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内容炒黄:薏苡仁、莱菔子、王不留行1. 炒焦:山楂炒炭:槐米:实验方法与结果准备烫手时可开始洗锅t热锅(小火)t用手感知温度至微微1.炒黄① 薏苡仁步骤:取适量净薏苡仁,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文火加热炒至略鼓起,表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观察性状性状:略鼓起,微黄色,略有突起,有较明显黑褐色微斑②莱菔子步骤:取适量净莱菔子,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文火加热炒至鼓起,色泽加深,发出爆裂声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观察性状性状:表面色泽加深(近咖啡色),断面浅黄,微鼓起,质地松脆,有特异萝卜香气2. 炒炭槐米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见有火星时喷洒清水,略炒,取出,晾干性状:表面焦褐色,质地轻精品③王不留行步骤:取适量净王不留行,置于已预热的锅内,调至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白花(80%以上),取出,放凉性状:大多数爆开球状白花,质地松脆3.炒焦①山楂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性状: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酸味图4焦山楂三:实验讨论与分析1.讨论:① 锅及锅铲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免引入杂质,转换药材时也必须清洗。
② 炒山楂之前须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匀③ 炒制应控制顺序,将需要小火炒的药物排在前面④ 锅必须预热到合适温度,以免形成“僵子”⑤ 盛放药材的盘子应随时预备在锅旁,以利于火候恰当时及时盛出⑥ 操作时需随时翻炒不能停,尤其是易焦易炭化的药材⑦ 研碎焦山楂时应注意随时把山楂核挑出,以免研碎不到位且费力1. 分析结果:① 炒制的薏苡仁表面黑褐色微斑较多,两次清洗锅具也未得到解决,应该是翻炒时锅铲剐蹭锅具底部导致的② 炒山楂的生熟不均匀,不得不把一些丢弃一些重新炒制据此了解到炒山楂前大小分档应指的主要是山楂切片的厚薄而不是片的大小③ 其他药材的炒制相对成功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