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填深挖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9.27KB
约16页
文档ID:444205265
高填深挖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_第1页
1/16

目录一、编制依据 - 1 -1.1 编制内容 - 1 -1.2 编制依据 - 1 -1.3 编制目的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监控量测的目的 - 2 -3.1 监控量测的目的 - 2 -3.2 适用范围 - 2 -四、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内容 - 2 -五、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 - 3 -5.1 监测元件布置 - 3 -5.2 监测元件埋设 - 4 -六、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 - 4 -6.1 动态设计 - 4 -6.2 监控方案 - 5 -6.2.1 一般路堑边坡 - 5 -6.2.2 重点路堑边坡 - 5 -6.2.3 高路堤 - 6 -6.3 建立沉降位移监测基准网 - 6 -6.4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 6 -6.5 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 7 -6.5.1 采用观测仪器设备 - 7 -6.5.2 仪器设备主要性能要求 - 7 -6.6 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 - 8 -6.6.1 监测方法和相应技术要求 - 8 -6.6.2 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要求 - 8 -七.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方案 - 8 -7.1 总体监测方案 - 8 -7.2 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 - 9 -7.3 水平角和距离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 9 -7.4 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 11 -7.5 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 - 11 -八、监测质量控制 - 13 -8.1 监测作业原则 - 13 -8.2 监测桩的控制 - 13 -8.2.1 沉降板的控制 - 13 -8.2.2 水平位移边桩的控制 - 13 -8.3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控制 - 14 -8.4 观测数据的控制 - 14 -九、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 - 14 -9.1 资料整理 - 14 -9.2 资料整理 - 14 -9.2.1 即时报告 - 14 -9.2.2 阶段报告 - 15 -9.2.3 最终报告 - 15 -高填深挖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1编制内容(1) 高填深挖路基的路肩在路基填土重力等的作用下的沉降量的监测方案。

2) 高填深挖路基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和隆起量的监测方案1.2编制依据(1)瓮开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两阶段施工设计图(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4) 《贵州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1.3编制目的(1) 路堤的路肩沉降量观测——用于沉降管理根据测定数据观测沉降趋势,预测 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土石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2)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用于稳定管理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 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项目区位于山地丘陵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地形起伏非常大 合同段起点桩号K27+960,终点桩号K35+428,路线总长7.591km,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设 计时速80km/h本标段高填深挖共3处,其中高填路基2段,深挖路堑1段详见表2-1、表2-2表2-1 深挖路堑高边坡一览表序 号起讫桩号虑(m)边坡最 大挖方 咼度中桩挖 方髙度地质情况处理方案1YK32+379〜YK32+500 段 右侧边坡12131.8318.13上覆块石土,下伏基岩为泥 质粉砂岩,并发育有两组节 理,节理J1产状为230°Z 81°,节理J2产状为322° Z76°路堑坡脚采用抗滑桩结合路 堑挡土墙进行支挡,枪钉以 上边坡开挖坡率1:1,均采用 锚杆框架梁植草护坡防护表2-2 高填路堤一览表序 号起讫桩 号长度(m)边坡最 大填方 咼度中桩填 方髙度地质情况处理方案1K32+800K32+899 段左侧 边坡9931.290.37上覆层为粘土,下 伏基岩为灰岩左侧设置4*5m的矩梯形沟引排水,沟 槽底部清除软土,回填块石,沿原地面 线开挖台阶,间隔2m冲击碾压夯实填 土,坡面设置衬砌拱护坡,边坡坡比采 用1:1.5〜1:1.75,第二级平台宽4m2K33+640K34+038 • 507 段 左侧边 坡398.50761.238.86上覆第四系全新 统坡洪积层软土, 坡残积层黏土,寒 武系髙台组之白 云岩,主要岩层产 状为 288。

〜 294 ° Z 9 ° 〜 11°左侧按 1:1.5,1:1.75, 1:1.75,1:1.75,1:1.75,1:2 分级放坡,每 级坡面采用衬砌拱防护,分别设置2m, 4m, 6m, 6m, 6m宽平台,设置两道横 向盲沟,疏干基地,边坡坡底软土挖出 换填片块石,坡脚设置3m护脚墙,分 层填筑并碾压密实,每隔6m采用墙夯 补强加固处理三、监控量测的目的3.1监控量测的目的1、通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 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构造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2、通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 方案避免边坡工程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3、检验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安全稳定性4、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开挖区段的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3.2适用范围 本监控量测方案,适用于本合同段高边坡监控以及软弱地基、高填方路基监控量测作 业四、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内容高边坡的监控量测主要项目包括:监测地表、地下位移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等,具体 见表4-1: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工作内容表路基边坡监测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目的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全站仪,光电测距仪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变形监测水准仪裂缝监测直尺或裂缝针观测裂缝发展情况地下位移监测倾斜仪确定滑动面深度,判断主滑方向,定量分析评价滑坡发生,发展规律和滑坡稳定状况,评判滑坡处治工程效果地下水位监测人工测量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滑坡防治中排水 措施的有效性高路堤的监控量测主要项目包括: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地表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和路堤顶沉降量等,具体见表4-2: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工作内容表。

高路提稳定和沉降观测观测项目仪具名称观测目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用于稳定监控,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地表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用于稳定监控与研究,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位置,必要时采用路堤顶沉降量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桩)用于工后沉降监控,预测工后沉降趋势,确定路面施工时间五、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5.1监测元件布置监测元件布置位置要符合如下原则位移观测标志D -位移观测标志沉降观测标志位移观测标志H±20m高填方路基位移观测埋设位移观测标志沉降观测标志原地面线(1)同一路段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 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具体布置位置见 上附图2)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要求,且埋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 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 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5.2监测元件埋设5.2.1 沉降板埋设沉降板埋设在路基填方一级平台处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X60cmX20cm的砂垫层沉降板的金属测 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

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40cmX40cmX (0.6〜0.8) cm;金属测杆直径为4c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塑料管,直 径为10cm,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随着沉降板下沉和土石料的补填,测杆与套管相 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 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30cm5.2.2位移板埋设位移板埋设在路基顶面路肩墙上及填方坡脚4m外位移桩采用C25钢筋砼预制桩,桩长1.5m,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4m,桩顶外露高度 不超过10cm;埋置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入或开挖埋置,采用开挖埋置时应注意桩周围回填土 夯实,并在桩顶50cm段用C20砼浇筑稳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 损的十字测头位移边桩的设置个数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的而确定,如果路基失稳,路堤两侧一定范 围内必定会有隆起的迹象,因此,位移边桩应设在最可能隆起的部位六、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6.1动态设计受现在的勘察技术手段限制,对地下岩土性质等资料难以完全清晰的掌握,主要反映 在施工开始后发现岩土情况不符,岩溶、路堑边坡、挡墙基础条件、填方施工工艺等设计 需要现场动态调整。

高填方、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多,需要对现有重要工点进行监控,动 态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1、贯彻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造成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 可能有一定的出入,高边坡岩土情况及不利结构面也只有在路堑开挖后方可明了 ,因此施 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核对和地质状况调查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设计,做到既安全 合理,又经济实用,达到最满意的施工效果动态设计主要内容为岩溶、路堑边坡岩溶按预设处理措施执行;路堑边坡挖方的坡 率、平台高度和宽度、路床情况、挡墙基础条件等可通过开挖后揭露情况进行调整,锚固 长度、锚索锚杆长度、孔径可根据拉拔试验确定;填方施工工艺可通过试验路段铺筑建立 标准2、紧密结合边坡监测措施,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合理安排工序等是保证边坡稳定的主 要因素6.2监控方案应在坡脚、边坡平台、边桩、堑顶等适当位置设置地表变形观测点、地下位移监测点 或地下水位监测点并定期观测一方面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另一方 面,通过现场监测反馈信息进行动态优化设计,如发现边坡发生变形情况,应及时向业主、 监理和设计代表反映,以及时采取措施以策施工安全沉降观测点采用沉降板埋设,观测 仪器采用DS1水准仪和DS3水准仪。

DS1水准仪用于建立三等沉降变形观测网,DS3水准 仪用于用于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时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四等水准测量贯通后, 在其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四等高程控制网6.2.1 一般路堑边坡通常对于20m以上的边坡均要求实施简易观测,简易观测由施工单位现场技术人员负 责完成;内容主要为地表监测,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以及观测裂缝发展情况监测 密度为每100m设1组(对应一个控制断面),每段高边坡至少1组,地质复杂和施工中已有 松弛迹象的边坡可按图示间距或根据裂缝位置加密6.2.2 重点路堑边坡对于潜伏重大地质病害、边坡结构复杂、对施工和运营造重大影响的重点高边坡或滑 坡病害除要求采用简易观测(地表监测)外,还必须对其坡体变形进行深层位移动态监测、 地面变形监测(倾斜盘监测)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监测通常每一重点边坡上布置1〜3个监 测断面,每个断面一般布设2〜4个监测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