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石河子市“内初班”办学模式探析摘 要:摘 要:内初班的创办为新疆民族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办学理念,提供了新的办学模式,推动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石河子市内初班办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在对其办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对内初班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关键词:内初班,办学模式 一、核心概念(一)内初班新疆区内初中班是指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办班模式,从 2004 年开始,主要招收生源地为农牧区乡(镇) 、村小学或贫困、边境县城市小学的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 14 周岁)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奎屯市、昌吉市、库尔勒市、哈密市和阿克苏市等八个城市教学设施较好和师资力量较强的汉语授课学校或民汉合校学校就读初中班,它属于普通初中义务教育,学制三年,学生全部采取全日制、寄宿制教学,有“民考民”学生、 “民考汉”学生和“汉考汉”学生,统一使用汉语言授课二)办学模式办学模式,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呈现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程式 i。
在实际中,办学模式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可以把办学模式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体系、领导体系、管理格局、教育结构形式等狭义上,办学模式是指一所学校为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格式范规二、石河子市内初班办学模式现状石河子市内初班采用异地教学的办学模式,主要招收克州、阿勒泰、农八师、农十师地区的乡(镇)和村小学的应届毕业生招生的民汉比例大致为少数民族 90%,汉族10%,汉族主要面向边远地区招生内初班学制三年,属普通初中的义务教育,采取全日制、寄宿制教学教学使用当地汉语系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用汉语言授课;对招收的民考民学生,要进行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在预科期间,基本上周六和周日都全天上课由预科再逐步过渡到与当地汉语授课学校相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计划学生每年只有暑假回家探亲,寒假不休息学校给内初班安排有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负责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在思想上给予及时准确的教育和引导经费投入包括基建补贴费和学校的经常性费用两部分其中,基建补贴费为一次性投入经费,主要是办班学校的校舍改扩建费和设备费,由自治区和石河子市各承担 50%;经常性费用主要是教职工工资、学生食宿费、课本费、医疗费保险和探亲交通费等,主要由石河子市地方财政承担。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一)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外在保证石河子市内初班办学经费主要由自治区政府与石河子市地方财政支持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内初班学生不断扩招,原有的办班学校的教学设施、学生宿舍、食堂已经容不下那么多学生教育经费单一成为制约内初班发展的主要原因内初班学生都是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学生,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出资一方面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不能彻底帮助这些学生二)分班模式克州、阿勒泰、农八师、农十师地区是哈萨克族聚集区,所以石河子市内初班以哈萨克族学生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民族在分班上,各学校基本采用相同模式经过考察,建议内初班应该根据学生综合水平,将民考汉学生、汉族回族学生插入到当地学生班中,这一方面可以教两地学生互帮互助,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民族团结将民考民学生单独分班,但在分班时注意不要将一个民族分在一个班,要打乱分班三)学校重视程度通过与石河子市五所开办内初班学校的老师与学生的座谈,发现各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内初班通过问卷调查,99%的参与者承认学校针对内初班展开大力度教学改革尝试,60% 的参与者认为有效果;开设内初班的学校全部举行过内初班教学研讨会, 71%的教师会每学期参加一次校际内初班教学经验交流会。
但内初班授课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内初班教学研讨会较少,从没有参加过教师占 38%为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奖罚制度要分明,努力形成一支稳定的内初班教学师资队伍四)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受传统观念影响,内初班学生普遍反映出一种渴望升学的心态,学校和老师也给学生灌输这一观念,升学成为学生们摆脱贫穷与落后的惟一途径同时社会对开设内初班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仍主要以升学率为标准,每年还会排名,在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上都出现“偏离” 石河子市内初班学生升学压力较大,进入内高班成为他们的唯一目标,一旦失败,学生立刻无所适从,这对学生今后发展不利所以学校应该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成果评价,不仅仅以考上内高班为唯一标准,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培养出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