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室部分哺乳动物的特征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0.53KB
约3页
文档ID:53390562
实验室部分哺乳动物的特征_第1页
1/3

实验室部分哺乳动物的特征狗獾: 狗獾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獾属的狗獾,狗獾体形粗实肥大,四肢短,耳壳短圆,眼小鼻尖,颈部粗短,前后足的趾均具强有力的黑棕色爪,前爪比后爪长鼻端具有发达的软骨质鼻垫,类似猪鼻;四肢较粗而强,趾端均生有强而粗的长爪,爪长近似趾长獾依靠灵敏的嗅觉,拱食各种植物的根茎,也吃蚯蚓和地下的昆虫幼虫,或者在溪边捕食青蛙和螃蟹,或者在灌木丛中捉老鼠,甚至吃动物腐烂的尸体它的爪子细长而且弯曲,尤其是前肢爪,是掘土的有力工具獾的毛色为黑褐色与白色相杂,头部中央及两侧有三条白色条纹獾是群居动物,一个洞穴内居住十只左右獾是夜行性动物,有冬眠习性,在秋季积累大量脂肪, 11 月入洞冬眠,第二年3 月出洞猪獾:猪獾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 猪獾属的猪獾,猪獾体长可达70 厘米,毛褐色,身体粗壮,喉部白色,面部有两条黑色的条纹猪獾主要分布于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与獾相似,身体略小,前爪则更大,利于捕食猪獾是杂食性动物,在夜间活动,主要以植株、水果、根和动物的肉为食身体肥壮,四肢短健,前爪强大锐利鼻吻部狭长而圆,形似猪鼻背毛棕黑色,颈背有一条短宽的白纵纹;两颊在眼下各有一样污白色条纹同经常出没在瓜园里的狗獾相比,猪獾的数量要少得多了。

猪獾不但长有一个惯于抬头嗅闻和拱土翻泥的“ 猪鼻子 ” ,而且性凶力猛,在发怒时会发出像杀猪般的嚎叫声,如果遭到人们的棍棒痛击,就会站立起来,挺直前半身,张嘴追咬棍棒,同时还会用锋利的脚爪向来犯者进行猛烈的反扑撕抓猪獾身强体壮,善于挖洞穴居,洞有1~2 个开口,垂直而下深1 米左右,最深的立洞可达8~9 米,洞内干燥而不凌乱, “ 卧床 ” 上还铺有舒适柔软的干草作为床垫呢!为贪图凉爽,夏天也有用树叶筑窝而露宿林中的情况雌獾是多情的动物,每当立春前后,它们就会主动的追逐配偶,向雄獾献媚,与之交配,这种现象在其他动物中是非常罕见的猪獾从立冬后开始躲在洞里隐伏“ 冬睡 ” ,直到来年开春前重新出洞活动,这种冬睡的性质与蛇、龟等变温动物的冬眠不同,入眠的深度也有很大差异,江南人民把它的这一习性叫作“ 冬伏 ” 猪獾既爱吃蚯蚓、蝼咕、天牛、泥鳅、黄鳝、蛇类、蜥蜴、田鼠等动物性食物,也喜欢吃玉米、小麦和花等农作物,益害并蓄,难评高下江苏省境内的猪獾资源正处于萎缩状态,苏州平原已难觅獾迹,西部山区的数量也正在减少之中,现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梅花鹿:梅花鹿属偶蹄目鹿科 鹿属的梅花鹿, 梅花鹿属中型鹿类, 体长 125~145 厘米,尾长 12~13 厘米,体重 70~100 千克。

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巴较短毛: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角: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 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刺猬:刺猬属猬科的刺猬,刺猬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长,尾短;前后足均具 5 趾,蹠行,少数种类前足4 趾;齿 36~44 枚,均具尖锐齿尖,适于食虫;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如刺球状,头和4 足均不可见中国有2 属 4 种普通刺猬栖山地森林、草原、农田、灌丛等,昼伏夜出,取食各种小动物,兼食植物,有时危害瓜果。

冬眠黄鼬:黄鼬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 鼬属的黄鼬,黄鼬俗名黄鼠狼,因为它周身棕黄或橙黄,所以动物学上称它为黄鼬主要生活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西藏、泰国等地,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是小型的食肉动物与很多鼬科动物一样,它们体内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气,在遇到威胁时,起到麻痹敌人的作用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民间谚语说“ 黄鼠狼给鸡拜年 —— 没安好心” ,实际上黄鼬很少以鸡为食黄鼬的皮毛适合制作水彩或油画的画笔,中国人称为狼毫黄鼬体长 250-390 毫米,雌性小于雄性1/2-1/3体形细长,四肢短颈长、头小,可以钻很狭窄的缝隙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背部毛棕褐色或棕黄色,吻端和颜面部深褐色,鼻端周围、口角和额部对白色,杂有棕黄色,身体腹面颜色略淡夏毛颜色较深,冬毛颜色浅淡且带光泽尾部、四肢与背部同色肛门腺发达猕猴:猕猴属哺乳纲灵长目猴科 猕猴亚科猕猴属的猕猴,猕猴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51~63 厘米,尾长 20~32 厘米体重 4~12 千克左右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鼻孔向下,具颊囊臀部的胼胝明显最常见的一种猴个体稍小,颜面瘦削,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漩毛,额略突,肩毛较短,尾较长,约为体长之半。

四肢均具5 指(趾),有扁平的指甲其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黄色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较浓不同地区和个体间体色往往有差异面部、两耳多为肉色,臀胝发达,多为红色肉红色,雌猴色更赤,眉骨高,眼窝深,有两颊囊,雄猴身长55~62cm,尾长22~24cm,体重 8~12kg,雌猴身长40~47cm,尾长工 8~22cm,体重 4~7kg华南兔:华南兔又叫山兔、短耳兔、糨毛兔、野兔等,体长35—47 厘米,尾甚短,长度仅为2~7厘米,后足长8—11 厘米,耳短,长度为5—8 厘米;体重1250—1938 克体毛粗,背毛中针毛稍粗硬,手抚摸略有粗硬感华南兔主要栖息在丘陵、山麓、平原和江湖沿岸杂草坡、灌木丛生处和农田附近以杂草、竹笋、麦苗、豆苗、蔬菜、树苗及草本植物为食对农作物及树苗有一定的危害华南兔又叫山兔、短耳兔、糨毛兔、野兔等,体长35—47 厘米,尾甚短,长度仅为2~7 厘米,后足长8—11 厘米,耳短,长度为5—8 厘米;体重1250—1938 克体毛粗,背毛中针毛稍粗硬,手抚摸略有粗硬感体背面棕土黄色,杂以黑色;体侧面较浅,从颈项至耳基棕黄色,头与体背面毛色相似;耳前缘淡棕黄色,耳背面前半部较头部深暗,后半部与颈部相同,耳端黑褐色,尾上面毛色与体背面相同,下面浅棕黄色,体腹面鲜淡棕黄色或胸和腹中央白面略带浅黄色;前肢毛色似颈部,后足背较前肢浅淡,足底灰黄褐色,除大腿内侧一部分毛基为白色外,全身其他部分毛基均为灰色,只是深浅不同而已。

颅骨眶上突前端无显著缺刻鼻骨前端在垂直线上超出上门齿前缘,后端略超过前颁骨后端:鼻骨后部较前部宽颧弧前端稍宽于后端下颌骨髁突较草兔的发达脑盒较小野猪:野猪属哺乳纲偶蹄目猪科 猪属的野猪, 野猪又称山猪, 猪属动物 它们广为分布在世界上,不过由于人类猎杀与生存环境空间急剧减缩等因素,数量已急剧减少,并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濒危物种野猪是杂食性的, 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现今人类肉品食物主要来源之一的家猪,也是于 8000 年前由野猪所驯化而成野猪不仅与家猪外貌极为不同,成长速度也远比家猪慢得多,体重亦较轻肤灰色, 且被粗糙的暗褐色或者黑色鬃毛所覆盖,在激动时竖立在脖子上形成一绺鬃毛,这些鬃毛可能发展成 17 厘米/ 6.4 英寸长雄性比雌性大猪崽带有条状花纹,毛粗而稀,鬃毛几乎从颈部直至臀部,耳尖而小,嘴尖而长,头和腹部较小,脚高而细,蹄黑色背直不凹,尾比家猪短,雄性野猪具有尖锐发达牙齿纯种野猪和特种野猪主要表现在耳、嘴、背、脚、腹的尺寸大小程度上红腹松鼠:红腹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的红腹松鼠,红腹松鼠,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树栖松鼠,主要是栖居在密林中,多喜清晨、黄昏活动外形与岩松鼠相近,耳端无簇毛,体色鲜艳,尾大。

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中国约有15 个亚种,其体型、颜色有较大差异红腹松鼠一般成体体长190mm 至 250mm,尾大,其长等于或略大于体长前足掌裸露,有4 枚指垫,2 枚掌垫;拇趾退化为皱褶状肤褶后掌蹠部裸露,具5 枚趾垫, 2 枚掌垫体背为橄榄黄色;毛基为灰黑色,毛端黑黄相问或全为黑色;故而可见细小的黑黄斑点腹毛棕灰或棕黄色;毛基深灰色,毛尖浅棕色尾毛背面与体背腹毛色泽相同,惟后部边缘为黑黄相间的毛环两颊及吻部色淡呈灰黄色四肢内侧为赭色头骨颅顶膨大,吻部狭短;颧弓平直眶间宽阔,其宽大于鼻骨长;眶上突基部及眶缘隆起;听泡凸出,但不大枕骨中央向后有3 个突起人字嵴明显门齿扁而窄第一上前臼齿呈小圆柱状,明显小于其他各齿;臼齿为低冠齿,咀嚼面有丘状突,但无中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