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67KB
约7页
文档ID:383950163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_第1页
1/7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1  四星的感觉,打了三星,因为自己愚钝,好像读懂了什么又好像没懂什么书的结局平和却压抑读罢,不知从何说起,好像一直想从书中探寻什么  一个人的心智从一个极低的水平,经历到一个罕见极高的水平,继而再以一个和从极低走向极高相同的速率从极高再走向极低,逐渐衰弱这让我想到两年看的一部两个半小时(如果没记错的话)的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有相似却又不同  如果说,“0”可以表示一个人最开始的状态,归于本真或一无所有1”可以表示一个人较为完整的状态,有所一定经历和认知那么,书中通过智商的变化,查理经历的是0-1-0电影中的主人公经历的是从出生时生理特征的老年,再到壮年,继而变成婴儿,最后走向死亡,也是0-1-0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在这里,我并不想感叹二者人生有多么曲折,只是想到了二者人生的相似性  回到书中,我想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大概就是查理在进步报告中多次写到的相似的内容:“我是一个人由此得出:不管是那个痴愚的“查理”,还是智商过人的“高登先生”都从未被看作一个真正的人  也是,在查理的童年,母亲罗丝从不承认自己生的小孩是一个低能的孩子,她一遍又一遍不耐烦的教查理应该怎样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样自理,一次又一次不心死的带查理去看了不起的名医,一回又一回地为自己儿子感到羞耻而斥骂。

噢,可怜小查理,脑海里都是不好的回忆,他什么也不懂,他只有从橱窗瞭望,他只有一面温暖的墙可是他也是个人呐  即使查理变成了智慧过人的高登先生也无一例外他是试验品,他就是阿尔吉侬,在被某些名誉利益的捣鼓下,他承受着冒险失败后的一切后果可是那些被与己利益驱使的人又有什么错呢,他们说查理是为未来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是他们忘了,查理是个人,高登先生也是个人呐  一个人从痴呆愚笨变成一个智商一百八的天才,那么他看这个世界的眼光是否会有所改变呢?作者通过查理的改变以一个悲观的态度向我们展现了人性的丑恶查理,愚笨,善良,受尽欺负,有很多朋友(或“朋友”)高登先生,聪慧,傲慢,敏感,没有朋友难以想象,当我们常人的智商陡然间变成一个天才的智商,我们是否会将人性中所有一面都洞察透彻,是否会变得尖锐敏感,是否会变得孤独呢?  答案无从知晓我只知道,当我听到阿尔吉侬的故事时,我知道那是一个令人有些悲伤的故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2  “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他还记得同病相怜的阿尔吉侬,可是,当他死去,最后还有谁记得他?当我们死去,还有谁记得我们?  一开始以为自己下载了盗版的书,因为太多错别字,直到看完第一章看到后面的注解,才放心地继续看下去。

  从满篇错别字,只有句号,到准确流利地表达,再到出现错别字,没有逗号,句子越来越长高登的故事经由了明显的变化在小说里的几个月,他的心智快速地成长起来,又快速地降低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的话,真的就是我们的一生原生家庭,童年,学校,工作场所,遇到的爱人,疾病,老去,无一不和现实一一呼应  尤其有几处,给我共鸣最强烈高登用搭乘下行电梯来比喻,“如果站着不动,就会一路降到底部但如果开始往上爬,也许我至少还能维持原来的水平重要的是,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继续往上移动不是心灵鸡汤,权当是自我安慰吧,也许只有真正处于下行的人才有感触这一年的遭遇,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自己努力往上移动,才不惧怕失去,当然,除了失去父母  另一处是,“我为什么总是经由窗户来看人生?”这句类似的话,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次窗户意味着连接里外,也意味着视线的局限是在说当时一刻我们无法看到全貌吗?或者是说我们看待生活中的别人大多只是片面呢?好多事都是过后才想明白,才有很多的“如果当时”“早知道”……仿佛这就是成长的路线,人人都如此能在当时就看清全貌和本质的人,应该很少吧  变聪明的高登对知识与情感的那番言论,也让人佩服智能、教育与知识都是大家崇拜的偶像。

而我现在才知道,你们一直忽略了某件事: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与教育根本毫无价值对知识的追寻和对爱的追寻并非对立,在他和艾丽斯的关系中尤为明显变聪明”和“受欢迎”是两回事,教育可以让我们变聪明,但学会爱才能让我们受欢迎  所以在他经历了知识巅峰后,才琢磨明白爱,因此虽然最后与艾丽斯的亲密很短暂,彼此明晰地知道“会离开”,可是高登说,“当我要她走的时候,她会离开,想到这点就令人痛苦,但我猜想,我们拥有的已经比多数人一生中找到的更丰富相爱是一件难得而幸运的事,但没有人能保证两个相爱的人会永远在一起所以,相爱的终点,可能是白头到老,也可能是分叉路的起点不必遗憾,因为拥有就是一件让生命丰富的事所以,谢谢我的前任,在川十年,与你五年,都在这个夏天,沉重又轻盈地画上了句号  也许,在更聪明的人眼里,我们就是那只叫做阿尔吉侬的老鼠吧命运的手操控着我们,但我们仍然有一些自我和抗争,遗忘和记得轨迹都相似,但人人皆不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3  很久都没有读过这样好的书了——看得累到半夜,实在看不动了,睡着,睡几小时起来,又继续读,终于算是断了一口气接上又读完了  小说讲了智障儿查理的故事,他在三十二岁生日前一个月,查理接受了史特劳斯博士和尼玛教授的治疗,于是他的智商开始逐步恢复,逐渐从一个智障儿变成了天才,不但超越了普通人,也超越了他的医生们,并且最终,由查理本人而不是他的医生们找到了整个试验的破绽所在,他本人虽然拥有了超凡脱俗的智商,也无法解决这其中的bug,终于从天才又回复成智障儿,住进华伦寄养之家。

  在这个故事的最前段和最后段,查理都是没有痛苦的,而他的痛苦出现在他的智商逐步恢复正常之后,他这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在欺负他,那些他称之为朋友的人,之所以愿意跟他做朋友,是因为在他身边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强烈的身份感和优越感  身份感代表社会地位,优越感代表自我认同是啊,很难比查理这样一个被抛弃的智障儿社会地位更低,或者更难以自我认同吧  而查理自己,其实对自己一无所知,他的智商使他没有能力认识并且把握住自我,对于他,一切都在空虚与混沌之中,唯一具有意义的是妈妈跟他说的那些话,“你要对人和善,这样才会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  “朋友”成了查理确认社会身份的唯一手段,“朋友”代表群居性,它证明查理不是一只被扔在旷野的小狗,而是一个可以在群居中被接纳和认可的人而查理保住朋友的唯一手段就是,向他们无偿地供应自己的缺陷,以使得他们在他的缺陷面前显得有所为,有价值这些朋友从头到尾都不认识查理是谁,因为当查理智商开始提高后,他们一个两个三个地,都离开了他所以他们不过是在和自己的虚荣、愚蠢、残忍做朋友罢了,当查理这只免费的痰盂和垃圾箱变形之后,在他们没有那么方便往里面吐吐沫和倒垃圾之后,他们biu溃了,他们抛弃了他,因为对于他们,他已经失去了作用。

  于是,聪明的查理开始感受到孤独,在这种孤独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他必须去爱某人,尽管在这个必须爱某人的过程中历尽艰险,他还是走出了第一步,一直走下去,直到他再度失去了爱的能力  在他智商回到白痴之前,他保留住自己最后的一点儿做人的尊严,让他的爱人艾丽斯离开他,他要单独度过这最后的一段属于他的,可以阅读和思考,可以去爱因此也可以去恨的时间,他要单独陪伴自己走过这最后的旅途  所以查理的收获就在这里,他在痛苦中获得了自处的能力,他不再是一个庸俗的仅仅只需要群居的哺乳动物他可以承担属于他的痛苦和悲伤,还有一望无际的孤独和绝望  这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幸福吧他于是完满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