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识科特备节目『中国古代的科学与科技-天文篇』教师参考数据节目对象 第二学习阶段节目长度 十五分钟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科学与科技本节目分成三个部分1 圭表测日影古时的人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房屋、树木等物体在太阳下会形成影子,而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于天空中位置变化而改变于是有人就想到,于太阳底下立一根竹竿或石柱,通过观察和测量对象投影的长短变化,去确定四季更替,节气变换和一年时间的长度中国古人用土圭,即一枝玉刻成的尺,去量度日影长度,称为土圭测日影土圭是中国,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天文仪器后来土圭发展成圭表垂直的铜柱或石柱叫表,平放的铜尺或石尺叫圭,将圭表放于南北方向就可以度出影的长度圭表测影,亦叫做「立竿测影」 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曾经年复一年地去仔细量度日影,发现从第一年开始,要直到第五个年头,冬至日影才能与第一年相等,这就证明一年的长度是 365 1/4 日,而宋朝至元朝时期,中国科学家经过精密的测量,得出一年的长度是 365.2425 日,与现今通用的公历大致相同2. 数星星 中国古人对于宇宙的构成和运行大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称为盖天说,亦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关于宇宙结构学说。
盖天说形容天似一个圆盖,地似覆盖的盘,天与地并不相交天不停向左旋转,日月星辰则向右转第二种说法称为宣夜说宣夜说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形状的无边无际空间,日月星辰都是悬浮于空中第三种说法是浑天说浑天说形容天似一个圆球,而地则位于圆球中间天不停旋转运动,而日月星辰附于圆球上不停地旋转运动将浑天说理论解释得最透彻的是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张衡为更准确地观测天象,就亲手创制浑天仪张衡所创作的浑天仪,又叫浑象,是中国古代用来展示天象的仪器一般来说,浑天仪将太阳、月亮、星宿天体等等绘制于一个圆球上,用来演示太阳、月亮和其它星辰的东升西落,从而了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公元 130 年左右,张衡又制成利用水力转动的「水运浑天仪」 张衡创作的浑天仪将浑天说形象化,对浑天说的推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亦是最早利用漏壶流水控制的一种天文仪器,对后世研制利用水力转动的定时器有着很大的启发3. 历法简单来说,历法是根据天象而制定计算时间的方法于社会文明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历法,而每一个时代都有当时的历法而历法于中国不单止产生得很早,而且种类也很多自秦汉以来共有一百种以上这一百多种历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阴历、阳历和阴阳合历阴历是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所订立的历法;而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制定的历法;阴阳历是根据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历法,这一种历法与月相相符,又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此一部分也介绍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修改历法的故事活动建议(以下活动,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因应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时间酌情选用)播映前的准备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不需要提供答案,然后着学生留心观看节目:中国古代有些甚么科学与科技的发明播映后的准备1. 教师可就节目内容与学生重温节目的学习重点2. 与学生讨论中国古代科学与科技的发明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