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剪切长度1.1 剪切三块相同长度的板料,在其边缘处测量剪切长度的实际尺寸1.2 计算板料的剪切长度的实际尺寸与目标尺寸的差值,其允差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 析料长度允差允差剪切长度A 级B 级C 级≤1000±0.3±0.5±1.0>1000~2000±0.5±0.8±1.2>2000~4000±0.6±1.2±1.6>4000~8000±1.0±1.6±2.0>8000±1.5±2.0±3.02、对角线长度差2.1 剪切三块相同长度的板料,分别测量其两条对角线的实际尺寸2.2 计算每块板料两条对角线长度差的绝对值,其最大不得大于表 2 的规定表 2 板料对角线长度差允差允差对角线长度A 级B 级C 级≤10000.51.01.5>1000~20001.01.52.0>2000~40001.52.03.0>4000~80002.03.05.0>80003.05.07.03、板料平面度3.1 将试件放在平台上,用长度 1000mm 的检验平尺靠在试件平面中部(当板厚≤3mm 时,试件两端 300mm 的边缘部分不作考核;当板厚>3~8mm 时,试件两端 500mm 的边缘部分不作考核;当板厚>8mm 时,试件两端 800mm的边缘部分不作考核) ,在任意方向上用塞尺测量两者之间的间隙,以最大间隙计作其平面度误差。
3.2 板料平面度误差的允差应符合表 3 的规定允差板材厚度A 级B 级C 级≤32.02.512.0>3~61.22.010.0>6~121.01.27.0>12~250.81.05.04、纵剪带材宽度4.1 用游标卡尺在多处测量试件的宽度,其测量与目标值的最大差值计作纵剪带材的宽度误差4.2 纵剪带材宽度误差的允差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 4 纵剪带材宽度允差分长宽度带材厚度≤250>250~600>600≤3.0±0.10±0.20±0.25>3~6±0.15±0.25±0.40>6±0.25±0.35±0.655、切边宽度5.1 用游标卡尺在多处测量试件的宽度,其测量值与目标值的最大差值计作切边带材的宽度误差5.2 切边带材宽度误差的允差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 5 切边带材宽度允差切边带材宽度带材厚度≤1000>1000~1600>1600≤6±0.2±0.3±0.5>6~12±0.4±0.8±1.0>12±0.8±1.2±1.56、 直线度6.1 将试件放在平台上,用长度 1000mm 的检验平尺靠在试件的剪切面上,用塞尺测量两者之间的间隙,以最大间隙计作其直线度误差6.2 纵剪、切边带材直线度误差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 6 纵剪、切边带材的直线度允差精度项目板材厚度允差≤30.1>3~60.2纵剪带材的直线度>60.4≤60.2>6~120.4切边带材的直线度>120.67、带材收卷的错边量7.1 在收卷带材的直径范围内,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在收卷宽度方向上的最大收卷宽度,以其测量与带材宽度的差值计作带材收卷的错边量偏差7.2 带材收卷的错边量偏差的允差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表 7 带材收卷的错边量收卷直径板材厚度收卷宽度≤1000>1000~1500>1500≤501.01.52.0≤2.5>501.21.82.5≤1001.51.82.5>2.5>1001.82.03.08、 板材剪切的毛刺高度8.1 在板材剪切的端面,用游标卡尺在多处测量试件的厚度,其测量值与板材厚度的最大差值计作板材剪切的毛刺高度8.2 板材剪切的毛刺高度允差应符合表 8 的规定表 8 板材剪切的毛刺高度切边带材宽度剪板厚度≤3.0>3~6>6允差0.1b0.08b0.06b注:b 为剪板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