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科集体备课稿(第1单元)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1页设计者邓咏教者课型新课时1时间 年 月 日总课时周 星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算式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6根小棒和18个小圆片教学流程:我的再创造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几个几”课件演示“校园情境图”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1:我看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子,我想问一共有多少扇窗户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2:一共有27扇窗户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2:我是一扇一扇数的学生3:我是一层一层数的每层有9扇,一共3层(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9+9+9=27(扇)教师板书算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可能会说出:树的棵数:5+5=10(棵)参加接力赛人数:8+8+8=24(人)花的盆数:9+9=18(盆)。
坐跷跷板的人数:4+4+4=12(人)或2+2+2+2+2+2=12(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以上算式)2初步体会“几个几”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汇报交流学生1:都是加法学生2: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学生:相同的加数是9,有3个9教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学生:是3个9相加教师: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略)3设置疑点,理解乘法教师:该校二年级2个同学坐一张桌子,一共坐了100张桌子,你知道该校二年级有多少同学?你会列式吗?试试看稍停片刻)教师:列完了吗?学生:没有教师:你有什么感觉?学生1:太长了学生2:太麻烦了学生3:有没有简便方法?教师: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 (板书课题:乘法)4师生共同例举生活实例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3页设计者邓咏教者课型新课时2时间 年 月 日总课时周 星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6根小棒和18个小圆片教学流程:我的再创造一、出示挂图,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利用课件演示例1“植树图”教师: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学生1:一共植了32棵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是一棵一棵数的学生2: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8棵,一共有4排(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也就是4个8,所以列成算式是8+8+8+8=32(棵)学生3: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棵,一共有8列(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也就是8个4,4+4+4+4+4+4+4+4=32(棵)教师板书算式)(2)改写算式、理解意义教师:4个8相加,如果用乘法计算,可以用8×4表示,也可以用4×8表示教师介绍读法8×4读作:8乘4;4×8读作:4乘8教师:想一想,8×4等于多少?学生1:8乘4等于32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8+8+8+8和8×4都表示4个8,所以都应等于32。
教师:你真聪明!4×8等于多少?学生2:4×8等于32教师:看到这两个乘法算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1:用乘法真简便!学生2:用加法算要用“+”,用乘法算要用“×”教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也可以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同桌相互说一说8×4=32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师: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学生1:用4×8表示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1:4+4+4+4+4+4+4+4=32表示8个4相加,所以可以写成4×8学生2:8个4相加,除了用加法和4×8表示,还可以用8×4表示[点评:学生通过思考、观察、交流,逐步体验相同加数连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学生能顺利地把加法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使情感目标落到实处]2教学例2教师提出要求:每次摆3盆花,照这样摆6次学生动手操作小圆片,让一名学生到展台上摆教师:你一共摆了几个小圆片?学生1:3+3+3+3+3+3=18(个),我一共摆了18个学生2:3×6=18(个)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2:每次摆3个,摆了6次,也就是6个3,所以可以写成3×6=18学生3:6个3相加,我写成6×3=18。
[点评: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摆小圆片、列算式,在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认识乘法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3引导发现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交流:学生1:我发现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学生2:必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计算……四、巩固应用1完成教科书上课堂活动的内容第1题:让学生看算式,并读一读,掌握读法第2题:同桌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活动第3题:同桌协作,一人摆小圆片,一人说算式2学生将校园图(课件出示)中的几个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3100个2相加是多少?怎样写比较简便[点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领悟乘法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也达到了前后照应的效果]五、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学生:(回答略)[点评:让学生自己小结,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落润中心校2010年秋期二年级数学科集体备课稿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设计者邓咏教者课型练习课时3时间 年 月 日总课时周 星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流程:我的再创造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 2×5 6×4 3×4 2、摆一摆,说加法 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填数 练习一第2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 练习一第3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连线。
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4、看图提数学问题 练习一第5题①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 三、游戏活动 同桌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 每堆摆5个●,摆了4堆——————5×4 4×5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落润中心校2010年秋期二年级数学科集体备课稿课题1.2的乘法口诀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设计者邓咏教者课型新课时4时间 年 月 日总课时周 星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流程:我的再创造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学生:正在摆筷子。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学生2: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二、探究新知1摆一摆,填一填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学生1:我两根两根地数,因为6双12根,往后数2个,13,14,7双就有14根学生2:我用加法算的,多1双筷子就加上1个2,6双有12根,12+2=14,7双就是14根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小组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2=42+2+2=6……2+2+2+2+2+2+2+2+2=18[点评:例题的引入采用学生熟悉的摆筷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联,激发了学生乐于参与的动机]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加数都是2。
学生2: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加了一个2学生3:算式越来越长学生4:这样的加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