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试大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点梳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经济—封建自然经济1、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特点①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②生产力:人力和畜力结合,铁器牛耕③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⑤经济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2、传统社会中还长期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始终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㈡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1、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经济特权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夏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危害:开埠通商、倾销商品、协定关税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很不利2、大量洋货涌入中国“织”与“纺”分离: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中国沿海地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织”与“耕”分离:洋布输入中国,取代土布3、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㈢自然经济的解体1、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开放,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洋货畅销,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外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产品,使中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难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争夺商品输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㈣自然经济的发展变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然经济最终消亡㈤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Ⅰ、外资企业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Ⅱ、洋务企业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5、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自强”) 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求富”)6、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军用工业:安庆内械所(第一家官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规模最大)民用工业: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采煤矿)、轮船招商局7、洋务运动的作用:顺应了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趋势,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①引进了西方机器和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员;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③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Ⅲ、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①产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东南沿海地区生产;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新的阶级力量产生②初步发展: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短暂春天):时间:1912—1918年(一战期间)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求国”思潮的影响 表现:新建厂矿和资本增多,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影响: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④萧条:时间:1918—1927年表现:发展受挫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⑤较快发展:(夏天)时间:国民党统治前十年(1927—1936)原因: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影响: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但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⑥萎缩:(秋天)时间:1937—1945年抗战时期原因:在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在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⑦陷入绝境:(冬天)时间:抗战胜利后(1946—1949年)原因: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排挤;表现:工厂纷纷倒闭影响:毁灭性的打击⑧新的春天:时间:新中国成立后原因:党和政府合进调整工商业影响:民族工业又获得一次发展,对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⑨最后归宿:时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原因:社会主义改造影响:公私合营转化为公有制经济2、民族工业的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分布不平衡;②起步艰难;③曲折发展;④革命性;⑤软弱性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3、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①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在,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舛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5、认识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③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能6、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 ①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②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