后鸟羽上皇喜欢画菊, 十六瓣菊花成了皇室的徽章, 也是日本的国徽说起最著名的日本文化论, 不能不提到鲁斯·本尼迪克特 (1887-1948, 美国人类文化学者) 的《菊与刀》 (1946) , 以“菊”与“刀”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菊花在西方用于葬礼受其影响, 在日本忌讳用菊花探望病人参考文献[1] (日) 清少纳言吉田兼好著.周作人王以铸译.《日本古代随笔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17. [2] (唐) 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 (2 版)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208. [3]陈永岐.日语中表示四季的季节词与日本文化[J].青春岁月, 2016 年 5 月:224-226 [4] (日) 藤原道纲母紫式部等著;林岚郑民钦译.《王朝女性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5, 281, 303 页 [5] (美) ルース·ベネディクト/長谷川松治訳.《菊と刀》[M].日本. (株) 講談社.2005 年 [6] (唐) 杜甫著.《杜甫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08 页 [7]秦惠兰黄意明著.《菊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年 9 月, 171-183 页 注释()1.括弧中为日语的罗马字标音, 下同。
()2 .指年中五节日人日 (正月初七) 、上巳 (三月三日) 、端午 (五月五日) 、七夕 (七月七日) 、重阳 (九月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