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及其效果评估一、广西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历程2003年 2 月,广西在平果、陆川、藤县3 个县启动新型农村医疗试点工作 制度规定,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农民每年缴纳10 元合作医疗资金,各级政府每年 给与没人补助 20元,形成合作医疗基金从2003 年到 2006 年,“农村合作医疗” 的字样开始出现在政府的惠民政策中,该项政策的实施已经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 的实惠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年的惠民政策制订情况:2006 年:在 15 个试点县的基础上新增加 25 个试点县,最终筹集资金 4.04 亿元,共有1213.94 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试点县全部应参加合作医 疗农民人数的 67.9%,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共获得 2.97 亿元2007 年:自治区本级财政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 8 元提高到 11 元,新增 27 个试点县(市、区),使全区试点县(市、区)总数达到 67 个,覆盖 3000 多万 农村人口,参合率超过 70%,进一步缓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2008 年: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建设筹集资金 25.6 亿元,其中 自治区财政按每人每年 17 元的补助标准,安排 5.4 亿元,使农民参合率达到 80% 以上。
2009年: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广西区政府计划筹措资金 36.81 亿元, 标准由 80 元/人提高到 100 元/人,全区农民的参合率达到 90%以上2010年:广西有 3811.34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3.11%, 为历史最高水平;在59 个县推行了门诊统筹工作,占全区总县数的54.13%参合 农民有2487 万人次获得补偿,约占参合农民总人数的五分之四此外,广西 2010 年人均年筹资水平达到 150 元,比 2009 年提高了50 元同时,广西还开展了儿 童重大疾病补偿试点工作,共有 7 人获得了 16.33 万元的补助2011 年:广西将力争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5%;实现政策统筹区域内住院报 销比例达到70%,统筹资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不低于 5 万元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效果评估政策评估的效果标准主要是衡量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各种结果与影响而一项 政策推行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类型的从影响的领域来看可以 是对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也可以是对人们的道德、心理的影响从影响的类型 来考察,则有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预期影响、实际影响 与象征性影响等。
因此对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效果评估,我们主要是评估 该政策得以实现的程度,它是否达到了政策预期目标在这当中我们应充分考虑 各种主客观因素,突出政策预期目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考察该政策预期目标满 足人们有效的需求的程度包括预期被满足的人数与实际本满足的人数,预期解 决政策问题与实际解决问题的程度和广度基于上述的理论知识,我们试着开始评估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实施的效 果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是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 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 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要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目的的一项 长期制度根据前面所采集整理的政策信息,从 2003 年到 2011年的数据显示,新型农 村医疗合作制度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个方面:一是新农合的参合率不 断攀升,而且参合率的增长始终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增长实施新农合以来,我 区农民的参合率从2006年的67.9%上升到2010年的93.11%,截至 2010年底, 我区已经有 3811.34 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参合率已接近了 2010 年全国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参合率的 95%,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二是筹资水 平逐年增加。
2003 年试点之初,我区新农合的人均筹资 30 元,2006 年增加到 45元,2007 年筹资标准提高到了 50 元,2010 年人均年筹资水平已经达到了 150 元,比 2009年提高了 50 元这些数据都表明,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已经能够为新 农合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三是参合农民的收益水平不断提高从 2003年以来,能享受到新农合医药费用补偿的农民人数已经2487 万人次,约占 参合农民总人数的五分之四除此之外,广西还开展了儿童重大疾病补偿试点工 作,增强了农民的抗大病的能力,增加了农民的受益面,使参合农民得到了更多 更大的实惠,有效的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矛盾近几年来,新农合制度在广西推行以来,新农合给参保农民带来了切实的保 障,此政策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推行后带 来的经济效果,主要表现在它减轻了医疗支出给农民带来的经济负担,改变农民 由于无钱治病从而“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在家等死”的状况,防止农民“因病致 贫,医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为农民的医疗保健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 极作用,从长远来看,它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其次是,它的社会效果体 现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不仅仅是尊重农民的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覆盖农村 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得以构建,使农民能够与城镇的职工一样享受到同等的医疗 保障,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此外,它的政治效果主要是,农 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和农民健康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的构建也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之,该政策的实行总体上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即解决农民看病难、看 病贵的问题然而,该政策在实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三、这项政策实行以后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一是对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农民方面表现为受传统观念、 文化水平和认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更注重短期利益,健康风险意识和互助 共济观念淡薄,对新农合的理念不了解在政府方面主要是表现在有些基层干部 对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入户宣传和动员工作粗暴简单,因 而使当地农民对政府缺乏信任二是在政府责任及制度的设计方面表现在资金筹集困难,缺乏稳定高效的 渠道现行的制度安排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政府投入是主道,由于民族 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在具体筹资过程中,市、县级财政难以及时到位其次 是制度的设计过于繁杂,办事效率低这主要体现在医药费的报销程序和报销方 式上另外就是监督体制不健全在制度设计上,新农合基金监管仍是薄弱环节三是在医疗卫生机构方面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差。
缺经费、缺设备、 缺病床、缺人员(尤其是优秀的医护人员),是制约基层卫生服务发展和合作医 疗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瓶颈其次,医疗卫生不够规范,医患信息也不对称医疗 费用过高,农民对合作医疗存在怀疑态度四、结论政策评估的标准主要是衡量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各种结果与影响从以上的分 析中,我们可以得知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农村各方面的发展该 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政策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该政策基本上达到了它的预期 目标,即解决农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该政策满足了人们的有效需求, 预期被满足的人数与实际本满足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长,预期解决政策问题与实际 解决问题的程度和广度也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 视的问题,因此该政策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