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中国分区复习--北方地区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72.83KB
约13页
文档ID:576718921
2022年中国分区复习--北方地区_第1页
1/13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中国分区复习之北方地区一、自然地理概况范围: 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地形特征: 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 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陕西) 、 “中岳”嵩山(河南) 、 “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 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 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 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 ;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 汛期北长南短 (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主要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主要湖泊: 白头山天池、兴凯湖植被: 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 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主导因素: 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降水季节不均衡,降水年际变化大;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解决——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建设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污染二、经济地理状况(1)农业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和土壤盐碱化严重,风沙严重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活动特点: 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2)工业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 滨绥、 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 “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

著名海港: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新建黄骅港河港:哈尔滨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 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著名的矿产地:煤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大同、峰峰、阳泉、平顶山、焦作、兖州、平朔、神府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华北、中原海盐:长芦铁矿:鞍山、本溪、迁安、磁山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著名的水电站: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多种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化工) 、鞍山(钢铁)、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 (电机、 制糖、 麻纺) 、齐齐哈尔 (机械)、大庆(石油、化工) 、北京(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家电、纺织)、天津(钢铁、化工、造船、电子、纺织)、石家庄(棉纺) 、唐山(钢铁、煤炭、陶瓷)、青岛(棉纺、机械) 、郑州(棉纺)、洛阳(拖拉机、棉纺) 、西安(电子、棉纺、电机) 、兰州(能源、化工、机械) 、太原(钢铁、化工、能源)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3)首都——北京职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城市交通拥堵等北京城市发展优势条件:全国政治中心、交通中心;科技雄厚,技术力量强;历史古都,文化中心可持续发展措施:改善交通状况;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例 1:环渤海经济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5 个省 ( 市) ,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后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读环渤海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中 字 母 代 表 的 地 理 事 物 的 名 称 是 : A ( 城 市 ) , B ( 城市 ) ,C (城市 ),D (运河 ) ;E (工业区 ) 2)环渤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该区今后的发展方向:3)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 B (城市),C (城市),D (运河),E (工业区)。

4)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之一是:附近有 __________油田和 ___________盐场 并分析该盐场的形成条件:5)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渤海海域曾出现大规模的赤潮现象,给当地水产部门造成重大的 损 失 , 产 生 这 种 现 象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农 业 施 用 化 肥 的 影 响 以 及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未经处理排入海洋造成的1) 北京天津济南京杭大运河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2)水资源和能源缺乏, 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是环渤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发展方向:要加强农业建设,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发挥交通、人才、资源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3)天津济南京杭大运河辽中南重工业基地(4)华北 ( 或大港 ) ;长芦;有利于晒盐的天气,有平坦广阔的海滩(或地形平坦, 降水稀少等 . 答到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的原因就给全分)(本题前面每空2 分,原因 4 分,共 8 分) (5) (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工业废水) (每空 2 分,共 4 分)例2:北京申办 20XX年奥运会成功,是每个中国人关心的一件盛事。

请回答有关问题:(l )试从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2)除了体育和文化外,环境保护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第三内涵,试分析北京在筹办奥运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利的环境因素?(3)治理北京的大气污染迫在眉睫,北京大气污染物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4)公众参与是实现“ 绿色奥运 ” 理念的根本保证假如你是一个北京市民,通过哪些行为来为绿色奥运做贡献?(5)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好处?(1)自然优势: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尤其秋季是举办运动会的黄金季节,气温、湿度十分宜人;经济优势:北京是一座极其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几年来经济始终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有一流的通讯、交通、饭店及其他社会服务设施,接待能力较强;文化优势:北京有着3000年的建城史、800年的建都史,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政治优势: 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奥,从各个方面为北京申办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北京的安全保障也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

2)从自然条件看,每年春季,北京会出现大风、沙暴天气从人为方面看,在大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绿化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3)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和汽车的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措施: 可从分散城市职能进行城市规划、能源利用、减少交通污染物、美化环境等多方面加以说明4)倡导居民采取绿色生活方式,并从自我做起,提高环境文明素养,将垃圾分类、废旧物品回收、绿化、节水、节能、节约资源等环保措施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5)城市建设:为举办 20XX 年奥运会北京计划将兴建、改造一批符合奥运会标准的大型基础设施,并将考虑对城市长期发展的作用,这会大大促进北京的城市建设,使北京的环境更加美丽经济发展:奥运建设可以提高就业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环保产业、 文化产业和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将给北京带来巨大商机,使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增加,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从而带动对外贸易的扩大三、区域开发分析1、东北地区高考分析:经纬网图入题:东经 120oE∽东经 135 oE(最东点)北纬 40 oN∽北纬 53oN 哈尔滨: 45 oN, 125 oE 地理界线入题:大兴安岭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热点入题:朝核冲突中日俄天然气管道之争: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振兴东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东北地区区域概况:位置和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气候: 温带湿润、 半湿润季风气候,跨三个温度带——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作物生长需要;南部可生长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中部可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适宜生长春小麦、大豆等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总括:东北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融合、开发历史较短、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势力较雄厚的大经济区域(2)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A、土地资源优势: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 倍,全国人少地多地区;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 倍; )②土壤肥沃 (有机质含量高, 土层深厚, 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③地势平坦, 耕地集中连片, 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问题:黑土冲刷(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措施: a 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b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②湿地破坏—沼泽地原因:过垦滥垦,破坏严重措施:加强保护、禁垦、退耕还湿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商品粮基地的建设:①商品粮建设的好处: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境;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作用;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缩短过远距离的不合理粮食运输②商品粮基地建设须具备的条件: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运输方便③粮食作物及其分布水稻: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生长季较短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地区玉米:中部地区,其中松嫩平原最为集中,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基本实现了大型机械化生产,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④、东北地区农业地理自然条件分析A 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 600mm ,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B 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C 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D 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E 本区纬度较高, 热量资源不足, 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社会经济条件A 人少地多B 地价低廉农业特色A 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B 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 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 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C 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⑤综合开发方向: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B、森林资源优势: ①全国最大林区(36% ,是全国3 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 倍,林地占全区42%)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③宜林地区广④森林树种丰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问题: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表现为: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措施: 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综合开发措施: 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例 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2)城市 P 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是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A、水电站B、油田C、天然气田D、煤矿(3)与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4)城市 Q 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廉价劳动力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例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 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

材料二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产地含油量运输费用(元)生产成本(元/kg)生产方式国产大豆17% 0.18 1.60 粗放式进口大豆19% 0.16 1.28 集约式材料三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2)作为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与其他商品粮基地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是3)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4)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5)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6)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6 分)材料四:中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比较表项目纬度地形土壤有机质无霜期降雨量玉 米 面 积比重玉米单产美 国 玉 米带37oN— 45oN平原台地3% —6% 160∽ 200天500∽700 50% 7500 中 国 玉 米带42 oN— 46oN平原台地2% 130∽ 145天450∽650 50% ∽60% 6750 (7) 分析上表后回答中美两国“玉米带”生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地势平坦, 耕地集中连片(2)商品率高, 增产潜力大 (人少地多)(3)土地肥沃( 4)价格低,含油量高( 5)①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②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 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④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6) ①缓和饲料肥料、燃料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②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③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7)相同点:均为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夏季高温多雨, 适于玉米生长; 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 以上;玉米单产较高。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 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价格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2、华北地区高考分析经纬网图入题:淮河 34oN∽北京 40oN 110oE∽120oE 黄河、青岛:36 oN 秦皇岛: 40oNo,120oE 地理界线入题:太行山长城淮河(1)位置和范围及地形特点:黄淮海平原位于太行山以东,燕山山脉以南,淮河以北,东濒渤海、黄海,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典型的冲积平原黄淮海平原有三部分组成:①西部为山前洪积和冲积物堆积而成的缓斜平原(又称为冲积扇),这里土壤肥沃,水源较充足,土地生产力较高,是黄淮海平原中粮棉生产的高产稳产区;②渤海、黄海之滨为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③介于滨海平原与缓斜平原之间的是冲积低平原,它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

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 米以下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是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2)背景:①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山麓缓斜平原高山前冲积扇土地质量高冲积低平原主体海滨滨海平原低地势极低中低产田集中区②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干旱:春旱4—6 月,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降水稀少洪涝: 7—8 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盐碱:水盐运动—春秋返盐,夏淋盐冬盐分相对稳定原因——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大风扬沙天气,晴天多,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常常形成严重的春旱和风沙危害;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偏少(黄淮海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国 40%多,水资源却不到全国总量的10%) ,而降水又集中夏季(7、8 月份) ,多暴雨,降水变率大, 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加上起伏和缓的地形,使这里很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地下水中含量较高的盐会向土壤表层积聚而形成盐碱化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加剧了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开垦(植被覆盖率下降与风沙危害的日趋严重)(3) 、问题和措施:①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A 低湿洼地的治理与开发——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指导思想: 因洼制宜; 治理模式: 鱼塘—台田模式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B 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水盐运动: 春秋返盐(积盐) ,夏(淋盐),冬稳定冶理: 核心是以治水为中心,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关键是使土壤脱盐。

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 抑制蒸发; 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 培肥、 改良品种)②水资源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华北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时间变化大,冬春缺少严重,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解决: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修水库、节约用水、市场调节(水价)、加强水资源管理等③风沙危害 ---沙尘天气沙尘来源: 干旱内陆,施工工地动力: 盛行风影响地区: 下风向地区形成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②植被稀少③地表疏松人为①滥垦滥伐②过度放牧③违章施工㈣过度开采治理措施: ①退耕还草、林②合理放牧③文明施工④植树种草④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及根治措施A 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从地形上看, 海河的主要支流都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从气候上看, 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多暴雨, 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结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当进入入平原后,泥沙沉积, 河床容易被淤塞;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海,无法顺利渲泄,常常造成泛滥。

⑵根据海河的措施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灾害在海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干流的流量;汛期可以拦蓄洪水,减少下游水量,有利防洪;旱期可以将水库蓄水下排,以利灌溉在海河下游开挖入海新河,汛期时支流的洪水可以分流入海,不像过去那样奔流到天津入海,对天津造成巨大的威胁在黄河下游若只开挖入海新河,而不治理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则新挖河道若干年后又将淤高,成为“地上河”,不能根治例:读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图和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并回答下列问题: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类型面积( 万公顷 ) 占平原土地总面积 ( %) 所占限制性因素土地面积 ( %) 干旱缺水土地947.53 28.95 36.27 低洼易涝土地797.02 24.5l 30.51 盐碱化土地448.48 13.79 17.16 土质过沙地276.6l 8.5l 10.59 受侵蚀土地143.1l 4.40 5.47 合计2612.75 80.16 100. oo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A , B , C , D 。

(2)黄淮海平原中、 低产田的主要类型有、、、 (3)根据上图和表分析说明为什么治理中、低产田对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1) 耕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宜农荒地 (2)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化地土质过砂地 (3)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荒地资源少,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化地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治理中低产田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例:读下面“土地利用结构表”后回答:土地利用结构表地区耕地林地草地宜农荒地其他黄淮海平原 (A) 56.14 %12.51 %8.02 %3.18 %20.09 黑龙江垦区 (B) 37.37 %14.41 %6.25 %30.67 %ll 32%(1) 黄淮海平原主要是由、、河冲积而成,此处的高产田分布在,中、低产田分布在地区,本区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2) 黑龙江垦区位于我国地区,该省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垦区3)A 区和 B 区的宜农荒地差别,就宜农荒地对农作物产量方面看,区的潜力大, A地区农业的重点应放在;B地区重点工作应放在;该区最大的荒地是沼泽地。

多位于东北平原的部沼泽地具有森林、湖泊一样的功能,既可以调节, 又可以改善等作用;故在开发利用时, 要有计划地沼泽4) 比较两地土地利用状况是否相同?主要差别在哪些方面?哪个地区土地利用状况较好? (1) 黄淮海斜缓平原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面旱涝、风沙、盐碱 (2)东北三江平原 (3)大 B 改造中、 低产田, 挖掘生产潜力, 提高单产提高单产和有计划地开垦荒地相结合西气候生态环境保护 (4)不相同,土地利用结构百分比不一样,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土地综合利用不同B 地土地利用状况较好,农、林、牧、渔俱全例:读图,回答问题某地区气候、地下水埋深与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3~6 月份,月干燥度过程线、潜水位过程线及积盐(脱盐)线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 月份,潜水水位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8~10 月份,地表积盐与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关系对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均呈下降趋势( 或走势吻合 )( 一致 )(2) 潜水位上升雨季降水多,地下水位上升(3) 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干燥度大,潜水位下降,则积盐多(4) 合理排灌,防止潜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3、黄土高原地区高考分析经纬网入题秦岭 34oN∽大同 40oN 东经 110 oE经线地理界线长城太行山脉秦岭祁连山脉黄河1、位置和范围秦岭和长城之间,乌鞘岭和太行山脉之间陕、晋、宁大部分青、甘、内蒙古、豫一部分过渡地带特征: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2、地理背景:⑴地貌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②千沟万壑 ,支流破碎⑵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⑶尖锐的人地矛盾:农业垦殖历史悠久,无后备耕地资源;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多。

4)恶性循环3、问题A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⑴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⑵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3)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B、其它问题:春旱、夏涝、寒潮、风沙、土壤盐碱化等4、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 ①位于半湿润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可持续发展: 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例:图甲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乙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甲和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该地形区的名称是2) 指出导致图甲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3) 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4) 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1) 黄土高原 (2) 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 或降水、 温度 ) 因素造成的 (3) 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 尤其是 7 月份 ) ,冬、春、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4) 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旱灾( 或干旱 ) ,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 或发展节水农业) (5)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