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大岩石图文详解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9MB
约69页
文档ID:380907630
三大岩石图文详解_第1页
1/69

三大岩石图文详解一、火成岩概述斑岩(porphyry)以斑状结构为特征的火成岩的总称以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命名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中性岩和酸性岩,因此常见的斑晶是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其中石英常发育六方双锥,具高温石英外形;碱性长石常为透长石、正长石和歪长石,具隐条纹构造或亚显微条纹构造;斜长石一般是中长石,常受岩浆熔蚀,或生成钠质斜长石膜,也可以因岩浆流动作用,构成斜长石的聚合斑晶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斑晶,或只含其一的斑状结构的岩石,称为斑岩,如花岗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如闪长玢岩如含斜长石又兼有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仍称为斑岩,如花岗闪长斑岩含大量自形(有时半自形)铁镁矿物斑晶的斑状岩石,一般为中、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作煌斑岩辉绿玢岩是指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浅成岩钠长斑岩和苦橄玢岩分别是含钠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的斑状浅成岩无论是斑岩或是玢岩,都是岩浆作用两阶段结晶的产物。

因此,它们的斑晶和基质之间矿物粒级悬殊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位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就最终侵位深度而言,斑岩和玢岩都属浅成岩,并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小侵入体产状斑岩和玢岩随斑晶数量的减少和斑晶与基质之间粒度大小的接近而过渡为深成岩,如斑状花岗岩是相当于花岗斑岩的深成岩或半深成岩;又随斑晶数量减少和基质粒级减小(直至隐晶质或玻璃质)过渡为喷出岩,如斑状流纹岩是相当于浅成相的流纹斑岩的喷出岩与斑岩或玢岩有关的金属矿产,常称为斑岩铜矿、斑岩钼矿、斑岩钨矿、玢岩铁矿等,它们都是与浅成岩浆作用和岩浆期后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重要矿床有些半风化的粗面质或粗安质斑岩,因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并被溶出,而称为药石──麦饭石辉绿岩(diabase)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辉绿结构指辉石的平均粒径大于斜长石平均长度,呈现一颗辉石包裹许多斜长石的现象;如果辉石平均粒径小于或近似于斜长石平均长度,则呈现辉石局部地包裹斜长石或与斜长石相间,称为次辉绿结构对于辉绿结构和次辉绿结构的成因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由于浅成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的早晚所形成。

含较多填隙石英,或含由石英和正长石构成的填隙文象状交生体的辉绿岩,称石英辉绿岩,或拉斑辉绿岩;含沸石、正长石、霓辉石或霓石的,称碱性辉绿岩易变辉石和紫苏辉石可以出现于石英辉绿岩中,橄榄石则可出现于碱性辉绿岩中辉绿岩常呈岩床、岩墙、岩脉和岩席,也呈岩颈或岩株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辉绿岩的上述产状,是它区别于辉长岩和玄武岩的主要标志大规模的辉绿岩侵入体,如众多的辉绿岩岩床或厚300~400米的辉绿岩板状地质体,往往出现于上覆盖层为中等厚度(约2000~3000米)的条件下,其原因是岩浆易于顺层或沿裂隙贯入辉绿岩是上等建筑石料和铸石原料超基性岩(ultrabasic rock) 火成岩的一个大类SiO2含量小于45%常与超基性岩并用的术语是超镁铁岩,指镁铁矿物含量超过75%的暗色岩石大多数超基性岩都是超镁铁岩超基性岩在地球上的分布有限,出露面积不超过火成岩总面积的0.5%,而且主要是深成岩主要造岩矿物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次要矿物为石榴子石、云母和斜长石等副矿物有铬铁矿、 尖晶石、 钛铁矿、金属硫化物、铂族矿物和磷灰石等蚀变矿物为各种蛇纹石、绿泥石、次生角闪石、滑石、水镁石、伊丁石、皂石、碳酸盐矿物、玉髓和次生石英等。

可分为深成岩和喷出岩,通常包括橄榄岩、苦橄岩、科马提岩、麦美奇岩、金伯利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石岩等其中橄榄岩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岩石含有一定数量碱性镁铁矿物的超基性岩为碱性超基性岩,此类岩石一般与碱性岩共生,故划入碱性岩系列根据橄榄石、辉石和角闪石的相对含量以及国际通用分类方案,将超基性深成岩划分为若干岩石类型:①纯橄岩,橄榄绿色,橄榄石含量占90%以上副矿物为铬尖晶石等,其量不超过10%橄榄石为镁橄榄石和贵橄榄石,粒度由数毫米至数厘米,晶粒粗大的可形成巨晶纯橄岩纯橄岩在超基性岩中以独立岩相、透镜体、脉体、铬铁矿体的岩石外壳等形式产出当岩石中出现大量斜长石时,过渡为橄长岩,一般被划为基性岩类②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③辉石岩,主要由辉石和橄榄石组成根据辉石的种类、含量又可分为不同的岩石类型具镶嵌结构、粒状结构、包含(橄)结构等辉石岩在超基性岩和基性-超基性杂岩中呈单独岩相和岩脉产出④角闪石岩,主要由角闪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和金属矿物角闪石一般为褐色普通角闪石在大颗粒角闪石中常包含橄榄石,从而形成包含(橄)结构⑤玻基橄榄岩,是一种超基性暗色熔岩,常与碱性玄武岩伴生。

岩石具斑状和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和含钛普通辉石,基质为黄褐色玻璃或由含钛辉石、金属矿物和少量斜长石组成的微晶集合体当岩石中辉石含量超过橄榄石时可过渡为玻基辉石岩苦橄岩是橄榄岩的浅成-喷出相主要产状是岩床、岩墙等小侵入体,其次是玄武质熔岩下部堆晶相主要由橄榄石(含量为50~70%)和辉石组成辉石多为普通辉石、含钛普通辉石,有时也出现铬透辉石、斜方辉石、基性斜长石、棕色角闪石、云母和金属矿物,偶尔见磷灰石岩石为暗绿色,具微晶结构、粒状结构、嵌晶结构、填间结构等,常与玄武岩和辉绿岩伴生当苦橄岩具斑状结构时则过渡为苦橄玢岩超基性岩在化学成分上属硅酸不饱和系列除辉石岩外,SiO2的含量均小于45%,Al2O3、Na2O、K2O含量低,而MgO、FeO含量很高超基性岩多经蚀变作用,其中H2O、CO2含量往往较高,致使岩石的化学成分变化很大超基性岩的镁铁比值MgO/(原子比)或含镁系数MgO/+MgO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数值根据这些数值可分为镁质超基性岩、铁质超基性岩和富铁质超基性岩超基性岩常见的、较典型的结构有粒状结构、镶嵌结构、包含(橄)结构、网格结构、海绵陨铁结构,有时可出现变形、出溶和扭折结构等。

超基性岩经常发生蛇纹石化、绿泥石化、透闪石化、次闪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水镁石化和硅化等次生蚀变其中以蛇纹石化最为常见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在地表或断层带内,经长期风化淋滤作用常形成由玉髓、蛋白石、菱镁矿、褐铁矿、高岭石等组成的风化壳根据超基性岩产出的地质环境和形态可分为:①独立的超基性岩体,其中又分层状和似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产于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出露面积为几平方公里至数万平方公里不等岩体的岩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层状韵律构造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是典型的层状岩体,中国康滇地区、秦巴地区有层状岩体出现非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出露于不同构造单元分布于造山带的岩体呈陡倾斜的单斜或岩墙状,分布于稳定区的岩体多具同心环状构造岩体一般以纯橄岩、橄榄岩和辉石岩为主,但往往伴生辉长岩在具环状构造的岩体的中央部分多为偏基性岩相中国燕山、龙首山等地均有分布②蛇绿岩套中的超基性岩,此类岩石出露于蛇绿岩套的最底部和堆积岩相的下部,前者是板块俯冲和缝合线上的上地幔岩局部熔融后的残余物,后者多为岩浆结晶的辉石岩、橄榄岩和橄长岩③碱性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超基性岩岩石包体,在中国和世界许多碱性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出现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包体。

它们是玄武岩和金伯利岩喷发时所携带的上地幔岩石碎块,有时也称之为幔源包体④现代洋底超基性岩,在现代洋壳中存在超基性岩它的成因与大洋中脊残留地幔有关⑤陨石超基性岩,已陨落的石陨石绝大多数由超基性岩组成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铬铁矿、铜镍矿、钒钛磁铁矿、铂矿、金刚石等 响岩(phonolite)成分与霞石正长岩相当的喷出岩用锤击打这种岩石,丁当作响,故名浅绿或浅褐灰色,脂肪光泽,致密常具斑状结构,有时为无斑隐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是碱性长石、似长石和碱性暗色矿物有时有铁黑云母和贵橄榄石碱性长石以透长石为主,次为歪长石、正长石、钠长石;而斜长石少见似长石中常见的有霞石、白榴石、方沸石、方钠石、黝方石、蓝方石等辉石多含钠质,常见霓辉石和霓石,有时有透辉石和钛辉石角闪石也以富钠质为特征,如棕闪石、红钠闪石、钠铁闪石、钠闪石只以斑晶形式出现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锆石、榍石、三斜闪长石、黑榴石等按岩石中似长石种类,把响岩分为以下种属:①霞石响岩,通称响岩主要由碱性长石、霞石和碱性暗色矿物组成具规则晶形轮廓的透长石、霞石、碱性辉石常构成斑晶如果基质中霞石较多,常形成自形的六方形和长方形切面,则称为响岩结构;如果基质以碱性长石为主,且晶体近于平行排列,霞石、碱性暗色矿物充填于长石微晶之间,则称粗面结构。

②白榴石响岩,为灰白色或深灰色岩石,具斑状结构透长石、白榴石和少量碱性辉石常构成斑晶,但不具霞石斑晶有时白榴石仅见于基质中白榴石中常含辉石、磁铁矿、磷灰石、透长石等包裹体,呈放射状或同心圆状排列白榴石不稳定,常被透长石、钾霞石等交代而保留白榴石假象,这种响岩称假白榴石响岩按似长石种属还可分出方钠石响岩、方沸石响岩、蓝方石响岩和黝方石响岩响岩平均化学成分(%)为:SiO257.45,TiO20.41,Al2O320.60,Fe2O32.35,FeO1.03,MnO0.13,MgO0.30,CaO1.50,Na2O8.84,K2O5.23, H2O2.04,P2O50.12响岩是一种很少见的岩石,约占所有喷出岩的0.1%常呈小岩流或充填于破火山口中一般见于碱性岩分布区中国山西紫金山、江苏娘娘山、辽宁顾家和西藏巴毛穷宗有分布角斑岩(keratophyre) 泛指富钠的海相硅铝质中性喷出岩与细碧岩伴生,且有成因联系由德国地质学家C.W.冈贝尔于1874年提出原指产于德国的菲希尔特山的一种含钠长石的、野外肉眼观察极近似粗面岩的喷出岩此类岩石的特征矿物是钠长石或钠长石-更长石此外还有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

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和辉闪石类角斑岩大多为斑状结构,显微镜下可见石英斑晶,且常有溶蚀现象长石斑晶往往变化为绢云母和高岭土的集合体闪石类矿物都是含钠质高的自形晶,但易变化为纤维假象角闪石有时含辉石基质中可含石英,很少见到玻璃质角斑岩中常赋存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如西班牙的里奥廷托的硫化物多金属矿床、中国甘肃白银厂的含金银多金属黄铁矿型铜矿床也有人把日本的黑矿矿床与以上两矿床对比细碧岩(spilite)一种隐晶质、富钠贫钙、含钠质斜长石的基性火山岩细碧岩一词由A.布龙尼亚于1827年提出,用以描述无斑或少斑、高钠富次生矿物的喷出岩细碧岩的SiO2含量(重量%)与玄武岩的相仿,但变化范围较大,约44~55%;富碱,并常以Na2O含量(一般为4~6.5%)显著高于 K2O为特征细碧岩的基本矿物组分是酸性斜长石(即钠长石或更长石)、绿泥石和铁钛氧化物,有时含绿帘石、阳起石、方解石和少量石英,偶尔含辉石和橄榄石细碧岩的结构构造与玄武岩的相仿,但以填间结构、间粒结构和块状构造为常见细碧岩常以海底熔岩流的形式产出与水接触的熔岩的前峰或表层因淬冷作用,其中的钠长石和(或)辉石微晶,呈骸晶结构,铁钛氧化物呈树枝状结构;同时可能出现枕状构造,它的形态指示岩流顶面(枕状体向上突起和弯曲)和底面(向枕状体中心内凹或向下呈楔形)。

枕状构造主要形成于水下斜坡,而不是在平坦的海底或地、洞穴中细碧岩也可以具气孔构造、杏仁构造以及火山碎屑结构,但其数量和发育程底低于玄武岩细碧岩还可形成小侵入体细碧岩一般与角斑岩、石英角斑岩以及相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