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湖南长沙中考数学考点

1520****49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16KB
约6页
文档ID:357244030
2023湖南长沙中考数学考点_第1页
1/6

2023湖南长沙中考数学考点 湖南长沙中考数学考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AB与圆O相离,d 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 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 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旋转变换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说明:(1)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的;(2)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3)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4)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一个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⑤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旋转角;(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3)将图形的关键点和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度数,得到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 说明:在旋转作图时,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即为旋转角. 湖南中考数学考点 一、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矩形 1、矩形的性质定理: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矩形的判定方法: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定理: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三、菱形 1、菱形的性质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相等,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菱形的判定方法: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定理: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四、正方形 1、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l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l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l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l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l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l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l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五、等腰梯形 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六、三角形的中位线 1、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性质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七、其他定理或结论: 1、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2、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3、菱形的面积等于其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4、连接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和三个平行四边形,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是原三角形周长的,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 八、中点四边形 1.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新四边形的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即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或者是否垂直 2.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3.依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4.依次连接矩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菱形 5.依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矩形 6.依次连接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正方形 7.依次连接等腰梯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菱形 8.依次连接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菱形 9.依次连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矩形 10.依次连接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就得到一个正方形 中考数学考点 配方法的应用 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但特别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会更为简单 【配方法】 一般步骤: 第一步: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第二步: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 第三步: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的形式; 第四步:用直接开平方解变形后的方程.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250年前后)在《算术》中就提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不过当时古希腊人还没有寻求到它的求根公式,只能用图解等方法来求解.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形如x2+ax=b2(a 0,b 0)的方程的图解法是:以和b为两直角边作Rt△ABC,再在斜边上截取BD=,则AD的长就是所求方程的解. 注意: 1.一元二次方程得一般形式特点为方程右边是0,方程左边是关于x的二次整式。

2.“a≠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的一个判断标准之一,但b、c可以为0若没有出现bx,则b=0;没有出现c,则c=0 3.可以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得一般形式 【因式分解法】 一般步骤: 第一步: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使方程右端为0; 第二步:将左端的二次三项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第三步:方程左边两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湖南长沙中考数学考点 第 6 页 共 6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