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挡土墙概述 核心提示:锚杆挡土墙是利用锚杆技术形成的一种挡土结构物锚杆是一种新型的受拉构件,它的一端 与工程结构物联结,另一端锚固在稳定的地层中,以承受土压力对结构物所施加的推力,从 而利用锚杆与地层间的锚固力来维持结构物的锚杆挡土墙是利用锚杆技术形成的一种挡土结构物锚杆是一种新型的受拉构件,它的一端 与工程结构物联结,另一端锚固在稳定的地层中,以承受土压力对结构物所施加的推力,从 而利用锚杆与地层间的锚固力来维持结构物的稳定在50年代以前,锚杆技术只是作为施工过程的一种临时措施50年代中期以后,西 方国家在隧道工程中开始采用小型永久性的灌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代替衬砌结构锚杆挡土 墙在我国的应用于1966年始于成昆线,继而在许多铁路线上修建,使用效果良好现已广 泛应用于铁路、公路、煤矿和水利等支挡工程中锚杆挡土墙按墙面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柱板式挡土墙和壁板式挡土墙,如图10-35所示 柱板式锚杆挡土墙是由挡土板、肋柱和锚杆组成,如图10-35a)肋柱是挡土板的支座,锚 杆是肋柱的支座,墙后的侧向土压力作用于挡土板上,并通过挡土板传递给肋柱,再由肋柱 传递给锚杆,由锚杆与周围地层之间的锚固力即锚杆抗拔力使之平衡,以维持墙身及墙后土 体的稳定。
壁板式锚杆挡土墙是由墙面板和锚杆组成,如图10-40b)所示墙面板直接与锚 杆连接,并以锚杆为支撑,土压力通过墙面板传给锚杆,依靠锚杆与周围地层之间的锚固力 (即抗拔力)抵抗土压力,以维持挡土墙的平衡与稳定目前多用柱板式锚杆挡土墙a)柱板式 b)壁板式图10-40锚杆挡土墙类型锚杆挡土墙可根据地形设计为单级或多级,每级墙的高度不宜大于8m,具体高度应视 地质和施工条件而定在多级墙的上、下两级墙之间应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平台应使用厚度不小于0.15 m的C15混凝土封闭,并设向墙外倾斜的横坡,坡度为2%多 级墙总高度不宜大于18m锚杆挡土墙的特点是:(1)结构质量轻,使挡土墙的结构轻型化,与重力式挡土墙相比, 可以节约大量的圬工和节省工程投资;(2)利于挡土墙的机械化、装配化施工,可以提高劳 动生产率;(3)不需要开挖大量基坑,能克服不良地基挖基的困难,并利于施工安全但是 锚杆挡土墙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使设计和施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要有 钻孔、灌浆等配套的专用机械设备,且要耗用一定的钢材锚杆挡土墙适用于一般地区岩质路堑地段,但其他具有锚固条件的路堑墙也可使用,还 可应用于陡坡路堤。
在不良地质地段使用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另一类锚杆挡土墙为竖向预应力锚杆挡土墙,它也是利用了锚杆技术,即竖向锚杆锚固 岩层地基中,并施加预应力,以竖向预应力锚杆代替重力式挡土墙的部分圬工断面,减小挡 土墙的圬工数量且增加其稳定性竖向预应力锚杆挡土墙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与普通锚杆 挡土墙有很大的差异二、土压力计算由于墙后岩(土)层中有锚杆的存在,造成比较复杂的受力状态,因此土压力的计算至 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设计中大多仍按库伦主动土压力理论进行近似计算但是,锚 杆挡土墙后一般为岩体,岩体产生的土压力用库伦公式是不够恰当的设计时可根据经验, 结合岩体的节理、裂缝、岩层的风化程度合理选用,有条件时亦可用岩石力学分析方法进行 计算对于多级挡土墙,应利用延长墙背法分别计算每一级的墙背土压力计算上级墙时,视下级 墙为稳定结构,可不考虑下级墙对上级墙的影响,计算下级墙时,则应考虑上级墙的影响三、锚杆抗拔力计算锚杆抗拔力的确定是锚杆挡土墙设计的基础,它与锚杆锚固的形式、地层的性质、锚孔 的直径、有效锚固段的长度以及施工方法、填筑材料等因素有关因此,从理论上确定锚杆 抗拔力复杂而困难,至今尚未有理想的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 理论计算值与拉拔试验结果综合加以确定一)摩擦型灌浆锚杆的抗拔力摩擦型灌浆锚杆是用水泥砂浆将一组粗钢筋锚固在地层内部的钻孔中,钢筋所承受的拉 力首先通过锚杆周边的砂浆握裹力传递到砂浆中,然后通过锚固段周边地层的摩擦力传递到 锚固区的稳定地层中,如图10-41所示1 .岩层锚杆的抗拔力当锚杆锚固于较完整的岩层中时,由于岩层与孔壁砂浆的摩阻力一般大于砂浆对锚杆的 握裹应力因此,锚杆抗拔力一般取决于砂浆的握裹能力,锚杆的极限抗拔力为:(10-48)式中:一锚杆的极限抗拔力(kN);d —锚杆的直径(m);一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m);u 一砂浆对于钢筋的平均握裹应力(kPa)2. 土层锚杆的抗拔力当锚杆锚固在风化岩层和土层中时,锚杆孔壁对砂浆的摩阻力一般低于砂浆图10-41灌浆锚杆锚固段的受力状态图 对锚杆的握裹力因此,锚杆的极限抗拔能力 取决于锚固地段地层对于锚固段砂浆所能产生的最大摩阻力,则锚杆的极限抗拔力为:(10-49)式中:D 一锚杆钻孔的直径(m);t一锚固段周边砂浆与孔壁的平均抗剪强度(kPa) 抗剪强度t除取决于地层特性外,还与施工方法、 灌浆质量等因素有关,最好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 图6-42锚杆的拉力一变形曲线 确定锚杆的极限抗拔力。
在没有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过去拉拔试验得出的统计数据参考使用(如表10-9所示), 但施工时应进行拉拔验证表10—9 孔壁对砂浆的极限抗剪强度3. 灌浆锚杆拉拔试验在计算锚杆的锚固长度时,关键是确定锚杆抗拔力许多资料和实际经验表明,的计 算值与实测值之间或同样条件下的实测值之间有相当大的离散性因此,计算值只能作为 一种估计,具体数值应通过现场拉拔试验的验证后确定国外有关锚杆中明确规定:为了避 免过分依靠锚杆抗拔力的计算公式,原则上要根据原位的拉拔试验结果及材料强度来确定锚 杆的容许抗拔力锚杆的拉拔试验用于验证设计方案,应在初步设计之后和全面开工之前进行,并应在工 程现场至少取得三根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和拉力(P)一变形(S)曲线(如图10-42所示) 以曲线上明显的转折点A对应的拉力 为极限抗拔力由拉拔试验结果来获得极限抗拔力时,重要的是选定一个衡量极限抗拔力的标准,铁道 部科学研究院针对锚定板抗拔力提出了三种判别标准,即极限稳定标准、局部破坏标准和极 限变形标准,以转折点A确定极限抗拔力采用的就是第二种判别标准根据拉拔试验的极 限抗拔力确定锚杆容许承载力TR时应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已有资料表明,值不会随着锚固段的长度成比例地增大,式(10-49)只适用于10m 以内的锚固段。
另外,值也不会单纯地随锚杆直径的增大成比例地提高二)扩孔型灌浆锚杆的抗拔力1. 压缩桩法对于锚杆端部采用扩孔形式的锚杆,其极限抗拔力视地层性质而不同当锚固体处在岩 层中时,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往往取决于砂浆的抗压强度;当锚固体处在土层中时,锚固体的 抗拔力为锚固体侧面的摩阻力与断面突出部分的抗压力之和(如图10-43所示),即:(10-50)式中:F —锚固体的周面摩阻力;Q —锚固体受压面上的抗压力图10-43压缩桩法图 图10-44柱状剪切法2. 柱状剪切法对于土层扩孔锚杆,假定锚杆在拉拔力的作用下锚固体扩大部分以上的土体沿锚杆轴线 方向作柱状剪切破坏,如图10-44所示,锚固体的极限抗拔力:(10-51)式中:—锚固体扩大部分以上滑动土体与外界土体表面间的抗剪强度(kPa)值也是根据统计资料凭经验选定的或根据现场拉拔试验数值综合加以确定四、构件设计锚杆挡土墙构件包括墙面板、钢筋混凝土肋柱和锚杆1. 墙面板设计墙面板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槽形板、矩形板和空心板,有时也采用拱形板,大多为预制 构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墙面板厚度不得小于0.2m,宽度视吊装设备的能力而定, 但不得小于0.3m,一般采用0.5 m。
预制墙面板的长度考虑到锚杆与肋柱的连接一般较肋柱 间距短0.1〜0.12 m,或将锚杆处的墙面板留有缺口墙面板与肋柱的搭接长度不小于0.1 m墙面板以肋柱为支点,当采用槽形板、矩形板和空心板预制构件时,墙面板可按简支 板计算内力,其计算跨度为净跨加板的两端搭接长度;当采用拱形板预制构件时,墙面板可 按双铰拱板计算内力墙面板直接承受土压力,对每一块墙面板来说,承受的荷载为梯形均 匀荷载,而且每一块板所承受的荷载是不同的在设计中一般将墙面板自上而下地分为若干 个区段,每一区段内的墙面板厚度是相同的,并按区段内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但墙面板的 规格不宜过多在现浇结构中,墙面板常作成与肋柱连在一起的连续板,应按连续梁计算内力2. 肋柱设计肋柱截面可采用矩形、T形、正方形,沿墙长方向肋柱宽度不宜小于0.3m肋柱的间 距由工点的地形、地质、墙高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考虑工地的起吊能力和锚杆的抗拔力 等因素,一般可采用2.0〜2.5 m肋柱可采用整体预制,亦可分段拼装或就地灌注,肋柱采 用的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0肋柱与地基的嵌固程度与基础的埋置深度有关,它取决于地基的条件及结构的受力特 点一般设计时考虑采用自由端或铰支端。
当为自由端时,肋柱所受侧压力全部由锚杆承受, 此时肋柱下端的基础仅做简单处理通常当地基条件较差、挡土墙高度不大以及处治滑坡时 按自由端考虑铰支端时要求肋柱基础有一定的埋深,使少部分推力由地基承受,可减少锚 杆所受的拉力若肋柱基础埋置较深,且地基为坚硬的岩石时,可以按固定端考虑,这对减 少锚杆受力较为有利,但应注意地基对肋柱基础的固着作用而产生的负弯矩固定端的使用 应慎重,因为施工中往往较难保证设计条件,同时由于固定端处的弯矩、剪力较大,也影响 肋柱截面尺寸肋柱的基础应采用C15混凝土或75号水泥砂浆砌片石锚杆的内力计算时,严格地说,肋柱是支承在一系列弹性支座上的,但由于这些弹性支 座的柔度系数不易确定,故在计算时一般仍视肋柱为支承于刚性支座的简支梁或连续梁由 于肋柱上的锚杆层数和肋柱基础嵌固程度的不同,其内力计算图式也不同,当锚杆层数为三 层或三层以上时,可近似地看成连续梁;当锚杆为两层,且基础为固定端或铰支端时,按连 续梁计算内力;基础为自由端时,应按双支点悬臂梁计算内力肋柱截面尺寸应按计算截面弯矩来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考虑到肋柱的受力及变形情 况较复杂,截面配筋一般采用双向配筋,并在肋柱的内外侧配置通长的主要受力钢筋。
配筋 设计包括:(1) 按最大正负弯矩决定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2) 计算截面的抗剪强度,确定箍筋数量、间距以及抗剪斜钢筋的截面面积与位置;(3) 抗裂性计算五、锚杆设计1. 锚杆的主要类型锚杆按孔径大小可分为锚索(大锚杆)和小锚杆锚索所需锚孔孔径较大,一般为100〜 150mm,有时达250〜350mm,采用钻机 或锚杆钻机钻孔,钻孔深度可达50m或更长锚索 由数根钢筋或钢丝束或钢绞线组成小锚杆锚孔直径为38〜50mm,可用普通风钻钻孔,钻 孔深度3〜5m,小锚杆一般为一根钢筋按地层中的锚固方法可分为楔缝式锚杆和灌浆锚杆楔缝式锚杆一般用在锚固岩层较为 坚硬的地区,小锚杆楔缝较为简单,锚杆插入钻孔后,施加压力,使楔子挤入锚杆端部楔缝, 迫使杆端张开嵌固在岩层上大锚杆的固定较为复杂,一般要加工特殊锚固装置,使锚杆头 上的外夹片嵌固在岩层上灌浆锚杆分为普通灌浆锚杆(如图10-45所示)、扩孔锚杆(如 图10-46所示)、预压锚杆、预应力锚杆预压锚杆是在灌浆时对水泥砂浆施加一定的压力, 预应力锚杆是对锚杆施加张拉应力此外,法国曾采用一种I-R-P型锚杆,杆心设有孔道,杆壁有阀门,可以通过锚杆于 肋柱的接头处,重复灌入砂浆,以控制灌注的深度,从而使锚杆本身在锚固的同时对土层进 行加固。
在灌浆材料上,除常用的水泥砂浆外,美国、法国曾用过树脂材料,日本还用了化 学液体灌浆,利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