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Page:2• 產品介紹• 問題描述• 剪切工段介紹• 下料LAYOUT介紹•下料圖片展示• 改善成效• 心得與結論Page:3產品介紹(A) 0.5P R/A FPC CON’T(B) POWER POD CON’TPage:4一般端子是以銅材的壓延面與其匹配的端子接觸導通,但當連接器的PITCH減小時(如PITCH=或0.5mm),端子可能就必須以其剪切面作為導通的接觸面這時候,剪切面相對於銅材的百分比和剪切面的粗糙度就極有可能被要求達到一個高標準(如80%的剪切面)面對這樣的剪切面問題,沖壓在模具設計時要運用那些方法,考慮什麼條件來克服呢?問題描述Page:5剪切工段:(A)先作初胚下料工段,局部區域預留約 (0.10mm,0.06mm,0.04mm)材料寬度 (B)再作精修下料工段待觀察事項:(1)初胚下料預留材料寬度的尺寸對精修後 剪切百分比的影響 (2)精修的剪切間隙對下列兩項特性的影響: -- 精修後下腳料的完整性 -- 剪切面佔板厚的百分比。
(3)將精修沖子局部區域作拋光處理,對改善 端子剪切面粗糙度的影響剪切工段介紹Page:6下料LAYOUT介紹(1) (0.5p r/a FPC con’t TEST1) 特徵: (a) 粗胚與精修間材料 預留0.10mm(50%T). (b) 粗胚局限在 附近. (c) 精修下料間隙(白色 輪廓線部份 (板厚的2%),其餘精修 下料間隙 (板厚的4%) Page:7下料圖片展示(1) (0.5p r/a FPC con’t TEST1)(端子側視圖:剪切面平均達30%)(粗胚下料上視圖)(精修下料上視圖)Page:8下料LAYOUT介紹(2)(0.5p r/a FPC con’t TEST2) 特徵: (a) 粗胚與精修間材料 預留0.06mm(30%T). (b)粗胚延伸範圍較大(端 子圖面要求區域範圍 較大). (c) 精修下料間隙(白色 輪廓線部份 (板厚的2%),其餘精修 下料間隙 (板厚的4%) Page:9下料圖片展示(2) (0.5p r/a FPC con’t TEST2)(端子側視圖:剪切面達80%之剪切面僅達30%)(粗胚下料上視圖)(精修下料上視圖)(精修後之下腳料,形狀完整,但預留精修的材料已有翻料現象.)Page:10下料LAYOUT介紹(3) 特徵: (a) 粗胚與精修間材料 預留0.04mm(20%T), 附近,預留 0.026mm(13%T). (b)粗胚延伸範圍較大(端 子圖面要求區域範圍 較大). (c) 精修下料間隙(白色 輪廓線部份 (板厚的2%),其餘精修 下料間隙 (板厚的4%) (0.5p r/a FPC con’t TEST3)Page:11下料圖片展示(3) (0.5p r/a FPC con’t TEST3)(端子側視圖:剪切面達95%,但剪切面下半部有毛頭出現.之剪切面達70%)(粗胚下料上視圖)(精修後之下腳料,形狀不完整,在處斷裂,且有翻料現象.)(精修下料上視圖)Page:12下料LAYOUT介紹(4)(power pod con’t 對照組對照組) 特徵: (a) 粗胚與精修間材料 預留 (11.7%T) (b) 下料R角較大 (R0.50mm(166.7%T)). (c) 精修下料間隙全部 均為 (板厚的1.67%). Page:13下料圖片展示(4) (power pod con’t 對照組對照組)(粗胚下料上視圖)(端子側視圖:剪切面平均達95%,含部份,且剪切面下半部無毛頭出現.)(精修後之下腳料,形狀完整,預留材料有變寬現象(0.035->0.10mm).(精修下料上視圖)Page:14TEST1 (0.5P R/A FPC) :改善歷程預留材料寬度0.10mm,剪切面僅達30%. -->NGTEST2 (0.5P R/A FPC) :預留材料寬度0.06mm,剪切面達部份僅30%. TEST3 (0.5P R/A FPC) :預留材料寬度0.04mm,剪切面達部份達70%.但有毛邊產生. -->NG 對照組對照組 (POWER POD) : 預留材料寬度預留材料寬度0.035mm,剪切面剪切面 達達95%,且無毛頭發生且無毛頭發生,且剪切面且剪切面 因沖子經因沖子經“宇鈞宇鈞”拋光處理拋光處理, 面粗度較佳面粗度較佳. Page:15經驗交流對照組對照組(POWER POD)的特色: 1.預留精修材料寬度0.035mm(相當於板厚的11.7%)角為R0.50mm(相當於板厚的166.7%) 3.沖子與刀口單邊剪切間隙為0.005mm(板厚的1.67%) 4.沖子經拋光處理(宇鈞) 5.先作粗胚下料,再作精修下料,在板材附近無其它下料工站.TEST2 (0.5P R/A FPC)的特色: 1.預留精修材料寬度0.06mm(相當於板厚的30%)角為R0.050mm(相當於板厚的25%) 3.沖子與刀口單邊剪切間隙為0.004mm(板厚的2.0%) 4.沖子未經拋光處理 5.在作粗胚及精修下料前,板材附近已有一下料工站, 板材穩定性較差.Page:16 結論Page:17 心得將來我們開發這類的端子要特別注意什麼?零件設計方面:-- 要求剪切面的R角不可過小,至少應達板厚的100%, (在0.5P R/A FPC CON’T原為R0.050,應修改為R0.20), 以免預留材料較窄時,下腳料在R角處易斷裂.模具設計方面:1.最好先作粗胚與精修的下料,以增加板材的強度(穩定性).2.預留精修材料寬度應為板厚的25%,再依據試模的狀況修正.3.沖子與刀口的單邊間隙應為板厚的2.0%(最好粗胚也要求).4.下料沖子應請加工廠商做良好的拋光處理.Page:18 TEST1.要求剪切面的端子,在端子外型設計上 需注意什麼?(40%)2.對於剪切面要求達80%板厚的端子,在沖模設計時, 需考慮那些重點?(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