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8KB
约3页
文档ID:15667396
钢琴大师:霍洛维茨_第1页
1/3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世界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很早就显露音乐天才,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1924 年到柏林、巴黎举行旅行演出,获很大成功1928 年赴美,一举成名之后定居美国曾停止演奏达十二年之久,1965 年,在卡内基大厅举行重返舞台的独奏音乐会,轰动世界乐坛霍洛维茨是古典浪漫派钢琴的最后一个巨人很多人都会将“浪漫”同“柔美”等同然而在霍洛维茨面前,他们才会发觉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是多么的想当然他的演奏会让你豁然明了:原来浪漫的本质是“激情”霍洛维茨的激情与他的音乐浑然天成这和很多钢琴演奏者用形体的夸张动作表现出的激动有着云泥之别尤其是在大师的晚年,演奏时的动作幅度已经很小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老人的迟缓,这时的霍洛维茨已经步入举重若轻,举轻如重的化境中去了不要忘了,他在年轻的时候,经常在演出中弹断琴弦,调音师时常面对被他弹的几乎散了架的斯坦威钢琴无可奈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普遍反浪漫主义的时期中,至少有两位伟大钢琴家始终高举浪漫主义的旗帜一个是阿图尔·鲁宾斯坦,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以致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当今钢琴家中最伟大最多才多艺的一人:既是精通贝多芬音乐的艺术家,也是继承伟大传统的肖邦演奏家,又是西班牙和印象派音乐的专家。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从未有过鲁宾斯坦的泰然沉着和生活乐趣他所拥有的是那个时代最光辉灿烂的,也可能是钢琴史上最杰出的(在其顶峰时期)技巧;就凭这一手技巧,他无须砰砰敲击就取得了具有雷霆万钧之势的洪亮音响,那是自安东·鲁宾斯坦的伟大时代以来绝响已久的这两人尽管风格迥异,但作为极端浪漫主义的使徒,他们却是相辅相成的霍洛维茨于 1904 年出生于基辅,在当地的音乐学院师从费利克斯·布卢曼菲尔德(布卢曼菲尔德曾就学于安东·鲁宾斯坦门下)霍洛维茨一度兴之所至想学作曲,但俄国革命以及随后的清算家庭财产的运动迫使他转向了键盘及至 1924 年,他已多少立定了脚跟,仅在彼得格勒一地即举行约二十五场音乐会,没有重复一套曲目或甚至是一首作品;1925 年去柏林,因临时代替一个生病的钢琴家演奏柴科夫斯基 《降 b 小调钢琴协奏曲》,在汉堡一举成名当霍洛维茨在开始的华彩乐段中迸发出他的活力时,指挥尤金·帕布斯特简直不相信他所听到的东西他走下指挥台去看霍洛维茨的手听众都疯了似的,于是关于这个才华横溢的新人的传说不胫而走1928 年他在美国首演,与托马斯·比彻姆爵士指挥的纽约爱乐合作,在布什戈尔茨钢琴上演奏出柴科夫斯基钢琴协奏曲。

这也是比彻姆的美国首演那一定是一场人们永志不忘的音乐会托马斯爵士和霍洛维茨当然都是下了决心要全力以赴的显然,这位指挥对他的独奏者根本不感兴趣(至少这是霍洛维茨对这次活动的说法),排练协奏曲时敷衍了事,草草收场,坚持要求速度比霍洛维茨所习惯的慢得多霍洛维茨很不高兴在音乐会上他毕恭毕敬地听从指挥的指示,但感到他的听众在悄悄溜走最后乐章开始后,霍洛维茨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要把所有弹药全部放光他冷不防一个冲刺,把托马斯爵士远远甩在后头,一脸惊惶之色比彻姆和乐队始终没有赶上来,虽然据霍洛维茨说,“我们差不多是同时结束的”第二天评论家们欢呼霍洛维茨是一阵真正的旋风那个如脱缰之马的草原哥萨克人接着是漫长而光辉的艺术生涯霍洛维茨成了最受群众欢迎的钢琴家他大量举行音乐会;和他的偶像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成为朋友;与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之女万达结婚; 和许多乐团一起演出(临近晚年时,他的协奏曲的保留曲目减少到只剩下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降 B 大调”和拉赫玛尼诺夫“d 小调”)但他的演出生涯多次中断霍洛维茨的身体和感情都有些问题1936 年起演出中辍两年1953-1965 年期间没有举行一场音乐会,虽然录了几张唱片。

1965 年重返卡内基音乐厅是件令人难忘的大事,不管怎么说,他毕竟离开十二年了,虽然人们一天也没把他遗忘钢琴家们谈起他来仍然是敬畏交加,就像国际象棋手谈到鲍比·费舍尔时一样在那场音乐会之前一连好几天,卡内基音乐厅售票处排起了长队凡能弄到票的钢琴家都来了霍洛维茨没有令人失望虽然有少数几个错音和结结巴巴的段落,但原来的魔力和光彩依然存在他恢复了演出生涯,虽然在 1969 年 10 月和 1974 年 5 月之间又中断了一个时期恢复演出后他没有举行很多音乐会,而且不愿再和乐队一起演出他的演出酬金成了天文数字,并且通常总还有某种电视转播之类可以增加些收入,霍洛维茨也许是有史以来报酬最高的音乐家1982 年他相隔三十一年后又一次在伦敦演出1983 年在美国和日本的巡回演出一败涂地,每场音乐会都有记忆失误之处,而且看来体力上已无法控制后来才知道他实际上一直是在靠药物诱发的状态下演奏的后来他戒掉了原先服用的药物,于是这位资深演奏家迅速恢复元气,于 1985 年和 1986 年在伦敦和欧洲举行音乐会,还在苏联举行两次 ———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莫斯科的音乐会获得全球电视直播,电视观众可以看到这件事对霍洛维茨和苏联人来说是多么激动。

他弹得很好,力度不足便代之以精致风格和色彩; 有几次演出时居然闪现出六十年代的霍洛维茨的光辉面对听众,他仍然具有比任何音乐家更高的权威性、更大的光环和更强的吸引力霍洛维茨对美国钢琴领域的巨大冲击不只是表现在一个方面他的听众好像总有半数是钢琴家,这些人仔细聆听并试图弄明白霍洛维茨的那些事是怎么做出来的然后他们回到家里努力仿效他结果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音乐厅中这样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他们登台演奏霍洛维茨的曲目,试图照他的独特风格依样画葫芦当然他们做不到;当钢琴家们试图复制霍洛维茨的音响时,音乐厅里便充斥着粗糙难听的声音有见识的听众听到那些企图用霍洛维茨的分句法和霍洛维茨的速度来包装自己的年轻人时不由得眉头紧皱霍洛维茨从来不喜欢被称作特技演员除了他亲自为独奏音乐会的收场所写的几首绝技作品 ———一首根据苏萨 《星条旗永不落》而写的改编曲、几首李斯特狂想曲的改编等等 ———外,他认为自己是个以技巧为音乐服务的艺术家但遗憾的是,他的技巧太华丽了,和如此谦逊的否认不相称,而且他的听众一般都是来看他怎样把钢琴弄得天翻地覆的,其中许多人一定感到很失望,因为霍洛维茨通常总是把火花只留给节目单上的最后一曲。

而且他是坐在乐器前最不动声色的钢琴家之一他的动作准确,身体几乎纹丝不动他的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技巧造诣,有许多只是使听众中的行家们毛骨悚然作为技巧大师,霍洛维茨是现代钢琴艺术史上最诚实的一位他的使人眼花缭乱的效果是仅仅靠手指来完成的,踏板用得很谨慎音阶中的音处理得再均匀协调不过了(他弹奏的斯卡拉蒂在技巧上可称出神入化);再也没有比他更精确的和弦起音、更猛烈或更激动人心的八度或是命中得更准确的跳进无论作品有多难或多复杂,霍洛维茨总是能使它听来流畅自如他制定了自己的技巧,那是同手和手臂的约定俗成的传统背道而驰的他的手向外倾斜,手腕低,手指平;右手的小指总是紧紧地蜷曲着,直到必须击奏一个音时才张开当它击奏时,那就像眼镜蛇的攻击行家们永远也弄不明白我不知道霍洛维茨是怎么做的!”施坦威公司的亚历山大·格赖纳惊呼道,“他的演奏和我们所学的全部钢琴演奏规则绝对是反其道而行之 ———可是由他弹来,这种方法就能行在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之类的作品中,他能盖罩整个乐队,在轰隆隆奏出最后乐章的高潮时,那种气势甚至连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也从未做到过但是你总是会感觉到他有所保留,感觉到他的激情没有充分发挥那百万伏特的技巧是得到很好驾驭的; 可是这么大的能量竟然处于一人控制之下,不免令人胆战心惊。

不管评论家们怎么说,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所到之处,钢琴家们个个对他顶礼膜拜他们了解他是干什么的,以及他代表的是什么,对他们来说,他是他们毕生崇拜的钢琴家,犹如海菲茨是小提琴家们毕生崇拜的小提琴家一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