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角色的原型猜测与意外纠纷 2009-06-10 16:44分类:人间正道是沧桑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长达50集的巨片《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情的时代背景从上世纪的20年代延续到50年代通过三十年来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关注 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播出后,总会有人试图找出剧中角色的原型例如《潜伏》播出后,就有人试图证明余则成是历史上哪位真实的地下工作者,而最后的结论也未必能让人信服因为影视作品是文艺作品,当然允许从历史的真实中寻找素材,但是又不会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肯定会有艺术的再创造,形成艺术的虚构和加工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后,果然猜测剧中角色原型人物的议论再次不绝于耳,但是莫衷一是,最后也没有断定哪个角色是历史上的哪位真实人物 据媒体报道,一些观众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角色作出了与历史人物的比较 1、杨立青——是陈赓、许光达、肖劲光、钟伟几位人物事迹的结合在上海特科那段经历,参考了陈赓的事迹在苏区的经历,参考了许光达的事迹而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和四野南下的经历,则参考了肖劲光和钟伟的事迹。
2、瞿恩——参考了瞿秋白的事迹 3、杨立仁——参考了邓文仪的事迹 4、范希亮——参考了黄埔三期学员中出的国军名将宋希濂、戴安澜的事迹 5、瞿母、瞿霞——参考了蔡和森一家包括蔡畅的事迹瞿霞的狱中经历参考了帅孟奇的事迹 6、楚材——参考了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事迹 7、汤慕禹——参考了汤恩伯和杜聿明等人的事迹 8、林娥——参考了红色女特工张文秋、沈安娜等人的事迹 9、董建昌——参考了程潜、唐生智等人的事迹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是考入的黄埔军校第三期而据史料介绍,黄埔军校第三期是于1924年12月开学的在第一次东征时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编为入伍生总队留校,分驻市区、黄埔、虎门等地,担负当地的治安、勤务和警戒任务在两广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发动武装叛乱时,第三期学员奉命回黄埔长洲本岛,配合回师的东征军发动总攻击,继而又参加“六二三”广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反帝游行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刺后,第三期学员直接参与了监管与“廖案”有关的囚犯1926年1月,第三期学员毕业,大部分被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所属的第1、2、22师任职这些学员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第三期学员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将军。
在抗日战争战场上立下战功的戴安澜和王耀武,就是黄埔第三期毕业生中的代表人物而第三期中的毕业生成为解放军将领的极少,也没有一位解放军中将是黄埔三期的毕业生本来黄埔第三期中共学员中出了两位优秀的红军将领朱云卿和吴光浩,可惜都英勇牺牲了,否则至少应该是授到上将的可见,剧中的角色都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这是艺术创作所允许的杨立青是如此,其他剧中人物也是如此 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角色原型虽然没有局限于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物,却因剧中一位角色的人名与历史上的一位真实人物名字相同,从而卷入了一场意外的纠纷 在剧中,三期六班学员中有一个加入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学生叫汤慕禹,此人坚定,后来一直在国军中任职,直到辽沈战役中化装潜逃被抓获作为杨立青的同学,他与杨立青的私交不错,并且还上船帮助打死押解瞿恩去南京的特务,救出了瞿教官,说明人品并不坏但是,在剧中他毕竟是以右派学生面目出现的,在黄埔与左派学生打架,也想在军中升官可巧的是,黄埔军校偏偏还真有一个叫汤慕禹的学员,不过不是三期的,而是林彪的同期同学,也就是四期的学员这位历史上的真实的汤慕禹,1903年生于四川重庆巴县,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1月任红六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1年3月,汤慕禹任红三军教导团团长,参与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后任红二十五师师长兼独立第三团团长1932年10月,在湖北荆门半边街战斗中牺牲汤慕禹是原巴县地区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 汤慕禹生前照片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之后,那位真实的汤慕禹烈士的后人看了剧情介绍大为不满,因为在剧中“汤慕禹”竟然成了反派人物形象,容易让人与已牺牲的红军战将汤慕禹相混淆,进而对革命烈士的名誉权构成损害因此,汤慕禹烈士的后人决定起诉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剧组及相关责任人,要求赔礼道歉、公开恢复汤慕禹的名誉和赔偿精神损失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编剧江奇涛的经纪人则表示,“小说就是小说,与历史没有关系” 据查,黄埔军校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学员中,只有这位来自重庆巴县的学员叫汤慕禹因此汤慕禹烈士后人认为,即使是编剧认为人名“纯属雷同”,也应及时澄清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位律师则认为,如果单纯名字雷同还可以理解,但同一时期同一背景的雷同,烈士家属可以要求剧组一方进行修改 目前此事还在交涉之中,有待于后来情况的明朗,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亮 剑》的领衔人物,其历史原型曾被认为是王近山、王必成、锺伟将军等等,其实一个人物可以有很多人物的特徵《人间正道是沧桑》杨立青、瞿恩,其实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型的.杨立青不说有具体的人物原型,至少也是综合了若干英雄的形象 阎揆要中将、孙一中、许光达大将、廖运周少将等等,都是黄埔毕业,参加过北伐和起义,也曾在国民革命军从事兵运工作,其中有些还是从黄埔时期就一度对自己的党员身份遵照上级指示进行保密的 孙炳文、周逸群等等,都是来自黄埔军校,而且是出色的政治、军事工作者 董建昌这样的人物也有历史原型有些参加过、护国讨袁诸役的国民党元老将领,历经风风雨雨,有的还多次帮助过革命人士或暗自协助过正义事业,最后留在大陆或率部起义 陈铭枢将军、柏文蔚将军、程潜将军、黄琪翔将军、李章达将军等等,都是著名爱国将领、民主人士,有的在近代革命史上资历很老解密杨立青原型 看了几集《人间正道是沧桑》,感觉此剧有些抽风,忽好忽坏,忽紧忽慢,导演有点乱预览了一下剧情,发现主人公杨立青的人生经历大开大合,极其曲折,极其不合常理,因而对人物原型的兴趣远比剧情的兴趣大了很多剧中,杨是湖南人,黄埔三期,55年授衔中将。
历史上,黄埔三期,55年授衔中将的中共将领有两人——常乾坤、唐天际其中唐天际为湖南安仁人唐参加过北伐,参加了南昌起义,去过井冈山,当过游击队长,这些跟剧中杨立青都很相符之后的经历离杨立青远了些等到解放战争时期又和剧情贴上了,那时唐去了东北,作为不同级别的政委,参加了辽沈战役不过唐是苦孩子出身,与剧中杨立青不符宋时轮,黄埔五期,55年授上将军衔看眉眼间跟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倒真有几分相似而且宋时轮是湖南醴陵人,富裕家庭,跟剧中人物一致4.12”之后,宋也曾跟党组织失去联系,他自己组织起了一支30余人的游击队,打白匪,杀土豪,后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这段经历和剧中杨立青非常相似之后宋也参加了反围剿,而且当过红军大学的教员,在延安期间也做过军政教员,抗日战争期间,宋时轮任第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率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同日军作战,抗战结束后,作为军调代表与国民党方面有过周旋,这些都与剧中人物相符解放战争中,宋主要在山东战场作战,与剧中人相左陈赓,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55年授大将军衔剧中杨立青在上海情报工作的经历多少有些陈赓的影子许光达,湖南长沙人黄埔五期,55年授衔大将。
抗战期间做过抗大的教员,也有过军调代表的经历,与杨立青相近另外,杨立青在东北收集日本武器和督促火炮生产的情节,也很有一些朱瑞的影子只不过朱瑞不是湖南人,也不是黄埔出身这些天一直在看张黎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一集一集地看,确是好东西西喜欢里面的所有人物,也会对里面的人物一一寻找历史原型比如,第一主人公杨立青,我觉得有陈赓大将的影子,尤其是杨立青在上海执行暗杀任务一段,看的时候就觉得太精彩了,后来看到陈赓大将的故事,知道剧集是借鉴了他老人家不少往事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本来在江西做红军团长,后被孙淳饰的瞿恩调到上海铲除出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的叛党徒,杨立青来的上海后,以黄埔手段干掉了叛徒,而且出卖罗亦农的那个女人被打瞎了眼睛,而不死,这让国民党方面的对手杨立仁确知弟弟正在与自己直接做战这就是本剧较为重要的“家族反目”段落据刘继兴先生的博客,得知,这个剧中被杨立青打瞎的女人其实中朱德的前任妻子,而杨立青斯时正是朱德手下一员大将,这革命之残酷非现在的人所能了解,但电视剧表现出来了,就是它的伟大之处刘继兴是我朋友刘兴亮的哥哥,所以,没打招呼就直接引来,如出问题,打刘兴亮算帐吧,以下是刘继兴文中的故事:1928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国民党残酷杀害。
中共中央在1928年5月30日出版的《布尔什维克》第20期上,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专文,题目是《悼罗亦农同志》文章高度评价了罗亦农的革命精神,指出:“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反动派吴稚晖等提起罗亦农三字为之齿颤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出卖罗亦农的是我党的叛徒贺治华及其丈夫何家兴在嫁给何家兴之前,她曾是朱德的妻子历史留下来的多种记述中都称贺治华生得很漂亮,杨子烈(张国焘夫人)在其《往事如烟》一书中说,贺治华生得的确妖娆,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见了高级负责者,热得像团火贺治华能流利地说英语德语(与剧中表现相符)她原是四川开江女中教员,19岁时随同朱德赴欧洲,一同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后又转到苏联在这一时期,贺治华嫁给了朱德,成了朱德的第四任妻子,于1926年生下女儿朱敏1926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朱德回国去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考虑到国内环境恶劣,朱德只好让妻子贺治华和女儿朱敏暂居苏联朱德回国后没多久,贺治华就让她妹妹把四旬接回了成都,改名贺飞飞贺治华是个注重生活享受的人,婚后和朴实敦厚的朱德彼此间感情日渐疏远,此后,贺治华爱上了从法国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革命青年何家兴,并再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与之何家兴结了婚。
1928年初,组织上安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回国,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在上海,贺治华与邓颖超蔡畅等结拜成中央妇委“八姐妹”其时,何家兴、贺治华夫妇住的是一间大洋房当年4月15日,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罗亦农把和邓小平等人接头的地点安排在贺治华家的楼上罗亦农在当时是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之一,国民党悬赏3000美金捉拿之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贺治华此时早就叛变了中国共产党,暗地里为国民党特务提供情报,以换取利益维持她的高消费生活听说罗亦农等人要会面的消息,她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于是她偷偷地去巡捕房告了密结果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鬃当场被抓,前来赴约见面的邓小平晚来了一分钟,躲过此劫邓小平立即报告了周恩来当日周恩来立即召集特科的陈赓等人开会,通报了这不幸情况听完周恩来介绍的情况,陈赓等人立即断定,贺治华和何家兴是叛徒很快就从内线得到确切消息,叛徒就是贺治华、何家兴原来,在4月15日早上,贺治华来到公共租界巡捕房政治部,自诩手中有350多个共产党员名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