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地方治理模式变革的实践与反思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88KB
约6页
文档ID:305321539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地方治理模式变革的实践与反思_第1页
1/6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地方治理模式变革的实践与反思    Summary:参与式治理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兴起于上个世纪末,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参与式治理已成为我国地方治理创新中的重要一环对当代中国而言,立足地方治理,对参与式治理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Keys:参与式治理;治理模式;创新参与式治理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兴起于上个世纪末,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参与式治理已成为我国地方治理创新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通过对参与式治理相关理论的梳理,天津市地方治理模式变革原因的探索,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地方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透视参与式治理的现实意义1 地方治理模式变革之参与式治理政治民主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政治民主化的大背景下,引导公民参与治理,注重公民的政治表达,是现代政治变革的方向参与式治理是应运而生的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分权化改革,希望通过分权化改革强化公民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呼吁”与“退出”权利,增进公共服务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回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1]在我国,分权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地方政府权力,却没有改善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公民没有真正从中获益。

同时期,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西方民主化浪潮在全球推行从我国当时的实践来看,政府政务信息不公开,选民信息渠道闭塞,竞争性选举沦为了精英阶层的游戏普通民众在这些国家——尤其是穷人——只是名义上的公民,几乎没有有效的政治参与渠道[2]分权化改革与竞争性选举并没有有效改善我国地方政府的责任性和回应性问题,上世纪90年代,参与式治理被引入到地方治理实践中参与式治理,是由地方政府培育的旨在通过向普通公民开放公共政策过程以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制度与过程的总和[3]在其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中,强调利害相关者自下而上的参与参与式治理的出现和政府职能转型密不可分,既是政府职能转型的尝试,又是社会自身机制推进的结果[4]我国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国家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治理模式的变革有助于地方力量的发挥参与式治理作为地方治理模式变革的新趋向,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而对相关理论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还有待补充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分析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地方治理模式变革的原因,结合实际,对如何推进参与式治理的深入发展进行反思2 天津市地方治理模式变革的原因天津市地方治理模式的变革是出于新形势下的地方治理创新的需要,是对社会和公民要求发展、要求变革的呼声的回应。

政府创新的动因存在于政府的内、外部,政府内部的自觉创新诉求和外部的强加改革要求都促使政府创新天津市地方治理模式的变革离不开政府内、外部承受的压力,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也证实了压力的存在处在经济转型期和大力发展经济双重压力下的天津,暴露出了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政府内部有创新的诉求现阶段天津市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有待提升天津市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部分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空气污染指数持续走高,居民生活质量下降,政府没有及时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影响了公民对政府的信心二是政府维稳压力加大全国性的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和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特殊环境,使地方治理中的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维稳成为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市政府维稳压力的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当前的紧要工作是进行地方治理模式的科学变革,将问题解决在治理层面天津市政府内部要求变革的同时,还承受着来自政府外部的压力,要求政府治理创新一方面,公民意识觉醒,要求参与到政府治理过程中去,用实际行动维护切身利益政府行为开始遭遇公民行动的冲击,如近年来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反PX运动另一方面,公共舆论空间扩展。

公民可以借助公共舆论的力量监督地方政府的治理行为,对政府治理中的不法行为和失职行为进行揭露旧的治理模式的局限,使政府和公民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合作,民意虽然拥有向上释放的途径,但政府不能及时对民意做出有效回应,这就要求变革治理模式,让公民参与进来,让利益相关者切实掌控自身利益3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天津市地方治理的问题与反思进入新世纪,天津市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推进地方治理模式变革是其中重要一环参与式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成熟,传统治理模式遗留下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联系实际、积极应对,在批判与反思中求得进步天津市地方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双方的,政府和公民间存在意识上的错位政府没有及时的转变意识,认清治理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然倾向于对治理过程的完全控制而公民要求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切实维护自身利益,却因为政府不放权、公民参与途径匮乏等因素难以实现政府应转变意识,创新治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把民众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采取各种手段、途径吸收民众意见,倾听民众呼声,为公民广泛参与地方治理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做好角色定位,做社会治理创新的引导者而不是唯一成员,充分发挥公民、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构建社会治理的多元化格局。

公民意识初步觉醒,只是公民参与治理过程迈出的第一步,要实现成熟的参与式治理,一方面要加强宣传,继续强化公民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提高公民参与治理的能力第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市民认识到自身才是地方治理的主体市民充分认识到自身享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才能更好的参与进地方治理的进程中去,充分发挥公民的作用,达成国家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同时,畅通市民参与天津市治理的相关渠道,用制度保驾护航,用舆论增砖添瓦第二,要完善舆论监督渠道,让市民可以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市民对城市治理的意见可以及时传达给政府并获得良性反馈,同时用舆论监督的手段尽量杜绝政府官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行为,将参与式治理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参与式治理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是地方治理创新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环节从当代中国参与式治理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参与式治理为公民有序和有效表达诉求提供了制度化渠道,能够适应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公民参与诉求[5]同时,参与式治理有助于公民理性参与为核心的治理合法性的实现,又有助于通过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而实现协作治理的有效性基于此,就不难理解,参与式治理成为当下地方治理模式变革的趋向,要彻底解决地方参与式治理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Reference[1]张紧跟.参与式治理: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的趋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6:113-123.[2]Larry Diamond.“The Democratic Rollback:The Resurgence of the Predatory State”.Foreign Affairs,2008(1):3-4.[3]Archon Fung,Erik Olin Wright.Deepening Democracy: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in Empowered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London:Verso,2003.[4]賈西津.中国公民参与[M].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15.[5]陈剩勇,徐珣.参与式治理: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可行性路径——基于杭州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经验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3,02:62-72+158.作者简介文皓(1994-),女,汉族,天津人,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