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专题—胸腔闭式引流术(覃机勇)30656

m****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31MB
约27页
文档ID:588055318
医学专题—胸腔闭式引流术(覃机勇)30656_第1页
1/27

一、胸腔闭式引流一、胸腔闭式引流(y(yǐǐnliú)nliú)的原理的原理根据胸膜腔的生理性根据胸膜腔的生理性负压机制,设计一种负压机制,设计一种密闭式水封瓶引流密闭式水封瓶引流(yǐnliú)(yǐnliú)系系统,即依靠水封瓶中统,即依靠水封瓶中所盛液体使胸膜腔与所盛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空气相隔离外界空气相隔离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当胸膜腔内因积气积液而压力升高时,当胸膜腔内因积气积液而压力升高时,其积气积液就可通过引流系统排出其积气积液就可通过引流系统排出(pái chū)(pái chū)体外§当胸膜腔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当胸膜腔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入长玻璃管的下端而形成负压体被吸入长玻璃管的下端而形成负压水柱,同时阻止了外界空气进入胸膜水柱,同时阻止了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二、胸腔闭式引流二、胸腔闭式引流(y(yǐǐnliú)nliú)目的目的§引流胸腔内的渗液、血液和空气,并预防引流胸腔内的渗液、血液和空气,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使肺复张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使肺复张§平衡胸膜腔压力,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平衡胸膜腔压力,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促使患侧肺迅速膨胀,防止促使患侧肺迅速膨胀,防止(fángzhǐ)(fángzhǐ)感染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适应症: 1、外伤性血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 2、气胸压迫呼吸者(一般单侧气胸肺压缩在50%以上时) 3、切开胸膜腔者禁忌证:结核性脓胸(nónɡ xiōnɡ)(nónɡ xiōnɡ)则禁忌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三、插管位置(wèi zhi)(wèi zhi)第五页,共二十七页 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四、胸腔闭式引流(y(yǐǐnliú)nliú)的装置一个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一个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瓶口用带两个圆孔的橡皮塞瓶口用带两个圆孔的橡皮塞封柱;封柱;长、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长、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chā rù)圆孔(长管应在水面下圆孔(长管应在水面下3-4cm,且保持直立,另一端,且保持直立,另一端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连,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连,短管作为空气通路)短管作为空气通路)第七页,共二十七页 单瓶单瓶第八页,共二十七页 双瓶双瓶第九页,共二十七页 五、胸腔五、胸腔(xiōngqiāng)(xiōngqiāng)闭式引流管的植入闭式引流管的植入局部浸润麻醉(mázuì)壁层胸膜后,进针少许,再行胸膜腔穿刺抽吸确诊。

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第十页,共二十七页 立即(lìjí)将引流管顺止血钳进入胸膜腔;侧孔位于胸腔2~3CM.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切口间断缝合1-2针,并结扎固定引流管;引流管结于水封(shuǐ fēnɡ)瓶,各接口处必须严密,以防漏气.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套管套管(tào (tào ɡ ɡu uǎǎn)n)针穿刺置管针穿刺置管切开皮肤后,右手持管,示指固定距针尖4-5CM处作为进针深度的标志,左手固定于切口处的皮肤穿刺针进入(jìnrù)胸膜腔时有明显的突破感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退出退出(tuìchū)(tuìchū)针芯置管针芯置管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置入引流置入引流(y(yǐǐnliú)nliú)管,缝合切口管,缝合切口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六、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护理(hùl(hùlǐǐ) )原则§装置密闭装置密闭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cāozuò)(cāozuò)§有效引流有效引流§妥善固定妥善固定§及时记录及时记录§管道通畅管道通畅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1、保持、保持(b(bǎǎochí)ochí)引流系统的密闭引流系统的密闭§ §为避免空气进入为避免空气进入为避免空气进入为避免空气进入(jìnrù)(jìnrù)(jìnrù)(jìnrù)胸膜腔,引流瓶应用紧密的橡皮塞,胸膜腔,引流瓶应用紧密的橡皮塞,胸膜腔,引流瓶应用紧密的橡皮塞,胸膜腔,引流瓶应用紧密的橡皮塞,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

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长玻璃管置于水面下3-4cm3-4cm3-4cm3-4cm,并保持直立位并保持直立位并保持直立位并保持直立位§ §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包盖严密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包盖严密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包盖严密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包盖严密§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水封瓶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水封瓶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水封瓶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水封瓶或引流装置,然后松开止血钳,如果引流管脱落,或引流装置,然后松开止血钳,如果引流管脱落,或引流装置,然后松开止血钳,如果引流管脱落,或引流装置,然后松开止血钳,如果引流管脱落,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作进一步处理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作进一步处理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作进一步处理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作进一步处理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shuāngchóng)(shuāngchóng)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

搬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运后,先把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止血钳再松止血钳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2、严格、严格(yángé)(yángé)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装置保持无菌,定时更换引流瓶,严引流装置保持无菌,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格无菌操作(cāozuò)(cāozuò) 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时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时更换 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100cm,任何,任何情况下不得高于胸腔水平防止引流液逆流情况下不得高于胸腔水平防止引流液逆流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3、保持引流、保持引流(y(yǐǐnliú)nliú)通畅通畅§定时挤压引流导管,防止导管受压、扭曲、定时挤压引流导管,防止导管受压、扭曲、堵塞;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堵塞;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体位(tǐ wèi)(tǐ wèi),以利液体、气体排出,促进非,以利液体、气体排出,促进非扩张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 4、妥善固定妥善固定(gùdìng)(gùdìng)引流管引流管引流管的长度约为引流管的长度约为100cm,以能将引流管固,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定(gùdìng)(gùdìng)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

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为宜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响通气过短时病人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到引流管 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5、病人、病人(bìngrén)(bìngrén)的体位的体位术后病人通常为半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如果病人和引流如果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躺向插管侧,注意(zhù yì)不要压迫胸腔引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6、观察、观察(guānchá)(guānchá)和记录和记录§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并准确记录§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水柱波动,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是4-6cm水柱波动反映(fǎnyìng)(fǎnyìng)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若水柱无波动,则提示引流管道系统不畅或肺已完全复张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7、引流、引流(y(yǐǐnliú)nliú)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 胸腔引流管安置一般胸腔引流管安置一般48~72小时小时(xiǎoshí)(xiǎoshí)后,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 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ml,脓液小于,脓液小于10ml, ,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出胸腔引流管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拔管方法拔管方法(fāngf(fāngfǎǎ) ) 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边,鼓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边,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气病人屏气时迅速拔管,深吸一口气后屏气病人屏气时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口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口 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yǒu wú)(yǒu wú)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流口覆盖情况,是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谢 谢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一、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1、外伤性血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2、气胸压迫呼吸者(一般单侧气胸肺压缩在50%以上时)局部浸润麻醉壁层胸膜后,进针少许,再行胸膜腔穿刺抽吸确诊引流瓶位置(wèi zhi)低于胸腔60cm~100cm,任何情况下不得高于胸腔水平防止引流液逆流定时挤压引流导管,防止导管受压、扭曲、堵塞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和变换体位,以利液体、气体排出,促进非扩张。

谢 谢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